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陶恕的生活與服事(拾珍選輯)

 

     陶恕(A.W.Tozer)蒙恩(18)以後,第一個要學習的是:學習過一個福音的生活,他身邊總是帶著一本小冊子 ,記下自己與別人的需要,並為這些人、事禱告。這個福音的學習,日後深深地影響他的講臺信息,他的信息是一種來自於福音的發表。

                                          

    陶恕非常喜愛詩歌,並且對詩歌有非常深刻的認識,所以在他的教會,他要求最高水準的詩歌。任何輕浮與「廉價」詩歌一概刪去,特別是那些剿竊世俗歌調的詩歌。他認為這種攙雜的詩歌,會扼殺他對好詩歌的口味。他非常喜愛唱詩歌,也懂得享受詩歌,他常坐在講桌旁,捧看中國茶杯,閉看眼睛,沉醉在詩歌裏,他的孩子常記得父親的歌聲,充滿看最可愛的詩篇。

                                           

    陶恕酷愛閱讀,從年輕時就培養了喜愛讀書的習慣。他到紐約、芝加哥、或任何都市服事,都經常穿梭於二手貨舊書店。但是他的愛好非常的奇特,與一般的閱讀者大不相同,在他的私人藏書中有40種聖經的古譯本。他也讀了一些神學、歷史、哲學、詩歌、文學等,但這不是一般人所看的書,而是古代教父(Fathers of the Church)的屬靈著作,與基督教奧秘派(Mysticism)的屬靈著作。他將聖經的地位遠置於前面的這些書之上,他殷勤的讀聖經。他身邊有許多的辭典、字典、索引,對於目前通用「用語」之語源,都加以詳細考察。最可貴的是他長期默想聖經,和許多偉大的詩歌。從他的信息裹可以發現,他所認識、所學習的不僅精確而且廣泛。當他的孩子讀大學時,非常稀奇他的父親,竟然熟悉他所修的許多課程。陶恕本人正規教育的程度非常低,以目前的制度看起來,他連小學都未畢業。他小時候只在一所名叫「木頭小學」唸過一門文法課;該學校因座落於松果樹林中而稱之「木頭學校」。他連惟一學鋼琴的機會也讓給他的妹妹;他年幼時擅長畫卡通,但在悔改信主後,把這一個嗜好也丟棄了。但在他53歲與55歲時,兩所大學分別贈予他文學榮譽博士與法律博士。

                                   

    當年青的陶恕出來服事時,曾經詢問過當時有名的聖徒約瑟.史密斯:「一個傳道人能否閱讀世俗的書?」史密斯回答說:「年青人!一隻蜜蜂無論是在雜草叢或在花叢中,都可以找到牠所需要的花蜜。」約翰衛斯理告訴(鼓勵)衛理會的青年傳道人讀科學與歷史書,他本人騎著馬旅行佈道時,馬鞍中總是放看一本書,以供旅途中在馬上閱讀。安建.多爾波弟兄,一位美國早期的印第安人佈道家,幾乎沒有受任何正規教育,卻以講道內容豐富、有力為著名。他鼓勵他的聽眾要運用他們的心思來榮耀神;他說:「當你們在砍伐木頭時,一把鈍斧頭,將使你每一點的工作都遭受攔阻;一把銳利的斧頭,會使你工作更輕省。」

    陶恕認為與其閱讀充塞文字市場那些廉價、低格調膚淺的宗教書籍,倒不如去閱讀古典文學、歷史學、政治學。陶恕曾說:「現在的基督教文字工作,都在流行一種「速食麵」的方式,那麼多的教會雜誌或書刊,都是在一些屬靈的路上已經裹足不前的人,在吹噓過去他們自己的榮耀故事。這些作者有那一位敢負起責任或長期的留在一點上,建造一道根基,或是荒漠中培養種植一棵樹木起來?沒有!他們寫出來的信息,好像「速食麵」,很容易蒸煮,很容易短時間內就被讀者消化。這種文字對我們屬靈的生命一點也沒有營養,如果長期食用,還會在我們的屬靈胃口裏滋生蛔蟲,結果是便讀者產生對虛假的東西有一種病態的嗜好,並且對那些真正有分量的屬靈書籍感到厭惡,甚至背棄。」二十世紀年青基督徒的危機之一,就是對屬靈書籍沒有分辨力。

    有人反對陶恕的說法,認為糟踢了教會的文學。陶恕說:「糟蹋?聖經的作者用一個比喻,簡短的幾個經節,就述說了一個真理的重點。現代的作者寫了一本又一本,又厚又大的書,但連一個基本的真理都說不清。這種主要的差別,在於古聖徒知道聖靈會如何的開啟一個故事或比喻。現代的作者根本就不懂。這是我反對現代宗教文學的主因。」

                                            

    陶恕在《如何讀一本書》?愛信息中說:「一本最好的書是能夠啟發、操練我們的心思,遠超過書本本身的闡述的。最好的讀書方法像在孵卵,當你讀了一段,甚至只有一句,你最好合上你的書,讓神、大自然在我們的心裏再重新作我們的老師。撒母耳.約翰生(註:18世紀英國大文豪與辭典編纂家,1709-1784)有次訪問英王查理三世,他都一個人安靜的坐在火旁不言語。英王查理忍禁不住,問他:「約翰生先生!我想你訂了很多書罷?」約翰生回答說:「是的!先生!但是我想的此我讀的還多。」英國一位詩人,一次在一位弟兄會的姊妹面前,吹噓他的讀書習慣,當他起床,他就立刻讀書,在穿衣服時背誦著詩,在刮鬍鬚時背希臘文……。我們的姊妹聽了,毫不以為然說:「朋友!你甚麼時候默想呢?」」

    一個基督徒假若他是謙卑的人,是愛神、也愛人,並且忠實的持守神量給他在這地上有限的服事,他要熟悉神所託付他的,並且為著別人的屬靈需要,他要更深地多有學習。一個無知的基督徒,也常是一個傲慢的基督徒。假如有一個傳道人在講台上宣稱基督徒不需要學習、或輕視學習,弟兄們,請你告訴我最近的出口處在那裏,我要飛奔出去,我寧可傾聽孩子在草地上玩要的笑聲,或仰視天上飄逸的浮雲。

    一個基督徒會在科學報導、法律書,甚至是物理書中讀到啟示,這可能是連原作者也沒有看見的。一位豐富的傳道人應該擁有一套百科全書來查考。但是具有知識還不夠,一個屬靈的基督徒,還須要認識神,認識他自己,認識他周圍的人。這就不是書本所能教導的了,這必須你親自去經歷,藉著直覺、默想、沉思、禱告、交通與聖靈的啟示。

                                              

    今日基督教文學的低落,陶恕認為:「這不是知識的問題,而是屬靈的問題。現在的基督徒,所需要的是更徹底的奉獻給神,與從世界中出來分別為聖。早期的教父(Fathers of the Church)、奧秘派(Mysticism)、清教徒(Puritans),他們對這兩點卻非常清楚,他們的屬靈光景有如登峰造極,在那裏空氣稀薄,不愛神的人在那裏會窒息。馬丁路德也已經登上高山,但他說:「我們所填補的還只是一道巨大鴻溝底一處小土堆。」我們的屬靈水準正在退化中,我們所想的只是如何吃得好、喝得好、升遷得快。於是現今的基督徒充滿了虛構的教導,基督徒厭煩默想,而文字工作者的負擔在那裏呢?是否還要輕忽或是滿足基督徒的肉體嗜好麼?」

                                          

    每一個屬靈的經歷都必須有神的話作印證;任何的知識都必須被神的聖靈一再地光照,假如現在有一個天使從天上降下,進入這個房間,宣佈了一些違反聖徒教導的信息,我會立刻起來叫他「滾出去!」

                                             

 

歷代的復興有三種層次:

    第一種是「普世性復興」。例如愛德華滋(J.Edwards)在新英格蘭,與芬尼(C.G.Finney)在紐約和美國中西部之復興。復興的火燒去一切宗教的攔阻,所有的城市與鄉鎮都在復興的浪潮下,人的心與對神的態度從根基上被扭轉過來,社會的道德標準也被提升,教會服在聖靈的權柄下,得救的人數也激增,這種復興在今日尚未出現。

    第二種是「局部性教會的復興」。起源於一班人更多的禱告,致使過一種較聖潔的生活,進而熱切地彼此相愛與服事神,於是有較多的人被激起尋求基督的樣式,這種是屬於教會性復興,在這個時代還偶然出現若干。

    第三種是「信徒個人性的復興」。當一位基督徒撇下他舊日的生活,在悔改與眼淚中轉向神、尋求神,就是這種個人復興的開始;任何真實教會性的復興必須基於個人性的復興,才能產生。

摘自《二十世紀的先知》

 

引言

「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來十一6

如施浸約翰成為主耶穌的先鋒,為祂預備道路。陶恕也是在歷史中荒涼期間,是神所興起來的一位先知。他因著有一顆單純渴慕神的心,得以聽見神那隱祕的聲音,並看見祂的榮面。這個深刻的屬靈經歷,使他有權柄和勇氣,在這邪惡墮落的世代,單獨地為神作見證,一生忠心地事奉神。他棄絕一切的理學、傳統知識,只謹慎地以聖經中神純正完全的話為根基。他不倚靠任何力量,只倚靠聖靈的能力。

在他一生中,他熱切地與神相交,在聖靈的引導下來解釋神的話語和旨意。由於他清心的追求,他發現了不少隱藏的真理。在他的信息中,為了維護純正的真理,往往直接地指出許多這世代的不義與摻雜,而成為這二十世紀的「憤怒的先知」。

但在這荒涼的世代,他那充滿了對神渴慕的信息,正供應了不少屬靈飢渴的聖徒,使他們得以飲於活水的泉源。

 

童年的生活

主後一八九七年四月二十一日,陶恕(Aiden Wilson Tozer 1897-1963)是出生於拉候賽(La Jose),即現在美國賓州的紐堡。在六兄弟姊妹中,他排行第三。父親名叫「雅各」。祖父「吉柏特」是英國人,十九世紀中葉遷居美國。陶恕的家鄉,是多石多山的地域,所以,他從小就看見那裏的人們,在古老的帳棚裏聚會。沒想到他長大以後,也曾多年在這種帳棚聚會中傳道。

年幼的陶恕是個聰明伶俐,專愛搗亂的孩子,但卻有著一顆溫柔善良的心,曉得愛護嬰孩和小動物。

有一次,家裏養了一隻營養不良的豬,陶恕就用奶瓶餵牠吃奶,把牠養大。還有一次,他發現了一隻生下不久,有三個耳朵的畸型小羊,因被母羊冷落,於是常把牠摟在懷裏。結果這小豬、小羊都成了他家裏的寵物。

陶恕童年時,只是一個普通的孩子,看不見他日後的屬靈品格。他常因小事與鄰居孩子們吵架,惹父母生氣。

一天,陶恕和他的妹妹爬上一棵蘋果樹,在樹枝上蕩來蕩去,隨口唱著兒童詩歌:「在天堂可有地方,為像我這樣的小孩子? 」一個精明的鄰婦,就馬上從草叢中插嘴說:「如果你想上天堂,就得先改好你的行為!」由此就可以看見,他的童年是如何頑皮的了。

還不到十歲,他的大哥就到亞克朗(Akron)的橡膠公司工作。陶恕只好負起成人的責任,留在農場上工作,如撒種、栽種等。

農場的工作歷時未久,悲劇就突然發生了。一場大火就把他的家園燒個淨光。那起火的原因,是一個老婆婆把木屑扔在炭堆上,火焰冒出煙囪,燒著了木頭蓋的屋頂,加上乾燥的氣候和強風,火勢很快的蔓延開了;然而纔十歲大的陶恕,早有了準備。他一把拖起他的弟妹,就往安全的樹林中逃避。原來他早已夢見火災,並曾告訴家人,若夢境成真,他將如何行動。

大火過後,陶恕一家在舊地重建家園,在那裏又住了五年多。一九二一年,他們擧家遷往亞克朗與長兄會合。陶恕與父親和妹妹,都加入長兄的公司作事。

以今天的標準來看,陶恕的教育程度實在低淺,他只讀過初中。此外,在他的農莊生活裏,也只能利用主日,來閱讀他僅有的幾本書。他沒有甚麼音樂天分,所以很慷慨地,把一個免費學琴的機會讓給他妹妹。

到了十五歲時,他的藝術才華開始顯露。他參加了卡通繪畫班,並大有表現,他的素描充分表露了他敏銳的才智。不過得救之後,他對這些東西,就再也不感興趣了。

在亞克朗,陶恕一家纔有機會首次參加教會聚會。陶恕亦開始陪同弟妹上主日學。但他真正得救,卻是日後的事。

 

得救與追求

一九一五年,他十八歲生日快到時,陶恕得救了。那經歷就像當日保羅往大馬色的途中遇見主一樣。當時他身在鬧市的街角,與一位年長的露天傳道人一起。那人所說的話中肯有力。他說:「你若不知道怎樣可以得救,只要呼喊神,說:「主阿,憐憫我這個罪人!」」於是陶恕回到家裏,躲在閣樓上,內心開始掙扎,與神接觸、摔跤。

結果,他從房間出來時,已是個新造的人了。跟著他在亞克朗的恩典循道會聚會,然後在弟兄會裏受浸。他重生得救的過程似乎是一瞬間,其實在這之前,神已作了相當長久的預備;譬如藉著他的祖母瑪嘉烈,經常向孫兒們講述神,也藉各樣的環境翻鬆土壤,把生命的種子撒到他裏頭。

得救後,聖靈的工作改變了他的生命。他的心竅開啟了,並且主所給的恩賜,也逐漸在他身上顯露,家人和朋友都能看見他的改變。不過這只是他屬靈旅程的開端,要走的路還長遠呢!他的性格需要經過主的磨練,恩典與知識,還需要不斷增長。聖靈的果子成熟,必須待以時日。漸漸,他年輕時憤世嫉俗的態度除掉了,對主信心日堅。以前專好爭吵辯論,現在也變得比較仁慈體貼了。

陶恕一得救馬上為主作見證,跟弟兄姊妹一同在街上傳福音,又召開禱告聚會。起初他只憑一股火熱,不等候聖靈感動,就跑去挨家挨戶按門鈴,邀請人到他家裏聚會。

在他的屬靈道路上,惟一失足的經歷就是,有一次,他忽然丟下家庭及工作,跟一個童年的密友,乘小艇沿著俄亥俄河漫無目的地順流而下,一心要去闖世界。不料半途船翻了,兩人可幸無恙,但一切財物盡失。結果,他滿臉羞慚地回亞克朗老家去。這次教訓,使他日後更能幫助那些輭弱退後的信徒。而另一面,經過這些事後,他對主反而恆切追求,信心日益增長,在靈性上有快的成長。正如詩篇所說的:「祂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

 

密室的禱告

陶恕初得救時,雖然靈命尚淺,卻已深知內室生活的重要。他經常把自己分別出來,找個清靜的地方來讀經、禱告及與神有親密的交通。由於家中缺乏地方,他便在地窖中自闢密室。每次,當他的妹妹艾西下樓取東西時,若聽見哥哥的禱告聲音,便趕快迴避,因為,她知道哥哥正在與神摔跤。陶恕很早便開始了禱告的生活。他時常隨身攜帶一本禱告簿,內中記下為自己或別人禱告的事項。這些的禱告,大都是與屬靈生命有關的。

    以下是一個被稱為基督見證人的禱告;是他按立為牧師那一天,對神傾吐的心聲。長老和牧師為他按手禱告後,他退到密室,安靜地與神交通。

他禱告:「主阿!我的神阿!我聽見的聲音,也懼怕的囑咐;在這最危急的時候,竟將莫大重擔的工作託付我;我深信必搖撼萬族、地上和天上。主阿!求恩待我,使我得稱為的僕人。除了像亞倫一些被神呼召的人以外,從來沒有人得過這稱號。吩咐我向那些緊閉心門,頑梗背逆的人講解信息;但是,主阿!他們既拒絕,哪裏還肯接待我,我只不過是的僕人。

我的神阿!我不再浪費時間,為我的懦弱悲痛和推卻工作;因為責任不在我,而是負在的肩頭。會說:「我認識你、我差遣你、我潔淨你。」又說:「你要走遍我差遣你去的地方,我要你說甚麼,你應直說不諱。」我是誰?怎配與神辯論,又質疑上主的至高權柄呢?一切的成就與決定乃在乎主,並不在我。所以,主阿!一切都依照的旨意行吧,不要成就我的心意。

先知及使徒所傳講的神阿!我知道只要我榮耀便榮耀我。求幫助我許下這神聖的誓約,在將來的工作上,無論得與失、生或死,凡事都要歸榮耀給;並堅守此聖約,直到生命的盡頭。

 神阿!這是作工的時候;仇敵已進入羊欄,小羊已受侵襲和分散。但很多的牧羊人,卻忽視羊兒所遇見的危險,只是對環繞羊群的諸般危險訕笑。羊羣被這些雇工欺騙,還忠心耿耿跟隨他們,一步一步與豺狼相近,隨著被宰殺消滅。我懇切地祈求,賜給我明亮的眼睛,洞察仇敵的所在;加給我聰明智慧,分辨信徒的真偽。使我更有勇氣,忠實見證所看見的異象,又求賜給我有的聲音,讓輭弱的羊兒,也認識這聲音來跟隨

我主基督!求使我靈命豐盛,將的恩手加在我身上,用新約使者應得的油膏抹我,免我徒說屬的事,卻沒有救人靈魂的力量。求幫助我,叫我不要變成文士,忘記的呼召。求叫我不要仿效現代牧師一樣的虛偽,救我脫離甘心妥協,假冒為善及視傳福音為職業的危險。使我不要從教會的大小、教友的多寡、每年奉獻的數目判斷教會的好壞。也題醒我不可忘記自己是神的使者,不是道德的提倡者,更非宗教的經營家;讓我成為基督的奴僕。救我靈魂脫離屬世物質的慾望,叫我不要渴望成為眾人羨慕的對象,也免我被世事所束縛,在屋裏徒然浪費光陰。

神阿!求管教我,當我與那天空的掌權者,和黑暗世界的惡魔爭戰時,求吸引我到安靜的地方去禱告。不要讓我沉迷口腹之慾;教導我如何儆醒,成為耶穌基督的精兵。

在我屬靈生命的道路上,我願意選擇困苦而工資少的事奉。我永不苟安,務要學習棄絕一切能減輕工作的方法,例如別人找尋平坦小徑,我會毫不猜疑選擇十架窄路;我雖預知有很多難處,但我會默然不語地接受。如果,這些攔阻是從的聖民而來,也是賜與我的恩典;求幫助我抵擋不止息的阻攔,教導我利用所遇見的難處,使我不會傷害我的靈性,和減低我從上頭來的力量。假如神允許別人稱揚我,讓我不忘記,我本不配得褒讚。倘若,他們像我自己一樣深入認識我,必收回他們對我的尊敬,轉而尊敬那些值得尊敬的人。

宇宙萬物的主阿!我把以後的一切日子,都奉獻給用。無論時日是多是少,全隨主旨意安排。讓我不在尊貴人前屈膝,倒願服事那些低微貧苦的人。這不是我所選擇,我也不願意改變所定下的計劃。我只是的僕人,一切順服的吩咐,的命令在我看來,比世上的福分、地位、功名更為美好,我願為撇下世界或天上的一切。

雖然我被神呼召揀選,願我永不忘記我只是出於塵土,並且,充滿了天性的敗壞和害人的私慾。所以我懇求救主,救我脫離自己罪惡的綑縛,求聖靈及的能力充滿我,使我披戴從神而來的能力,到處述說主的公義,盡力傳揚神的慈愛。

親愛的主!當我年老無力,或太疲乏不能繼續工作時,求為我在天上預備地方,讓我加入眾聖徒的行列,活在永遠的榮耀裏。阿們!」

他的禱告影響他的講道,他的講道頗深。他不僅單對人講禱告,其實,他每一篇信息實際,就是他禱告所產生的結果。他經常五體投地的禱告;先用一張紙鋪在地面,使地氈的塵埃不至沾到臉上,然後,鄭重地謙卑俯伏,仰望三一神的榮美。在這樣的敬拜、仰望中,神自己就向他顯現啟示。

陶恕深覺基督人的生命,就是禱告的生命。我們的禱告與生活必須平衡,整體來看,我們有多高的生活,就應當產生多高的禱告。在急難中的呼求,就像太平門,只是供給人臨時脫難,並不能代替正常的禱告生活;反之,這類禱告是不正常的,只是一時的屬靈行為。水不能高過本來的水準,照樣,一個基督人也不能以突然、間歇性的努力,來提高本身屬靈生命的水準。果子的產生,完全根據樹的生命的情形。

看見了禱告的要緊後,陶恕每作一件事,都謙卑的帶到神面前,作長久的禱告與尋求。他的許多著作,都是在長時間禱告和默想中成全的。他的著作絕不是頭腦的神學,而是內在深處生發對神的渴慕。《渴慕神》(The Pursuit of God)這本書,乃是他長期跪在神面前禱告中成全的。所以,這書充滿了無比的力量和祝福。

 

屬靈的爭戰

一九一八年的四月二十六日,就是陶恕二十一歲生日過後的第五天,他與愛達西莉亞福茲結婚,婚後生有七個子女。陶恕的岳母是個敬畏神的虔誠婦人。她一直禱告,求神為她的女兒預備一位信主的丈夫。神果然聽了她的禱告。日後,陶恕在屬靈追求上得他岳母很大的幫助。她鼓勵他過一個殷勤的生活,又把自己的屬靈書藉借給他閱讀。

陶恕深信救恩是臨及全家的,因此,很快地便帶領他的父母與兩個姊姊信主。婚後的第一個夏天,他與小舅在西維珍利亞學校裏開福音佈道會。接著,他應徵加入美國陸軍,在部隊服役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此後,他屬靈的爭戰期開始了。當時,維珍利亞教區的監督舒曼博士發現了他的恩賜,雖然,陶恕未曾受過任何聖經學校的訓練,但仍被按立為當地宣道會的牧師。時為一九一九年二月。

陶恕年輕時,即害羞又沉默寡言,家裏有客人來時,他不是逃到屋外,就是躲進廚房去,若是可能的話,他便獨自的吃飯。雖然他是如此內向,但在公開的職事上,卻是靈裏火熱。基督的愛除去了他的畏縮。不過在他的生命裏,他都是獨自往前的,為著與主交通,他甚至要遠離家人和好友。

這種生活對陶恕的家人而言,自然不太好受。實際上,他就像個結了婚的修士一般。他沒有汽車、地產,也不要銀行戶口,任何能叫他發財的機會,他都不屑一顧,有時甚至拒絕加薪。當他出外傳道時,他的妻兒便不能與他共用天倫之樂。他完全接受主在路加福音十四章26節所要求的:「人到我這裏來,若不愛我勝遇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

陶恕幾乎對每件事物,都有自己的意見。在某些事上,他更是態度強硬。你可能不同意他的看法,卻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氣與坦誠。他說話詞鋒銳利,也不管是否傷了別人。不過有時,他也會因話語過分而懊悔。

在宣道會的一次會議中,他強烈反對一項已經通過的事;他的話語很重,最終,他所提出的意見並未得著同意。回家後,他開始感到不安,雖然,他仍認為自己的立場是對的,但卻發覺話語說得太過尖酸刻薄了。這事之後,他寫了篇信息,是他有力的作品,題目為:「徵求:勇氣加上謙卑」,其中有幾段如下:

「剛烈的性情,是難以順服的,而更難辦的是人因著驕傲,用自己的方法來幫助神。」

「使徒保羅就是個最好的例子。他似乎有著十足的勇氣,百般忍耐的性情,以及神的寬容。從他得救前的光景看來,我們可以想像得到的,若沒有神的恩典,他將會成為怎樣的一個人。當他從旁幫助那些用石頭打死司提反的人之後,便四出尋找基督人,向他們口吐威嚇兇殺的話,甚至在他得救後,對某些事物的判斷,仍是速決的。當出去傳道時,他斷然拒絕帶馬可同去,可見他對不信任之人的態度。然而歲月、患難,加上與忍耐的主日益親密的關係,似乎已改變了這個弱點。他晚年的日子,都充滿了甘甜的愛,馨香的憐憫與寬容。我們也應當有這樣的改變。」

 

讀經的經歷與認識

陶恕認為聖經是他路上的燈,能將人引進永遠的福分裏;所以,每天在閱讀其他刊物之前,他總是先讀聖經。他的工作也以聖經為根基。聖經中的話語,是啟發人靈的,裏面所記載的人物,是活潑的,其中最重要的主角──耶穌基督,活現在紙上,清晰而肯定,

從古至今歷久不變。人若深愛並相信聖經的作者──神自己,就能得著智慧與啟示。

他得救後,就不停地搜集各種不同版本的聖經,不論是新譯本或新版本他都要買。這愛好漸漸成了他終生難除的習慣。儘管他已經歷了多次慘痛的挫折和失望,但是只要一有新譯本出版,他還是禁不住要去書店買一本。

他多次尋找,渴望能找到一本集各版本精義於一身的聖經,能將聖經的原意明顯地表達出來,就如一個優良曬相技師之沖曬,能把底片完全表露無遺。然而,事實卻不如他的理想。

他說:「對每一本新出版的聖經,經過數天或數星期的仔細研讀,總發覺手中的不過又是一本平平無奇的譯本,只好失望地把它推開,再回到我最喜愛且熟讀的欽定本聖經。我對裏面的繙譯和印刷方面的錯誤,都已相當熟悉了,因為聖經教師們,總是不厭其煩地指出這本古老譯本的錯謬之虞。」

後來,他道出了自己多年來讀經的錯誤,因他把自己下沉的靈和冷淡的心,歸咎於聖經裏話語的本身;認為普通的言語不能清楚,充分地表達真理。所以,他心裏總存著一個怪念頭,以為只有從各種不同言語,或字眼的譯本來看神的應許和命令,纔能有助於信心的接受和對神的順服,其實,這也是錯誤的。

神話語的目的,是要表明得救的真理,把人帶到基督面前,使人成聖,吸引人與神交通,並教導人認識義和信。無論何人,只要用禱告的靈去研讀聖經,就算是一本最簡單但忠於原意的譯本,聖靈也能點活其中的真理,並吸引人的心歸向神;一切在乎聖靈的工作和讀經者的反應。那些正確、忠實的版本固然重要,但最好的譯本,也不能改變一個人。美麗的修辭往往令人沉迷在其中,而忽略了神的要求。一個人如果無心遵行神的旨意,即便讀任何新譯本,都不能叫他裏面得著平安。

陶恕體會到,閱讀聖經時,不應當倚靠外面的幫助。今日許多信徒讀經,總喜歡跟隨一些解經或讀經計劃之類的書藉。信徒若養成這種倚賴的習慣,把讀經變得因循、機械化,便叫聖靈無法說話。真正隨從聖靈引導來讀經的信徒,常將一些章節在神面前揣摩數日,直到話中的真理在他裏面放光,他若在某些經節上沒有跟神辦好交涉,就不肯放棄,繼續把自己交給聖靈,讓聖靈來運行和光照。

 

屬靈的職事

新約中的先知與舊約時一樣,都是在聖靈的引導下,在公開的聚會中說話。陶恕早年在芝加哥傳道時已發覺,似乎先知的油膏在他身上,他感到為神說話,是何等重要。他與使徒保羅一樣地宣告說:「神願意將祂的兒子啟示在我心裏,叫我把祂傳於外邦人中……。」

故此,他以活的基督為他權柄與能力的源頭,並確信神在用他說話。既作神的出口,便以高舉基督為一切的中心。他認為高舉基督比賺得靈魂更要緊,「願的名被尊為聖」。神的名,在這背叛的世代必須被高擧,好使神能得著祂起初原有的地位。因為神救贖的目的,是要恢復祂在人裏面正常的地位,叫自高的人,再俯伏在坐寶座的主腳下。

先知以賽亞曾把罪人,喻作走迷了路的羊──「各人偏行己路」。他們以自己的道路代替神的道路,乃是罪的中心,是背叛、不信、自私、己意的摻雜。這正是今日世人所犯的錯誤。在美國、歐洲、及至鐵幕國家,神在人心中根本無法居首位,最多也只有居第二,或第三的地位而已。

陶恕引用法國昆蟲學家費比瑞(Fabre)的一個有趣的發現作為比喻:一羣昆蟲中,只要有幾隻領先環繞瓶口而行,其他的便會盲目地跟隨;經過多日無謂的繞行,牠們就都從瓶口上掉了下來。陶恕說基要派的領袖,就像這些昆蟲。許多世紀以來,他們一直在小小的瓶口上彼此跟著走,每一個都怕會超越半步,沒有一個敢去尋找新的方向,因此,只好像奴隸般地互相附和。陶恕強調說,這全是因為他們偏離了那高深的,被靈充滿的生命,而這生命是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裏面的。結果,基要派的屬靈情形日趨下坡。

因此,陶恕覺得教會的復興,基本上是在於個人的屬靈生活。假如教會的每一分子,都能有更多的禱告、過聖潔的生活、彼此切實相愛、熱切事奉神、服事弟兄姊妹、更多追求像主,教會纔有復興的盼望。他並指出,這復興不在乎多舉行幾次會議或宣傳,只要帶領的弟兄姊妹,願意絕對跟隨主,他們就能夠成為聖靈合用的器皿,帶進教會的恢復;否則,縱有再多的聚餐與飯後交通,也是枉然的。只有常常活在信心中,不斷地禱告、順服,纔能帶進真正屬靈的復興。

另一面,他認為傳道的組織及個別的傳教士,必須達到更高、更新的使徒標準;否則把那些腐敗、低品的福音傳講出去,徒然浪費時間及金錢。除了純正的福音,和新約的教訓,傳道者無權柄將其他別的東西帶進教會。

他鼓勵凡相信聖經的基督人,都不要懼怕聖靈。過分的靈恩運動,曾把不少神的子民嚇得逃離了活水的泉源。為了避免強烈的靈火,他們寧可無火;到了一個地步,甚至讓「屬靈真空」的情形出現。然而,神是幫助那些屬靈飢渴信徒的,我們必須相信祂,讓祂來作工。

對於新約時代的教會,陶恕堅持要完全根據聖經所啟示的樣式。摩西建造會幕時,神給他的藍圖裏,連最細微的東西,都有清楚的啟示。摩西決不能改變神原初的計劃,他必須遵照神在山上所指示的樣式去建造。在此可以清楚看見,神纔是那設計者,祂有主權去決定一切,是人所不能更改的。今天新約教會的原則,無論是教訓或方式,都必須按照神聖言的指示。

原初教會作事的法則,是直接從神那裏領受的,是經過聖靈向使徒啟示的。新約所記載的一切,就是神對教會的整個藍圖,此外,神沒有再加添甚麼其他的東西。任何人偏離了神的計劃,都將招致虧損;近則影響當時四周的人,遠則影響至未來,把神在地上的教會陷入邪靈裏。

那些看似好心,其實卻是愚昧無知的人,常令教會受到無可言喻的破壞與虧損。這些人,自以為比主耶穌更清楚神的工作,他們一連串的改良運動,大大攔阻了真理的開啟,使神聖的計劃和樣式被改至面目全非。倘若原初的使徒能回到地上的話,他們絕對認不出,這就是當日原初的教會。

許多人不斷地把新東西帶進教會,也不理會這些東西,是否合乎聖經真理,都一律當作正統的方法和形式來接受。很快地,這些外加的東西,便與純正的真理同被認可;漸漸形成:若有人抨擊這些,便等於抨擊真理了。陶恕驚奇地指出:「福音派的信念實在奇特;一面站在真理的地位上,批評羅馬天主教不合聖經。另一面卻又容許在教會中,有許多如聖水之類無聊的宗教東西存在。」今天流行的宗教電影,便為陶恕所批評,他認為這是一個摻雜了世界的作法。

 

末了的話

 陶恕一生的忠心事奉神,正如他在受職成為牧師時的禱告一般,他只揀選神的旨意,並忠心的為神說話。由於他的信息簡潔、有力,且切中時弊,故被公認為二十世紀的先知。雖然在他中年時,稱許、榮譽從各方面都臨到他,但這些,一點未影響他向神所存單純的心,也沒有叫他的能力受到損傷,他仍然只要神的自己;因此,到了晚年,他屬靈的生命便越顯豐富。

多年經歷神、與神交通和默想神的話語,使他成為一個更深認識神的人。就像雅各臨終時,扶著杖頭敬拜神一樣,陶恕晚年的信息,也充滿了對神的敬拜;他認為一切聚會、禱告、讚美、唱詩、見證或寫作的中心都是神自己,而這一切的高峯,乃在於對神的敬拜與讚頌。這是永世時聖徒惟一所要作的,如同啟示錄中的二十四位長老,在神面前不住的敬拜一樣。

在這面屬靈的經歷,可從他晚年所著《認識至聖者》(The Knowledge of The Holy)的書中看見。全書充滿了他對神各面品格的認識和經歷,以真誠敬拜者的生命表現出來,完全沒有神學八股的言論,也非以優美委婉之詞吸引人。

他說:「神是一位有位格的神,當我們準備我們的心尋求祂時,我們對祂的認識,必因越親密就越增多。當神的榮耀藉著聖經的話,向我們裏面照亮時,我們可能改變以前對神的信心,也許我們需要安靜且溫和地與當前教會中。盛行的拘泥原文或譯本的研經風氣斷開。」《認識至聖者第二十三章》

這是他對當今教會荒涼的光景,和一些信徒對神低淺的認識,所提出之惟一的救法。他心中充滿了神自己,他的負擔不再是作一個憤怒的先知,斥責這邪惡的世代;而是實用、直接地高舉神,把人領到神面前,讓神的兒女藉著聖靈的引導,對神有更深的認識和經歷,從而對神產生正確的敬拜,並學習在凡事上認識祂、經歷祂。

 

附錄 陶恕夫人的一封信

諸位親愛的同學:

謝謝你們的愛心,以及寫信來關懷我。為了我的丈夫未能到你們中間,我常感到遺憾。我深知他比別人更曉得自己身體的疲勞和有限的能力。每當他領會回來,總是筋疲力倦。我記得有好些地方,也述及他倦累的情況,我相信他的精力,好像一條毛巾一樣都被絞乾了。我也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像他那樣經年的堅持苦幹,總有一天會耗盡他一生的精力。事實果然如此。

我盡所能的,去減輕他一點的辛勞。甚至我年逾花甲還去學駕車,並且買了一輛車子,這些錢是神答應我,專為這目的禱告之後所賜與的。因為我體會他,極需要一輛車接送他去領會。雖然如此,但每當他領會回來,還是很累地倒在床上。不久,就起來吃飯,又寫作一會,然後休息一會。進餐時很開心,看來好像很欣賞那些食物,但是,過後,他從不記得他吃的是甚麼東西。

他是在午夜離世的。甚至在他臨終前的那天早上,他還吃了火腿、兩只雞蛋、一大碗麥片、兩杯咖啡和一杯橙汁──那是他日常所需的。但當我在早上九點半,送他去醫院的時候,他又告訴醫生,他肚子又餓了。看哪!他如此消耗他的精力!因此不得不繼續增補他的體力。我確知道他的頭腦,是永遠不停止工作的,並且,我相信他也不會睡得很多。

他在書房裏睡,而且常說他根本沒有睡。然而我不能告訴你們,他日以繼夜把自己關在房內有多久?那書房就好像變成了他的聖地,而且我也相信是這樣。我很少進去,但在必要進去的時候,我總是看見他跪在那裏,聖經和筆記本子打開放在他的面前。

我深信你們若謙卑在主的面前,祂也會使用你們如同使用我的丈夫一樣。我願為此替你們禱告。他從不停止讀神的話,並且博覽「聖徒的傳記」及「聖詩」,而他也保持與時代一同前進,從而曉得如今人們的需要。

當我初認識他的時候,他是一個剛得救而閱歷未深的人。我請他到我家裏的時候,他對屬靈的書藉,有很渴慕的追求,並且後來,他也奉獻了他的一生給主。當時,我就知道神帶領他,並親自教導他作傳道的工作。

末了,我謝謝你們在主的愛裏如此親切的慰問。

    陶恕夫人謹啟  196373

此篇信息在《聖徒小傳》(1)

 

聖徒的團契

聖徒交通

「我信聖徒相通‥‥‥。」使徒信經

這些話語曾在五世紀中葉記載於使徒信經中。

要瞭解當時教會中的眾教父們為何要把這句話,列入使徒信經(「使徒信經」是主後325年,教會監督在尼西亞城開會,為辯正當時異端而所訂立的信仰大綱。)中及他們心中確實的負擔;這件事對於近代的聖徒的確是非常困難,也近乎不可能的。然而從使徒行傳這卷書中,我們可以找到首次基督徒團契的記載;「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徒二41-42)

這是起初使徒的團契,這種模型極值得每一位元真實的基督徒所效法。

「交通」一詞,雖然已被人所濫用,但它仍是很美及很有意義的字眼。其正確地的含意,是指一些人在同樣的祝福下,共同分享的一種行動及狀態。那麼,聖徒的團契是表示,一些同蒙祝福,站在相等地位的人們,他們共同親密及友愛地,分享某種屬靈的祝福。這種交通必須包括,神的教會中的每一個肢體,從五旬節開始至現今的日子及至世代的末了。

 

必須先有合一

而今,在尚未有這樣的團契以前,他們必須先有一種合一。分享者在感覺是整體的合一,且超越了組織、國籍、種族或宗派的。這種合一是項神聖的事,乃藉著聖靈的更新而達成的。凡從神生的人,是與其他由神家生的人是一體的。就彷彿金子永遠是金子,無論它在何地或以何種模型出現,每塊零星的金塊,仍屬於金子家族中的一分子,它亦由相同的元素所組成。故此,每位重生的人,乃屬於宇宙性的基督徒團契,而且在聖徒的交通裏。

每一位被救贖的人,與他一同被救贖的人,是在相同的屬靈生命下被生出來的,並且在相同的情況下領受了同一的神聖天性。每一個人因此就成為基督徒團契的一分子,並且每一位分享者,均能分享團契中每件喜樂的事。這就是聖徒真實的團契。然而,僅有這認識還是不夠的。如果我們要進入這種交通的能力中,我們必須在這真理上操練自己。我們必須對於我們與眾肢體,包括古今所有相信基督的人同為弟兄之事,有實際的思考及禱告。

 

生命的交通

我們曾說過聖徒的團契是一種交通,一種藉著蒙了神聖呼召的人們分享些神聖事物。現在,我們要看這些事物是甚麼呢?

首先且最重要的是生命,「即神的生命顯在人身上」,借用亨利史古克(Henry Scougal)一句話來說:「這生命是一切被賜予及分享事物的根基」。並且這種生命是來自神的自己,除此以外一無所有。顯然地,除非以生命的分享為首,否則毫無真實基督徒的分享可言。一個組織及一種名稱絕不能成為一個教會。一百人的信徒靠緊密的組織組成一體,絕不可能成為一個教會,其結果不會比十一個沒有生命的人所組成一個足球隊好一些。當務之急乃是生命,且永遠是如此。

 

真理的交通

使徒的交通也是一種真理的交通。這種交通的範疇必須經常與眾聖徒保持聯繫。真理所帶來交通的範圍是包括了那些承認並接受聖經為一切真理的源頭,及以神的兒子為救主之人的恩典圈子。但是我們對於目前的事實卻不敢加以妥協,有一句諺語說:「我們在某些方面是各自為首的。每一個人都尋求以自己的方式來討父神的喜悅,並且在自己家裏創造「天堂」」,對這一句話,我不敢表同情。倘若拒絕或否認神的話語的真理,就是使自己與使徒的團契隔絕。

目前,有人會問說:「你所講的是哪一種真理?我的屬靈前途是依據浸信會派的真理、或是長老派的真理、或英國國教派的真理呢?或這些教會所有的真理,或與這些教派的真理毫無關係呢?要認識聖徒的團契,我必須相信加爾文主義(Calvinism)呢?還是阿民念主義(Arminianism)?教會的行政工作是採用公眾式呢?還是主教式?我必須按「千禧年」,或「後千禧年」之說法解釋預言呢?我到底應該相信浸水禮還是點水禮抑或澆水禮呢?」所有這些問題的答案是簡單的。混淆只不過是外表的,並不是實際的。

早期的基督徒,在火煉的逼迫下到處漂流,有在信心上失去細心指導的機會,所以需要一些「規條」來綜合他們所必須相信的,使他們在長久的爭戰中能站立得住。在此艱困的需要中信條就應運而生。許多時候,使徒的信經是人的共知及人所共愛的,且經過若干世紀仍為絕大多數的信徒所恭敬地念誦的。上百萬的善良群眾皆承認此信經包括了真理的要點,但並非包括了所有的真理,而是所有真理的中心。它在試驗的日子裏,成為羔羊跟隨者分辨敵我之秘密口令,也藉著口頭的傳誦,使他們緊密地聯在一起。說得更美一點,在使徒的交通中的聖徒所分享的真理,也就是使徒信經中所描繪出的簡便的綱要。

在那些日子裏,基督教會的真理,由於受到諸般烈火的試煉,所以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我們所相信的是甚麼,及我們需要小心防守的是甚麼。然而,在我們努力按著所有基督徒古老的信仰分辨及解釋聖經時,我們應該銘記,一個尋求主的人會藉此信經找著基督寶血的救恩,雖然他對基督教會的真理,知道的非常少亦無妨礙。因此,我們必須與那些聽見牧人聲音的每隻羊及願意跟隨祂的人相交。

 

初信者的交通

在基督裏的初信者,他們並沒有充分的時間學習許多基督徒的真理。那些很不幸地在傳教士疏於傳講神的話的教會中長大貧窮的信徒,他們的光景是與初信的信徒情況是一樣的。他們的信心僅僅是抓住了一些小部分的真理,他們的「分享」也僅必須限於他們所擁有的那一小部分。然而,最重要的是,他們所享用的這一點點,卻也是真實的真理。可能他們所有的只不過是一句「基督耶穌來到世界為要拯救罪人」;這句話這一點點而已。但是如果他們行在這基本的真理的光中,就不再需要別的,就能使他們能進入這種有福的境界,並使他們成為使徒交通中真實肢體了。

 

真實基督徒的交通,應包括神同在的分享

其次,真實基督徒的團契,應包括神同在的分享。這並不僅是有詩意的事情而已,而是新約聖經裏很明顯的教訓。神已經藉著祂兒子的本身將祂自己給了我們,就如經上所說:「無論在哪裏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裏就有我在他們中間。」神在其所創造的宇宙中充滿了祂的同在,這同在使得所有神的聖徒,無論是在天上的或在地上的,同時都能有分於祂「真正的同在」。無論他們身在何處,祂的同在對他們乃是神豐滿的顯現。

我不太相信地上的聖徒與天上的聖徒之間有交通的可能性。然而,雖然他們不可能有交通,但他們是確實地能有團契。死亡不能拆散任何信徒他在基督身體上的地位。正如在人們的身體上每一個肢體皆由同一的血液所滋養,因而可立刻得著生命的供應及聯合成為整的有機體;同樣地,基督的身體中復活的靈也流通著每一個肢體供應生命及聯合成為一體。我們基督徒眾弟兄姊妹早已突破我們肉身的視野的限制,進入宇宙性的交通裏。教會只有一個,無論醒著或睡著,藉著合一的生命而永存的。

關於聖徒團契的教訓,最重要的是在於它對於基督徒生活實際的影響。我們對天上聖徒的情形知道的很少;但我知道地上聖徒的光景,並且,可以更多的認識。我們這些新教徒不相信(因為聖經並無如此教導)在我們以前已經回到天上的聖徒,可能受到如今存留在地上聖徒禱告或勞苦的影響。我們所特別關心的而不是那些已經蒙神賜福且眼見天上快樂的眾聖徒,而是那些如今遭遇艱難逼迫,努力邁向神之國的天路客旅。我們是彼此相屬的,每一個人屬靈的爭戰,應該是所有聖徒所關心的。

 

擴大心胸愛每一肢體

我們應該為擴大我們的心胸來禱告,以便能容納所有神的子民們,無論他們的種族,膚色或教會系統。所以我們應該實際思想,認定我們自己是蒙了祝福之家中的一肢體;同時應該努力禱告,去愛及寶貝從父神所生的每一肢體。

 

挖井

我認為,我們也應該儘可能地試著熟知在我們以前時代,現今已歸入天上被贖族類中那些善良及聖潔的肢體。使人可悲的是,當神在祂的預備中為我們提供了許多以前聖潔及有恩賜聖徒,使我們得著豐富的心靈財寶,而我們卻拘泥於注意自己的經歷,輕視或排斥他人的經歷。我們的閱讀僅限於今日或近期少數較喜愛的作者中,這不但限制了我們的水準,並且嚴重地轄制了我們的心靈。

無疑一些歷代所存留下來偉大具有高度敬虔屬靈經典之著作,由於受到近代福音運動特徵影響,破壞了我們屬靈胃口,縮小了我們心靈接受靈糧的管道。

有許多前代的水井,正等候我們再去打開。例如奧古斯丁(Augustine)他可引領我們感覺到神超越的尊嚴,以矯正當今許多基督徒中隨便的靈。克蘭寧狄·伯納多(Bernard of Cluny)可向我們歌唱「耶路撒冷黃金城」及「永遠安息日的安息」以致使得這世上使人可悲的歡樂顯著俗不可耐。李查·諾雷(Richonal Relle)可指示我們逃避「錢財的富裕」、「女人的諂媚」,及「青年人的美夢」等。使我們得以持續地認識神與我們親密的關係,並且讓我們得著一顆「火熱、馨香及歌頌」的心靈。特司諦更(G.Tersteegen)要向我們低訴「神隱藏的愛」及「可畏的顯現」,直到我們的心一直「活在祂面前」,並且「從裏面俯伏地敬拜祂」。在我們眼前親愛的法蘭西斯(Francis)伸出他愛的膀臂環抱著太陽及月亮、樹木及雨水、鳥兒及走獸,在他屬靈奉獻純潔的狂歡中為著牠們全體而感謝神。

但是誰又能完成眾聖徒的青史呢?對他們而言,我們真是大大地感到虧欠,因為我們對他們認識的太少了。這些人中有先知及使徒、殉道者及主教、學者及譯者、詩人及作曲家、教師及傳福音者。不下有千萬次,當我們先祖的信心點燃在那些純潔無名人們的心中時,他們便使得純正的信仰再活現在他們的年代中,但如今信心之火卻在全地顯得暗淡無光了。

他們屬於我們,包括他們每一個人;並且我們也屬於他們。他們與我們所有被救贖之兒女們,不分年齡或地域,都要包括在這基督宇宙性的交通裏面,並且,一同組成「尊君的祭司,聖潔的國度,獨特的子民。」(彼前二9英譯)共同享受廣大及有福之聖徒的團契。(陶恕)

摘自:《人──神的居所》

 

三、復興的路

前言

教會的復興,源自有人開始「主動地」尋求神所要成就的旨意,並且願意堅守與順服這樣的旨意。從教會的復興史看來,當馬丁路德與那班改教晨星們,堅信教會必須回到聖經時,神給他們一個復興。當衛斯理與他的同工堅信人必須藉著悔改才能得蒙赦免,於是他們又給教會帶進一個復興。在這些復興的預備期,乃是有一些人在那裏主動地尋求神的旨意;而不是被動的接受環境而已。我認為「復興」可以稱為「一種屬靈的成熟」──就是能用「最簡單的方式,準確地表示出神的旨意。」「這個旨意可以顯示出我們眾人共同的需要來。」所以復興不是藉著一堆我們自以為純正的教訓,更不是藉著大眾傳播的新方法。

復興的兩個根基:(1)人積極地、主動地尋求神的旨意。(2)神的這個旨意,可以在我們生命中得著滿足。(就是十字架的道路)

 

主動地尋求與順服神的旨意

()我們與神的旨意有雙重的關係:一個是「主動的」;一個是「被動的」。在我們這個世代,當我們題到祂的旨意時,幾乎是一種「聽天由命」或「認命」的方式,所強調的皆是「順服神的旨意」與「接受神的旨意」的模型。於是我們喜歡唱「憑意行!主」的詩歌,喜歡說「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八28)這樣的經節;喜歡以馬利亞那種「情願照神的話,成就在我身上。」作為我們屬靈的模型。這種「被動式」的接受、順服及跟隨是我們今日對神旨意的態度與教導。

()似乎很少人看見神的旨意,也有採取「主動」的方式。不是被動的接受環境、人、事、物的帶領;而是因著神的話那樣說:「我願意來遵守」;願意主動的調整生活來順服,願意奉獻一生來與神立約。被動的順服有它的屬靈價值與意義,可以使人得著安慰與平安;但是主動的順服,最大的特徵是「帶下能力」來,這是教會復興的種子。許多人無法認識為甚麼以利亞的服事有那麼大的能力,這個非常的簡單,「神聽以利亞的話,因為以利亞先聽神的話。」神必須遵守以利亞的話,因為以利亞先遵守了神的話,你無法將這兩件事分開。主動的順服,乃是神的話已經說了!我就說:「我願意」,而且一生都願照此而行。

 

復興的路就是十字架的路

當我們願意主動的順服、接受神的話時,神就在我們生命中作一個更深的工作,就是十字架。因為一個人對神的話及神旨意認識的程度,最重要的關鍵是他對十字架的認識如何?若有人願意主動順服神的話,乃是因為他認識十字架,如此也等於他作了一個決志:「他願意背起十字架。」(註:許多人談到十字架的見證,似乎說他一直被十字架所壓,這是被動的情形,但聖經指示對十字架的態度是要我們去背,這是人主動的動作。)這種人一定有個看見,神的旨意裏是充滿著祝福的地方,也是充滿痛苦與困擾的地方。

使徒保羅的順服,就不只是「接受」而已,而是「和基督一同受苦,效法祂的死。」(腓三 11)因此他的順服是主動的,是一直往前去的(註:保羅看見這條通往標竿的路,必須受許多苦來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因此他存心順服,這種順服與現今所談論因著受苦再順服,這種被動式的順服完全不同,請讀者仔細查考默想分辨。)為甚麼我們如此地缺乏屬靈的能力,有一關鍵就是我們不願意接受這經歷和基督受苦。接受十字架,是經歷耶穌復活大能的關鍵;逃避十字架,是失去能力的主因。我們若拒絕神旨意的中心──十字架,我們如何與神同在呢?我們若不願意與耶穌同行窄路,我們如何能親近主呢?

所以,偉大的聖徒都認識十字架,即使是那些在新約以前的眾聖徒也是一樣。因為他們認識十字架的精意,因此他們願意背起它來。屬靈的能力來自順服與經歷十字架,離了十字架的能力,都是天然的敗壞能力。如果一個人愈認識他自己的心及自己天然的光景,他必須隨時準備專心地背起他的十字架向前走。情慾是雅各的十字架;世界是但以理的十字架;仇敵是約伯的十字架。情慾折磨雅各;世界折磨但以理;仇敵折磨約伯,但是神真實的祝福,就是從這裏磨出來的。再題到使徒行傳,門徒們的十字架來自當時最具宗教熱忱的猶太人。再看教會歷史,馬丁路德和那些改教晨星,他們的十字架來自羅馬教。雖然羅馬天主教本身給自己製造了數不盡的十字架,但是她也成了神僕人的十字架。而當神興起衛斯理(John Wesley)與懷特腓(George Whitefield)時,這些新教改革家的後代又成了衛斯理等人的十字架。是的,那些一生遵行神旨意的聖徒們,他們一生對神不變的順服,給自己帶來了痛苦和困難,也帶來了神真正的祝福。

現代人有一種錯誤的幻想,以為跟隨耶穌就等於走上了最簡單又最便宜的道路了。像耶穌在地上的時候,任何人都可以放下他的工作而對人說:「再見!我要跟隨耶穌了。」有食物可喫,病得醫治;這種群眾式的跟隨,彷彿是跟隨了耶穌的腳蹤,卻沒有認識祂屬天的生命本質。但是,弟兄們!只有背起十字架才是真正的跟隨耶穌。當我們願意順服神的旨意時,十字架將帶來痛苦與苦難,但是真實的基督徒都作這樣的見證。只要人全心願意背起十字架,他就發現十字架是世上最輕省的東西。

甚麼是與主同行呢?就是和耶穌一起背十字架,但也因此與祂一同復活。十字架的信息不是一直地強調死!死!死!乃是由死而得生命與得勝。我記得當我年輕時,有很好靈裏的跟隨及很奇妙的聖靈充滿。以後不久,我讀了一本有關十字架的書,從那本書的第一章開始,作者就把我掛在十字架上,跟著就把我掛下去,直到末一章。這本書從頭至尾都是講些沮喪的事,信息的每一部分都充滿著死、死、死,以致我有一段很長的時間都無法擺脫那種信息的陰影。直到我遇見了宣信弟兄(A.B.Simpson)詢問他有關十字架與治死自己的意義,他告訴我,十字架的一邊是治死天然的肉體,另一方面卻是復活的生命與能力。我們周圍有許多基督徒說:「我相信!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其實他們只是在談說一個術語,並沒有得著十字架的實際。十字架的實際:是來自當我們真實地背起十字架時。有一位十五世紀的古聖徒說:「神最大的智慧,就是要我們背十字架。論到十字架,有人喜歡背鋼鐵做的,以為如此才夠分量。他們看不起平凡的,木頭的十字架,以為太容易、太平凡的東西,無法讓他們徹底的釘死,要那種殉道式,大苦難式的才能釘死。有人喜歡背黃金寶石做成的十字架,以使觀看者嘆為觀止,使人羨慕、使人激動。他們十字架的見證必須多采多姿,高潮疊起,看不起木頭的十字架。」其實這些人是不是以高舉十字架,乃是藉著十字架把他們高舉了。他們以為十字架可以得著美名、稱讚、羨慕及使人可歌可泣,結果他們不是釘在十字架上面,乃是釘在財富和名聲的上面。真正曉得背十字架的人,只知道十字架是「釘死」而已,再無其他。

神的作為似乎有個法則,祂常使我們最喜歡的人或事情成為我們真正的十字架,好叫我們在死一般的痛苦裏,能夠重估這些事情或人的永遠價值,並對屬世的讚美與獎賞有真實的透視。這位古聖徒又說:「釘十字架是從頭釘到腳。」這句話最震撼我的心靈,使我重新認識主耶穌是從頭到腳的被釘在十字架上;當祂被釘時,祂身體的每一部分都承受十字架激烈的苦痛。

神的兒女們必須預備背起十字架,不然他一定會在試煉裏失敗。神如果將來要讓我們像祂獨生子一樣的高升,祂現在一定會毫無同情地對付你!因此保羅對神的旨意有個轉捩的認識。他說到耶穌「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二6-8)請注意下一句「所以」「神將祂升為至高,又賜給祂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腓二9-11)神今日若毫無同情的釘死我們,乃是因日後祂要把我們升至無法測度的高處去。這也是為甚麼我們每一件天然才能所能支配的事必須交在祂面前的原因。我們天然的聰明、才能、熱心原都是神所賜的,應是好的,但實際上也只是人肉體軟弱虛飾的東西罷了。神定會把我們的能力弄得又可笑又無用,乃是要把我們從頭釘到腳,使祂無法測度的榮耀成為我們的福分。你相信麼?神在我們周圍所安排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使我們進入榮耀裏。

現在的教會常唱:「在我安息前,緊握十架,那奇妙光輝,引我上天去。」看見十字架這樣地被人誤解,實在是一件悲哀的事。他們以為抓住十字架可作安慰,盼望某些能力會從那雕刻的金屬或木頭上發出來,引導他們安渡死亡河。錯了!這些可憐的靈魂沒有發現十字架是個福音,它帶來了贖罪、稱義和成聖。

一個人若不順服神的旨意,那豎立在教堂上、懸掛在門上、圍繞在頸項上的十字架都沒有用處。我們的教會已失去某些重要的實質。我們盼望復活,卻不願接受苦難;我們忘了我們的主升上高天前是在世上受苦,也忘了屬靈黎明前必須經過黑暗的幽谷。這是每一個人所要面臨而嚴肅的,卻是有福的抉擇。你是否願說:「無論任何代價,我願意跟隨祂,不管我將面臨的是甚麼,我都願背起十字架。」

哦!主!讓我死得其所,也不要使我活在錯誤中,我寧願達到屬靈的高處,也不願過著個可憐的生活,除非命令我此刻必須活在低處。

這是復興的路,就是有人願意經歷屬靈的生產之苦,有人願說:「我的神!把我從頭到腳釘死!願榮耀的死臨到我這卑賤的生命中。」(陶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