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列王纪下第七章拾穗

 

【王下七1「以利沙说:“你们要听耶和华的话。耶和华如此说:明日约到这时候,在撒玛利亚城门口,一细亚细面要卖银一舍客勒,二细亚大麦也要卖银一舍客勒。”」

以利沙在此处的预言在解围时完全应验(1节;参18~20),届时生活必需品之价格会跌至一般价格以下。这种预言十分有效,因为没有时间使谷物生长以补充供应。城门口是市集及地方法院审判之所在。──《丁道尔圣经注释》

         “一细亚”。三分之一伊法,约七夸脱(7.3公升)。食物的供应突然充裕起来,而价格也很便宜,因为赶逃跑的亚兰军队把他们的粮食供应都留下来了(比较六25)。“一舍客勒”重零点四安士(11.5)――《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细亚”为容量单位,约合十二公升。“细面”的价钱总比大麦贵一倍。“一细亚细面要卖银一舍客勒,二细亚大麦也要卖银一舍客勒”,是说市场上就有细面和大麦卖了,不过价钱仍高(大约是平时价格的两倍)。这当然比吃驴头好得多了。――《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城门口」:即当时的市广场。

          「一细亚」:约相等于七公升。――《串珠圣经注释》

         在围困和饥荒之中(25),以色列王仍然刚硬地说:「这灾祸是从耶和华那里来的,我何必再仰望耶和华呢」(33)。但是,神并没有因为王的愚昧而停止向百姓施怜悯;几位以色列的长老来到以利沙的家中寻求神的拯救(33),就成了神施怜悯的管道。──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城门口」(1)是古代以色列城市的市场。「一细亚」(1)大约7.3升。大麦是古代中东普通人的主要食物和物价标志,一个成年人每天要消耗1~2升大麦。在新巴比伦帝国拿波尼度(Nabonidus,主前556~539)执政的年代,一舍客勒银子可以买到90~257升大麦。以利沙预言市场上马上就有细面和大麦供应,「一细亚细面要卖银一舍客勒,二细亚大麦也要卖银一舍客勒」(1),虽然是正常价格的六倍多,但已经能够缓解饥荒。──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一细亚」:大约7.3公升,大约可以吃一周。

         「一舍客勒」:约11公克。

         ◎当时的巴比伦文献提供了粮食价格资料。一般情形下,一舍客勒可以买到大约九十五公升大麦,亚述巴尼帕围攻巴比伦时,一舍客勒只能买9.5公升大麦。――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耶和华的话。以色列王已经表达了他的观点,现在以利沙要将耶和华的旨意告诉众人。我们应该注意到第六、第七章在这里是人为分章的,更恰当的分章应该放在开始目前叙述的六章二十四节。以利沙现在应下王的挑战并且说明耶和华将要做的事。当着众人的面约兰已经将目前危机的责任推在神身上,并且宣称不再听耶和华的话,他现在想把局面控制在自己手中,期望找到解除危机的方法。但以利沙宣称,王无此能力,只有神才能使他们得到拯救。 

  细亚。希伯来文se'ah。一细亚约等于六卡夫,三细亚等于一伊法。一细亚大致等于6.66干夸脱(6.4)(见卷一原文第167)。前一天“两升”(原文为四分之一卡夫)鸽子粪要卖“银五舍客勒”(625),第二天量涨了二十四倍,东西从鸽子粪换成了面粉,价格却降到原来的五分之一,银一舍客勒。换句话说,同样的银钱,在饥荒时只能买到一点点最贱最不足以为食物的东西,而在第二天竟然能买到比它量大一百二十倍的优质面粉。 

  撒玛利亚城门口。古代东方城市的入口是由城墙和城门组成的,城门通常是个人员聚集、繁忙兴隆的地点。当粮食变得充足之后,撒玛利亚的某个城门就可能成为分粮的中心。──《SDA圣经注释》

 

【王下1 价格改变一细亚约等于七夸脱半,大约足够一个成人一星期的食用,故此本节的价格仍是过高(然而参较六25的注释,就可看出处境已经大为改善)。巴比伦文献提供了价格的资料。在正常情形下,一舍客勒可以买到大约一百夸脱大麦,但这时只能买到十五夸脱。亚述巴尼帕围攻巴比伦时,一舍客勒只能买十夸脱大麦。一家四口糊口所需大约是每日四夸脱大麦。──《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七1~2以利沙预言饥荒快将终止:廿四小时从饥荒的威胁要完全解除,实在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宣告。――《串珠圣经注释》

 

【王下七2「有一个搀扶王的军长对神人说:“即便耶和华使天开了窗户,也不能有这事。”以利沙说:“你必亲眼看见,却不得吃。”」

「军长」(参:AV 之「主」;MT s%a{li^s%)乃指战车小组中的第三手,是拿兵器的侍从武官(NEB 作「副官」),为王的助手(参:王下九25,五18)316。天上的窗户(NIV 作「水闸」)乃象征语(创七11;玛三10)。──《丁道尔圣经注释》

         「搀扶」:即「侍从」。

          「窗户」:或作「天闸」。打开天窗乃代表神将福或祸倾倒在地上(参串3)――《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使天开了窗户」(2),可能指立刻降雨。以色列此时可能正面临七年的饥荒(1),已经很久没有正常降雨。「搀扶王的军长」(2),指王的贴身副官。这位军长根据人的理性判断:即使当天亚兰就退兵,从各地运粮到撒马利亚也需要时间;即使神立刻降雨,粮食也不可能立刻长出来。因此,粮价不可能「明日约到这时候」(1)就暴跌。既然他断言「即便耶和华使天开了窗户,也不能有这事」(2),先知就宣告:「你必亲眼看见,却不得吃」(2)。我们若用人的理性去揣测神恩典的大能,也会让自己与恩典失之交臂,虽「亲眼看见,却不得吃」。──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虽然人应当用信心和顺服去承受神的拯救,但人的不信和不顺服,并不能阻挡神定意赐下的拯救,因为「祂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二4)。既然大部分百姓都「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罗三11),神就主动兴起个别回转的人,让他们的信心和顺服成为神施行拯救的管道,好使「压伤的芦苇」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不熄灭(赛四十二3)。这乃是神宽容我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三9)──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军长」:此字原本是指战车上的第三名队员,这人的职责是持盾保护驾车者和弓箭手。后来泛指拿兵器的人,或在行政事务中作王辅助的人。

         72 这个高官用理性去判断,即使当天亚兰退兵,食物运上撒马利亚城也要一点时间,不可能立刻降价成这样。因此他才会用夸张的比喻说以利沙的预言「不可能发生」。我们会不会也犯类似的错误?用太多理性去限制神可能的作为?――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军长。希伯来文hashshalish,字面上是,“第三个[]。”从词的本义上看,它可能是指战车上的第三人,就像在赫人中的那样。而亚述每辆战车上只安排两个人。后来它变成了东方朝廷中一种重要官职的头衔。当耶户杀约兰时,这个官员是他的shalish,毕甲,就是那奉命将约兰的尸体抛在田间的军长(王下92425)。本节中这个官员被描述为“搀扶王的”,此事实表明他一定是个很重要的人员,很可能是王的近身侍从,是王经常会交托重要责任的人。就是这个人在第二天奉命去控制撒玛利亚城门口的局面,因为那里可能有粮食出售(716~18)。这个官员当前出现在以利沙家中的事实暗示着王也在现场(见王下633节的注释) 

  说。王的军长想要证明以利沙的话是多么的愚蠢以及完全不可能实现。他竟敢站在一个不信耶和华的立场上去为王辩护。 

  却不得吃。这个说亵渎话的人本来即将亲身见证以利沙预言的实现,但由于他的不信他就不得分享那预言中所说的福气。──《SDA圣经注释》

 

【王下2 军长学者相信这里所用的字眼原本是指战车上的第三名队员,这人的职责是持盾保护驾车者和弓箭手。后来则在战车场合以外,泛指拿兵器的人,或在行政事务中作王辅助的人。──《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2 天上的窗户经文用富有诗意的「天上的窗户」一语,来形容降雨的出口。这不是科学化的用语,而是从说话之人的角度描述,就如「日落」一类现代用语一样。除本节以外,这个说法在古代近东文献中出现的惟一案例是巴力建屋的神话。他居所的窗户被形容为云层的裂口。但即使在此也和雨水无关。军长只是泛称神的供应,因为讨论的主题是食物,不是水。──《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七3「在城门那里有四个长大痳疯的人,他们彼此说:“我们为何坐在这里等死呢?」

         “长大痳疯的”:看五1关于古时大痳疯的说明。――《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长大麻风的人」(3)是不洁净的,根据律法,必须住在城外(利十三46)。当君王和军长都不肯相信拯救的时候,神却使用这些百姓所厌弃的大麻风病人,向长了属灵大麻风的百姓宣告救恩的「好信息」(9)──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今天,当那些自以为智慧的、刚强的、高贵的世人都不肯相信白白的救恩的时候,「神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林前一28~29)──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圣经中的「大痲疯」是一种集合名词,泛指各种慢性皮肤病,当然也包括今日医学上的痲疯病。不过此时今日所谓的痲疯病还不流行于当地。圣经中对于此病症的规定,可参考 13  14  。事实上巴比伦人也是视这些皮肤病为不洁,又是神明的惩罚。――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在城门。这些麻风病人通常情况下是不能待在城内的,摩西的律法要求麻风病人居住在“营外”(1346;民523)。这四个人没有在城门里面,他们只是靠近城门。 

  我们为何坐在这里?。在正常的日子里城内的居民会给麻风病人提供饮食,但现在由于饥荒便再没有人给这些不幸的患者送去食物,他们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SDA圣经注释》

 

【王下七3  长大痲疯的人不是要留在城外吗?为何他们……】以色列的律法规定,患大痲疯之人不可居住在城里,必须住在城外,靠别人施舍赒济为生(参利1345~46;民51~4)。因为城内有饥荒,又有亚兰大军压境,所以情势十分危急。――《灵修版圣经注释》

 

【王下七3~4长大麻风的人必须住在城外。参看利未记十三章46节的脚注。――《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本文表现四个大麻风病患者必死的决心。根据利1346;民53,大麻风病患者 要被赶出营外,过着与社会隔离的生活<131~1457,大麻风病患者>。他们的境况最糟糕,不仅受病魔的折磨,还被社会歧视和冷落,更是饥寒交迫,只能等待生命耗尽。所以他们四人冒着生命危险,打算闯入亚兰的军营(4b)。今天我们周围也有很多被社会遗弃,在痛苦中度日,甚至放弃求生希望的人。对于这些人来讲,最需要的就是基督的福音。因此信徒无论在教会还是在社会,应当对这些人表示特别的关怀。因为耶稣也把“税吏和罪人”当作朋友,给予他们极大的关怀和爱。何况耶稣还曾说过“只把一杯凉水给这小子里的一个喝,这人不能不得赏赐”(1042)。去投降:除了“逃走”,“掉”,“躺”等意思之外,还有“迈进”的意思(撒上299;耶399)。由此看来,大麻风病患者去亚兰军营并不是要去投降,而只是为了弄一些粮食吃。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

 

【王下七3~15四名患麻疯病者报喜讯:根据摩西律法,此等人不得进城(参串4)。他们在绝望之余,既不愿坐以待毙,惟有投奔敌方(3~4)。怎料神早已把敌军吓走,留下大量食物和掳来的财物(5~7)。他们搜掠一番后,即夜将消息传到王那里(8~11)。王初时仍有戒心,不敢相信(12)。后来经探子加以证实(13~15),此次危机才告结束。――《串珠圣经注释》

 

【王下七4「我们若说,进城去吧!城里有饥荒,必死在那里;若在这里坐着不动,也必是死。来吧!我们去投降亚兰人的军队,他们若留我们的活命,就活着;若杀我们,就死了吧!”」

 

【王下七5「黄昏的时候,他们起来往亚兰人的营盘去,到了营边,不见一人在那里,」

         四个长大麻风的人到了「黄昏的时候」(5)才前往亚兰人的营盘投降,可能是不想被以色列同胞发现。但这样的小心眼也在神的管理之下,因为亚兰人恰好也是「在黄昏的时候」(7)起来逃跑,若是他们早到一点,亚兰人可能还没有逃跑。──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营盘」:「营地」、「扎营处」。此处应该离撒马利亚有相当的距离,所以以色列人无法看到亚兰人的动态。――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七6「因为主使亚兰人的军队听见车马的声音,是大军的声音,他们就彼此说:“这必是以色列王贿买赫人的诸王和埃及人的诸王来攻击我们。”」

引起恐慌或谣言的声音乃是神的作为。神往往使用许多不同的方法来成就祂的旨意。当时新赫人在叙利亚北部(Hitti~land「赫之人地」)坐大317。埃及人(MT mis]rayim)可能应读作 Mus]ri (mus]ri^m)是赫人及亚兰人之同盟(如王上十28)。亚兰人仓皇逃命,连未上马具的战车马都弃置不顾。──《丁道尔圣经注释》

         神制造出一种声音,把亚兰人吓跑了(比较一九7;撒下五24)――《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赫人”为在今土耳其及叙利亚北部的古代民族。赫帝国全盛时期在主前20001800年,及14001200年间。帝国没落之后,这一带地方兴起很多小国,圣经上称之为“赫人诸王”(王上十29)

    亚兰人听到“车马的声音”:有若大军压境。耶和华神的天军亲自干预,势不可当(参撒下五24)――《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埃及」:可能指赫人的邻邦慕斯列(见王上1028)――《串珠圣经注释》

         车马的声音:黄昏的时候,旷野远处传来雷鸣般的声音,是天军进军的声音(2935)。这声音促使惊慌失措的亚兰军仓慌而逃,同时使勒在以色列人脖子上的圈绳松开了。如此这般,神的眼目时常看顾他的百姓,并按时赐下救赎的恩惠。作主耶稣之百姓的信徒之所以不怕遭害(234),是因为有神的天使天军在周围守护着,有圣灵的保护(617)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

         「赫人的诸王」(6),指亚兰北方哈马一带的赫人小国。「埃及人的诸王」(6),可能指南方上埃及与下埃及的法老。──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主使亚兰人的军队听见车马的声音,是大军的声音」(6),无论这是怎样的声音,都是出于神:神使围困多坍的亚兰人「眼目昏迷」(18),神也能使围困撒马利亚的亚兰人听觉混乱。──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贿买」:「雇用」。

         「赫人的诸王」:位于亚兰北方。

         「埃及人的诸王」:指上埃及与下埃及的法老。

         76 显示在撒马利亚城外长期包围的亚兰军,军心也不是很稳定,他们怀疑以色列人还是有办法脱离包围圈去找到北方与南方的军队作为援军。亚兰军远远包围在撒马利亚外面,如果后方有大军攻击,恐怕必败无疑。因此听到车马的响声(圣经没有交代为何会有这种声音),就以为自己长期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因而逃跑。――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听见……声音。和此类似的例子,见王下619节。 

  贿买。雇佣军的使用在古代并不少见。亚扪人就曾招募亚兰人帮助他们抵挡大卫(撒下106和代上1967)。在古代东方风云变幻的政治关系中,任何国家的军队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攻打任何其它的国家。 

  赫人。见第30页。曾经强大的赫特王国现在仅剩一些残余了。但亚兰国北部小小的赫人城邦依旧保持着他们祖先尚武的传统,他们的军队对于亚兰来说还是一支极具威胁的力量。 

  埃及人的诸王。现在正好是埃及第二十二王朝的统治时期(见王上1425节的注释),它的首都在东三角洲的布巴斯提斯,这时的埃及处于利比亚王的统治之下。这里“埃及人的诸王”无疑是指埃及王治下那些附属国的首领们,而不是指着埃及王本人。──《SDA圣经注释》

 

【王下6 赫人和埃及人的军队赫人几个世纪以前已经离开了安那托利亚的家乡,在亚兰以北,以迦基米施和卡拉特珀(Karatepe)等城邦为中心的地区定居。在这时代,哈马很可能仍是赫人城邦之一。赫人诸邦和亚兰人之间素来已有争战。埃及则比较难以解释,因为甚少证据显示这时代的埃及在黎凡特地区有活跃或有兴趣的迹象。此外,埃及人有复数的「诸王」也很奇怪。部分学者提出此字应作「穆斯里」(Musri;原文 ms]ry),不是「埃及」(希伯来原文 ms]rym)。其地点虽然未有定论,所指的却就是同时代撒缦以色三世碑文中的穆斯里。穆斯里是主前八五三年夸夸一役中,与撒缦以色三世作战的「哈提地」联军的一份子。在主前八四一年撒缦以色三世黑色石碑的进贡名单中,穆斯里之名紧接在以色列王耶户之后。这穆斯里若如很多学者所假定是埃及的话,本节就证明了埃及在这地区活跃。它若在北叙利亚,则其位置至今不明。部分学者支持这论点,因为主前八世纪亚兰的塞菲雷条约,也提到它是阿尔帕德(Arpad;北叙利亚之阿勒坡以北)的邻邦,其他学者则认为这个穆斯里不是地名,而是君王的名字。──《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七7「所以,在黄昏的时候,他们起来逃跑,撇下帐棚、马、驴,营盘照旧,只顾逃命。」

         黄昏:在希伯来语中是指“日出(74)或日落(79)时出现的红霞”。所以部分学者认为大麻风病患者进入亚兰军营的时间应该是凌晨的日出时分。但这一观点与9节矛盾,所以不成立。此外,本文写到亚兰军逃跑时撇下马和驴,这说明当时亚兰军惊慌失措,无暇顾及其它。这与米甸人被基甸的300勇士的入侵所吓,自相残杀的情景相似(719~23)。可见神的全能对不信之人来讲是恐惧(7612;申643;番211;珥211),而对依靠神的人来讲是帮助(332046112111465;赛507;林后62)和避难所(146461;耶1718;珥316)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

         亚兰人长期围困撒马利亚城(24),但围城对于亚兰人也是沉重的负担。长期在外的亚兰人一直担心后方的安全,军心并不稳定。因此,他们一听到风声,就相信自己长期担心的事情发生了,以为以色列人从北方和南方找到了援军,如果不立刻逃跑,随时可能被截断后路、腹背受敌。──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他们起来逃跑。这里描述的是一幅突然且疯狂逃跑的景象。亚兰人认为自己已经被四面包围,他们从营中冲出,每人只顾自己逃命,将所有的东西都抛在身后了。──《SDA圣经注释》

 

【王下七8「那些长大痳疯的到了营边,进了帐棚,吃了、喝了,且从其中拿出金银和衣服来去收藏了。回来,又进了一座帐棚,从其中拿出财物来去收藏了。」

  吃了。那些长大麻风的人首先想到的是满足自己饥饿难耐的肚肠。之后他们出于本能地将那些唾手可得的财物为自己藏了起来。──《SDA圣经注释》

 

【王下七8~9记述四个大麻风病患者进入亚兰军营后所发生的事情。①满足食欲:吃饭和睡眠是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大麻风病患者为了满足食欲冒了生命危险。②满足物欲:解决了饥饿问题,下一步就对钱财起了贪念。大麻风病患者也不例外。人们总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全力以赴,但是欲望似乎永远也得不到满足,反而增加了空虚和不满(396 ;哈29 ;提前69~11)。耶稣将此比作撒在荆棘里的种子,就是人听了道,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把道挤住了,不能结果(1322)。所以信徒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62531),因为神为他的子民早已预备了这些基本的生活供应(632)。③后悔:大麻风病患者后悔自己的自私行为,开始为城里挨饿的兄弟姊妹们着想。他们的这一举动对于今天接受福音的信徒有着教育意义。我们领受了世间的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珍贵的福音,如果我们不把福音传给别人,连自己原有的恐怕也保不住(2529)。因此使徒保罗曾说他若不传福音,就有祸了(林前916)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

 

【王下七9「那时,他们彼此说:“我们所作的不好!今日是有好信息的日子,我们竟不作声!若等到天亮,罪必临到我们。来吧!我们与王家报信去。”」

         「罪」:指罪的刑罚。

          「临到」:或作「追赶」。――《串珠圣经注释》

         这四位长大麻风的人吃喝拿足了以后,马上就后悔自己的自私行为,知道「我们所做的不好」(9)。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良心发现、为城里的弟兄着想,而是因为若不报信,第二天百姓一旦发现亚兰已经退兵,一定会追究他们知情不报的罪,所以说:「若等到天亮,罪必临到我们」(9)──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今天,我们也像这四位大麻风病人,都得了属灵的大麻风、「亏缺了神的荣耀」(罗三23),像大麻风病人一样活在彼此的隔阂里。但得了救恩的人,也应当像这四位大麻风病人一样,不能只顾自己吃喝享用,还要把「好信息」传给别人。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有爱心,而是因为我们欠了世人福音的债(罗一14);我们若「竟不作声」(9),等到见主面的时候,罪也「必临到我们」。──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虽然大麻风病人把「好信息」(9)传出去了,不信的军长也还是得不着恩典(19~20),但罪却不再临到他们;虽然我们忠心传福音,没有被拣选的人也还是不会接受,但罪也不在我们了。──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79 可以想象亚兰人的战略就是在撒马利亚的安全距离外设下长期包围圈,逼迫以色列投降。既然要长期包围,自己军队的补给总要足够,又因为有一段距离,所以退兵时没被发现。这些痲疯病人吃喝拿足了以后,想一想自己今天如果没报信,早上以色列王还是会派人监视亚兰军的动态,如果发现亚兰退兵,而痲疯病人吃喝拿足了又不回报,一定会问罪于他们,所以他们就决定回报。――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我们所作的不好。他们很久之后才发现自己做的不好。城中的男女老幼都在忍受饥馑的折磨而他们此时却只顾自己的利益。丰富的粮食近在咫尺,他们若忍见城内的同胞灭亡而不去报信,那些倒毙之人的血就要归在他们攫取的手和贪婪的心上。最终他们明白,好运带给他们的责任和带给他们的机会是同样重要的。 

  罪。一颗内疚的心终于认识到作恶的人必要偿还。没有人作恶会不受到惩罚。罪恶的结果总会落在犯罪者的头上。──《SDA圣经注释》

 

【王下七10「他们就去叫守城门的,告诉他们说:“我们到了亚兰人的营,不见一人在那里,也无人声,只有拴着的马和驴,帐棚都照旧。”」

         “守城门的”。城门的守卫。――《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亚兰人的营… …只有:大麻风病患者马上回城,把自己所目睹的情况毫无夸张地、如实地告诉了人们。耶稣的门徒也把他们所听见的、亲眼看过的、亲手摸过的福音原原本本地传给了人们(约壹11~3)。与之相反,当撒但诱惑夏娃时,夏娃却把神的诫命按自己的理解去解释了(21733)。结果中了蛇的诡计,而受到了神的诅咒(316)。可见信徒正确理解神的道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他所传的道只会成为撒但的工具。就因为潜在着这样的危险,使徒彼得才强调说“经上所有的预言没有可随私意解说的;因为预言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来”(彼后12021)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

         他们就去叫「守城门的」:原文「守城门的」是单数型态。表示只有一个守城门的。――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王下七10~15王怀疑这是一个阴谋,一如他的祖先在艾城时所行的一样(书八3~28)。然而,他决定采用危险性最低的行动,差派剩下之马中的五匹马(而非 NEB 的「一些」),但显然只有两个人骑在马上(14节,NEBMT rekeb[ su^si^m);而非如 AV 所说的差派「战车马」或 NIV 所说的「战车及马」去。──《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七11「守城门的叫了众守门的人来,他们就进去与王家报信。」

         「守城门的叫了众守门的人来」:有古卷作「众守城门的人宣告(此事)」。――《串珠圣经注释》

         「守城门的」(1011),原文是单数,表示只有一个守城门的。「守城门的叫了众守门的人来」(11),指那位听到消息的守门人通知了其他的守门人。──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守城门的叫了众守门的人来」:原文是「喊叫守门人」。而「喊叫」是单数,「守门人」是复数型态。所以翻译成那个听到消息的守门人去叫其他几个守门人来报信。――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守城门的。这是指看守撒玛利亚城门的人。──《SDA圣经注释》

 

【王下七12「王夜间起来,对臣仆说:“我告诉你们亚兰人向我们如何行:他们知道我们饥饿,所以离营,埋伏在田野,说:‘以色列人出城的时候,我们就活捉他们,得以进城。’”」

         以色列王已经听过以利沙的预言(1)。尽管如此,当大麻风病患者报告情况时,他仍以为那是亚兰军队的圈套。不信的人总是如此,只相信合乎常理的事情,所以即使神迹已经在眼前发生也会否认。同样,法利赛人也把自己的遗传放在了神的诫命之上,用传统观念判断一切(153 ;可713),甚至不相信耶稣所行的神迹(91~34)。马利亚和马大姐妹也有相似之处。她们俩虽热心追随耶稣并听他讲道(1039~42),但她们还是不能相信耶稣此刻就能让自己的弟弟拉撒路活过来,因此固执地坚持末日的复活(1124)。耶稣便责备她们说“我不是对你说过,你若信,就必看见神的荣耀吗?”(1140)。可见,嘴上承认信,而内心却执着于错误的理解或教义的人,断不能经历神的大能(2)――《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

         712 由约兰王的回答,可以知道他根本不信以利沙的话,所以第一个想法就是「这是亚兰人的诡计」。不过整个以色列政府的运作机制还算正常,有人建议派人去侦查,以确认情况究竟如何。――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我告诉你们。约兰不相信神的先知所预言的事真的实现了。他的不信使他在这蒙福和拯救的时刻只能想到事情的阴暗面。亚兰人的军队是撤走了,但笼罩在王心头的怀疑还没有走。粮食就放在城外等着他去取,但他却不能接受这个事实。神以他的仁慈良善实现了他的话,但约兰却拒绝承认它。王邪恶和怀疑的本性阻止他相信那可怕的围困已经结束了,他也不能相信城中的饥荒就要解除,但对于相信和接受的人,那使他们活命的粮食马上就可以得到。──《SDA圣经注释》

 

【王下七12~13王怀疑亚兰人已设下阴谋,但臣仆建议他派几个人去窥探,反正这些人即使没有被亚兰人杀害,早晚也会因缺粮而饿死。――《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王下七13「有一个臣仆对王说:“我们不如用城里剩下之马中的五匹马(马和城里剩下的以色列人都是一样,快要灭绝),打发人去窥探。”」

         「马和城里 ...... 灭绝」:原文作「看哪,它们要像城里剩下的以色列众人,就是那些快要灭绝的以色列众人」。――《串珠圣经注释》

         马和城里剩下的以色列人都是一样:即是指这些“马和城里已死的或还存活的所有以色列众人一样”。换言之,这些马与其他人一样,留在城中也只有饿死。如果去了敌营,最多象毫无还手之力的撒玛利亚城的人一样也是一死,反正结果都是一样的。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

         约兰王已经知道以利沙的预言,但听到了大麻风病人的见证,还在怀疑是敌人的陷阱(12节;书八4~8)。但神怜悯百姓,并没有任凭他们错过白白的救恩,而是再次使用了一个仆人,让王的「臣仆」(13)劝说约兰王「打发人去窥探」(13)──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窥探」:「看」、「观察」,此处应该就是「侦查」的意思。――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一个臣仆。这个仆人比他的主人表现出了更大的智慧。他的回答具有信心并表现出良好而又实际的理智。毕竟麻风病人的报告中是存在现实可能的。那为什么不努力去找出事实真相呢,况且这样做的成本又不会太高。城中还存有几匹马,为什么不利用它们去查看一下呢?──《SDA圣经注释》

 

【王下七14「于是取了两辆车和马,王差人去追寻亚兰军,说:“你们去窥探窥探。”」

         两辆车和马:车”在希伯来语中有多种翻译(137;申246;士923;撒下84)。因此不同的译本对本节的翻译也各不相同。但是,一般一辆车有两匹马,加上备用马就有三匹,所以两辆车要用五匹马。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

         神已经完成了拯救,白白的恩典正等着人去享用,但人的理性还在困扰自己,不肯相信白白的救恩,必须「窥探窥探」(14)才能确定。但是,人可以用肉眼确定亚兰人撤军;但神所应许的永生,却要因信称义、重生得救以后才能经历。──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两辆车和马(直译为:两匹拉战车的马)。字面上是,“两辆马拉的战车。”根据英文LXX版是两个骑马的人。──《SDA圣经注释》

 

【王下七15「他们就追寻到约旦河,看见满道上都是亚兰人急跑时丢弃的衣服、器具。使者就回来报告王。」

         他们就追寻到了约但河:侦察兵不仅去了亚兰军的阵营,还随亚兰军逃走的路线追到了约但河边。而此时亚兰军已经放弃了攻打撒玛利亚的念头,过约但河撤回了本国(2326;诗4861047)。一路上还扔下很多物品。就这样,以色列百姓蒙神的帮助,不仅不费吹灰之力就退了敌,还获得了很多战利品(6211)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

         从撒马利亚「追寻到约旦河」(15),往返大约120公里,马车大约需要六小时。亚兰人逃跑的路线,是向东迅速渡过约旦河(15),然后再北上回到亚兰。这样的路线,可以避免被他们心中的假想敌「赫人的诸王和埃及人的诸王」(6)的伏击。──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715 显示亚兰人是希望先过约旦河,再循道北上回去亚兰。选择这样的路线应该是要避免他们心目中假想敌的伏击。――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到约旦河。所有的证据都显示亚兰人已经回家了。出去的人一路查看来到约旦河边,如果他们再走下去就到大马士革了。从撒玛利亚到约旦河边取直线最近也要三十二千米,这已经足够考察周围的情况了,希伯来的使者决意要弄清事实的真相。一切事实都表明,亚兰人在极度的惊慌中逃跑了,将所有可能妨碍他们逃跑的东西都丢弃了。──《SDA圣经注释》

 

【王下15 亚兰撤退撒玛利亚的领袖怀疑这是古时十分有名的计策──表面放弃围城返国,暗地设下伏兵。几个世纪前希腊攻取特洛伊城,大概是这计策之使用最有名的例证。史诗《埃利奥特》记载了这场战事的始末。他们追踪撤逃的亚兰人,直到四十多哩以外的约但河为止。──《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王下七16「众人就出去,掳掠亚兰人的营盘。于是一细亚细面卖银一舍客勒,二细亚大麦也卖银一舍客勒,正如耶和华所说的。」

         亚兰人要长期围城迫使以色列人投降,自己首先要有足够的粮食储备。因此,以色列人从「亚兰人的营盘」(16)中掳掠了大量的粮食,撒马利亚的粮价立刻降到了可以承受的地步(16),应验了先知的预言(18)──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正如耶和华所说的。最终,事实并非王所想象的。所有的迹象都证实了耶和华的话,他的话永远真实可信。神所说的必会成就。一个对神有信心之人所走的是一条稳健可靠的道路。预言的实现总是不断地谴责人的疑惑。如果约兰归向耶和华他就可以将希望的信息带给他的人民。如果他听了以利沙的话,他早已安享太平并给百姓树立一种勇敢和信任的榜样。当人拒绝相信耶和华的话时他所得到的只有损失。相信神的就走在智慧和生命的道路上。它给人在今生带来喜乐和平安,并给人指明通向永生的道路。──《SDA圣经注释》

 

【王下七16~17记录了两个预言的应验:①经济的复苏:以利沙曾向王预言“一细亚细面要卖银一舍客勒,二细亚大麦也要卖银一舍客勒”(1),这一预言果真成为了现实。当时撒玛利亚城内的饥荒严重到了食子的程度,但在一夜之间恢复了正常,这完全超乎人的想象。②军长的死:以利沙曾对不信神话语的军长预言说“你必亲眼看见,却不得吃”,而这一预言也准确地实现了。他在城门口弹压的时候,被众人踩死,而没有吃到那些食品。轻视神的军长就这样在撒玛利亚城获得拯救的时刻悲惨地死去了。不信神的人下场就是如此。出埃及的途中,除了约书亚和迦勒外,其他人均不信神的应许,埋怨神,并背叛领袖摩西,结果最终没能进入应许之地。希伯来书的作者把这一历史事件解释为,因为他们不顺从神,所以没能进入安息(317~19456)。同样,因为法利赛人拒绝接受神子耶稣,所以救恩便临到了外邦人(1111)。神通过耶稣基督成就了比本节记录的更大的救赎。不信救恩的人,就象被踩死的军长,听到了救赎的信息,却没有得到救赎而死去了。 ――《圣经精读本──列王纪下注解》

 

【王下七16~20预言应验:结果正如以利沙的预言一样,城里回复粮食充足。军长先前不信先知的话,现在虽然亲眼看见神迹,却一点食物也吃不到,因为王派他把守城门,在那里维持秩序,结果在混乱中被人群踏死了。――《串珠圣经注释》

 

【王下七17「王派搀扶他的那军长,在城门口弹压,众人在那里将他践踏,他就死了,正如神人在王下来见他的时候所说的。」

         嘲笑以利沙之预言的惩罚就是治死(2)――《列王纪下雷氏研读本》

         「在城门口弹压」(17),原文是「在城门口之上」,意思是「在城门口指挥」。──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在城门口弹压」:原文仅是「在城门口之上」,亦即「管理城门口」。

         ◎此处主要是记载以利沙预言的另一部份之实现。状况也很平常,一堆急着要抢食物的饥民与负责管理的政府官员发生推挤,大量的百姓胜过政府官员所能动用的公权力,导致政府官员被混乱的百姓踩死。―― 蔡哲民等《查经资料》

  在城门口弹压。这是一个具有很大责任的时刻。当人们听说亚兰人逃跑之后,所有人脑子里只存在一个念头就是奔出城外去找吃的。此时此刻的局面很难控制。王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很有可能站在城门口,或者城墙上,于后者他可以纵览城下的情景和亚兰人弃置的营盘。──《SDA圣经注释》

 

【王下七17~20真预言的试金石是看其是否应验(申十八21~22)。这一段经文并非只是重复或误写,而是一个总结,强调作者对此事件的道德评价。信靠神的人绝对不会有缺乏,在此一餐所需的贵重细面(7.3公升)价钱相等于普通大麦的双倍,由此可见其货源丰富。──《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七18「神人曾对王说:“明日约到这时候,在撒玛利亚城门口,二细亚大麦要卖银一舍客勒,一细亚细面也要卖银一舍客勒。”」

  明日约到这时候。这一节以及接下来的几节作者都部分是在重述他之前曾说过的话。带着明显的喜悦作者再次陈述以利沙的预言以及那军长不信的话,他再次表明先知的预言是如何完全地应验了。 

  耶和华借着这些经验慢慢地引领以色列的儿女重新找回信心和顺从并转向他们祖先的信仰。多年以来百姓一直在崇拜偶像。祭司和民中的首领尽都邪恶。王带头离道反教、悖逆神。全地满了不公、败德、放纵和残酷的事。崇拜耶和华的殿成了作恶的场所。神的选民远离公义、圣洁和平安的道路。他们需要重新学习认识神,了解他的仁慈与良善,明白他爱他的百姓,渴望他们走在怜悯、公正和真理的道路上。但就以色列目前的状况来说他们很难学会这些课程。普通的手段已经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因此神差遣以利亚、以利沙这些人前去宣扬责备的信息,引起百姓的注意,又为他们行大神迹。结果很多人重新回归理智和公义,相信并顺从神。这些神的仆人在他们的同胞面前过着一种圣洁的生活,将生命和神的慈爱彰显出来,结果,一股新的希望和精神进入人们的内心和生活里。地上的儿女又一次看到了天上的平安与公义。以利沙也看到了自己劳苦的果效。──《SDA圣经注释》

 

【王下七19「那军长对神人说:“即便耶和华使天开了窗户,也不能有这事。”神人说:“你必亲眼看见,却不得吃。”」

         虽然不是所有的百姓都已经回转,但只要有几位长老回转到神的先知面前(32),神仍然愿意赐下拯救和恩典。然而,神却没有容忍位高权重的军长,「因为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路十二48)。军长既然不肯相信神的大能,神就让他「亲眼看见,却不得吃」(19),在拯救的时刻却无法享用救恩。神一面拯救软弱的百姓,一面管教不信的军长,好让百姓学会凭信心寻求神的拯救。人生最大的悲剧,就是听到了福音、却拒绝接受救恩,结果就像这位被践踏而死的军长一样。── 列王记下圣经综合解读

 

【王下七20「这话果然应验在他身上,因为众人在城门口将他践踏,他就死了。」

         以利沙预言应验,再次要以色列民明白,从强敌手中得到拯救是神特别的恩佑;不信神说的话一定招来刑罚。――《启导本圣经列王纪下注释》

 

【思想问题(第七章)

 1 四名麻疯病者所作的(9~10)给我们一些什么属灵的启迪?这对你日常生活有什么提醒?

 2 耶和华怎样替以色列人解围?为什么祂要用这样的方法?试回想在你一生之中,神如何在暗中带领和保守你。

 3 从本章看来,神会不会撇弃祂的子民?这对你有什么意义?

 4 试将以色列王和军长对耶和华的认识和信心与你的作个比较。你曾否对神的话语表示质疑?

 ──《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