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约书亚记第十一章拾穗

 

【书十一1夏琐王耶宾听见这事,就打发人去见玛顿王约巴、伸仑王、押煞王,

       这一章的开头与第五章和第十章相同,都是不吉祥的「当某人听见……」表达法。这个短语的意思也像前几章一样,是指以色列人前面的胜利;其主词(某人)便将是约书亚和以色列人的主要对头。因此,战事即将登场,又有一次机会让神来建立以色列人的信心了。与以色列人作对的,是夏琐王耶宾。耶宾是西闪族人的名字,在主前二千年左右,这名字在夏琐可以找得到。──《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书亚在南部胜利的消息使得加利利和西部地带各城邦的王联合起来。这联盟以“夏琐”王为首;夏琐是今天已干涸的户勒湖(Lake Huleh)西南面约五英里(8公里)、加利利海以北十英里(16公里)以外的一座城。――《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夏琐为迦南北部一座防守坚固的大城,位于加利利地北,米伦湖西南。考古学家发现古时的夏琐,人烟稠密,是政治、经济中心(10)。这时,夏琐发起北方连手抵抗入侵的以色列人,加入联军的有北方、东北、西北方诸王(2~5)――《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夏琐」:为大城(10),位于米伦湖之西部和南部。

          「玛顿」:在加利利海以西。

          「伸仑」:于西布伦境。

          「押煞」:在北部沿岸地区,近亚柯之东南。――《串珠圣经注释》

         夏琐:是北部迦南的重要王都,位于呼勒(Huleh)湖西北8公里处。此城虽被约书亚所毁灭(13),后却被重建,成为外邦人的王都(4217;撒上129)。夏琐王耶宾是当时迦南地的最高领袖,具有很大的权柄,且有超人的智谋。因此,他在使北部迦南的所有君王结成联盟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夏琐」(1)是迦南北部一座防守坚固的大城,位于加利利海以北16公里,扼守从美索不达米亚到埃及的国际贸易路线「沿海大道 Via Maris」,是古代迦南的政治、经济中心(10),城内可住4万人。「耶宾」是迦南王的头衔而不是名字(士四2),正如埃及王的头衔「法老」(创十二15),非利士王的「亚比米勒」(创二十2)一样。

         九至十一章原文都以「听见」(1;十1;十一1)开始,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学结构,描述了以色列人横扫整个迦南地的争战。──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书十一1~5北部迦南民族的团结:据本文所论及的地名,从约但河到西部海岸整个北部巴勒斯坦的势力都加入了北部迦南同盟。他们为了与以色列决一死战,全都聚集在米伦水边。以色列面对此番大战可能也禁不住心惊胆颤。然而,神一举歼灭了聚集在一起的仇敌,就其结果而言,反而使征服迦南更易进行。若约书亚的军队依次征服北部城邑,恐怕必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夏琐」:位于呼勒湖西南6.4公里的战略性位置,是埃及往返西亚帝国的主要通道,当时人口估计有四万人(耶利哥估计约1500)。公元前18~17世纪的马里文献和公元前14 世纪的亚马拿文献都提到此城。由于此处位居要津,所以约书亚征服以后可能又有迦南人进入此处重建。

         1955年有学者成功在「基达废坵」(Tell el~Qedah)发掘出夏琐遗迹,城内包括高的建筑物,高于路面50.3公尺,占地10.12公顷,并且城周围有68.83公顷的平原。此城有三次被焚毁的痕迹,分别是公元前140013001230年。一般认为公元前1300年那一次是埃及法老塞提一世的战绩,其余两次之一可能就是约书亚所为。

         「耶宾」:字义是「神所看见的人」,是西闪族人的名字。有学者根据马里文献,认为这可能只是夏琐王的称号或朝代名,而非人名。 42 的夏琐王也称为「耶宾」。

         听见「这事」:指的应该是南方联盟被打败,百姓被灭尽的事情。

         「玛顿」:字义是「争吵」。许多学者认为「玛顿」就是「米伦」,因为在七十士译本里两者的名字完全一样 (“μαρρον(marron)”)

         「约巴」:字义是「沙漠」。

         「伸仑」:字义是「守望高处」。一般认为是拿撒勒以西八公里的Khirbet Sammuniya

         「押煞」:字义是「我将被迷惑」。一般认为此处就是凯桑遗址(Tell Keisan),位于伸仑西北偏北约20公里,距离地中海约5公里。

  耶宾。意思可能是“他知道”,也许是夏琐王通用的名字,因为后来奴役以色列人二十年,被底波拉和巴拉所打败的夏琐王也叫耶宾(42~24)。本节的耶宾大概是北方部落联盟的首领。

  夏琐。直译是“围墙”。是一座防守坚固的城市,位于现已干涸的哈勒湖西南,如今是瓦克丘(Tell Waqqâs)四十米高的堡垒,在哈勒湖以南6.3公里处,周围是巴勒斯坦最美的谷地之一。以前湖面最宽处有3公里,长5公里。一大片长着芦苇的沼泽在湖面以北延伸10公里,宽1.5~5公里。

  约巴。意思可能是“战场传令兵”或“大声宣读者”。

  玛顿。意为“斗争”,“吵闹”,“延伸”或“高地”。位置不详,可能在加利利海西边。

  伸仑。直译是“看守”,“警卫”,是迦南人在加利利地区的一座城市。有人认为它就是伸仑米仑(1220)。这城后来分给了西布伦支派。

  押煞。直译是“咒语”,是后来分给亚设支派的边城之一(1925)。── SDA圣经注释

 

【书十一1~5  叫耶宾的夏琐王好像不只一个……】有两个夏琐王名字皆叫作耶宾。士师记所记的那一个,显然不如这一个(参士42~3)。这里的耶宾很有势力,因为他能与多国结盟。表面来看,耶宾显然比约书亚占优势,他的军队也较多。不管敌方人数多么庞大,凡敬畏神的人都必能得胜。──《灵修版圣经注释》

         夏琐王联合了迦南地北方、东北和西北诸王,他们人数众多,又有「许多马匹车辆」(4),是当时最强大的战争武器,适合平原作战。所以他们「来到米伦水边」(5),要把以色列人引到能发挥他们优势的战场进行决战。犹太史学家约瑟夫说,北方联军有三十万步兵、一万骑兵和二万辆战车,他们强大的阵势吓住了约书亚和以色列人(《犹太古史记》卷5164)

         南方五王联军都是「亚摩利人」(6),但北方诸王联军则由许多的种族组成(3)。「基尼烈」(2)字义是竖琴,位于加利利海的西北岸。「亚拉巴高原」(2)指约旦河谷的丘陵地带。「多珥」(2)位于西边地中海沿岸迦密山附近。「黑门山」(3)是迦南地北方最高的山。「米伦水」(5)是上加利利的一条溪水。──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书十一1~15北部战役:占领迦南南部后,以色列人乘北上征服加利利地区的城邑。夏琐王耶宾立刻联合北部诸王来阻挡。――《串珠圣经注释》

 

【书十一1~23征服迦南北部:继征服迦南中部(61~835)与南部地区(91~1043)的战争之后,本章记录了以色列借着占领北部地区,名符其实地成为迦南之主。此后,以色列的任务就是,分配与占据所占领的迦南地(131~2145)。我们可以借着本文中的所有战争场面,得到以下的教训:①圣徒争战的对象追根究底是撒但的势力,因此,圣徒惟有以神的真理全副武装自己,才能获得胜利。若比较当时以色列军队与迦南同盟国之间的战斗力,不论是在兵器、军队数量,还是在兵力方面,以色列都明显地劣于他们。然而,以色列之所以获得名垂千史的大胜,是因为以色列军队拥有“顺服神”这一最强有力的武器;②神是历史的主宰,因此,他的计划与计划的实施丝毫也没有差错。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十一2与北方山地、基尼烈南边的亚拉巴高原,并西边多珥山岗的诸王。

       这里所记的地区,可与约书亚记十40所描述的南方地带作比较。这两段都是用四个词来总括整个地区,而一开始都提到山地。这里包括的区域,后来划归以法莲和玛拿西,就是南到耶斯列谷,北到加利利的高地。南边(Negev)一词曾在约书亚记十40出现,这里用作普通名词,意思是十一2南边,即,基尼烈南边的亚拉巴。基尼烈,就是乌瑞玛废墟(Khirbet el~`Ur~eima = 金洛特-加龙省~加龙省废丘,Tel Kinrot),它俯瞰加利利海的西北岸。南边是古哇珥(el~Ghuwayer)平原,或许就是这里所指的地方。414不过,这里更可能是指整个北边的约但河谷,在加利利海(= 基尼烈海)以南。──《丁道尔圣经注释》

         “基尼烈”就是加利利海。“多珥”位于地中海沿岸,在该撒利亚和迦密山中间。――《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基尼烈湖即加利利海。多珥山冈在地中海旁迦密山以南,包括该撒利亚以北的地区。――《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本节应译作:「与北方山地、基尼烈南边的亚拉巴、低原、并西边多珥山岗的诸王」。

          「基尼烈」:或许是近基尼烈湖(即加利利海)的一个城,其南边的「亚拉巴」大概指加利利海南部之约但河谷。(814)

          「多珥」:位于地中海岸,靠近迦密山,故被描述为多珥山岗。――《串珠圣经注释》

         「基尼烈」:字义是「竖琴」,就是「加利利海」的早期名称。

         「亚拉巴高原」:原文应该是「亚拉巴、高原」,两个字都有冠词,指的是两个地方,「亚拉巴」是指约旦河旁边的旷野。「高原」字义是「低地」,指犹大山区以西的地带。

         「多珥」山冈:字义是「世代」。位于地中海旁、迦密山以南。

         ◎ 112~3 所记的北方地区可与 1040 所描述的南方地带作比较。这两段都是用四个词来总括整个地区,而一开始都提到山地。 112~4 这里包括的区域,后来划归以法莲和玛拿西,就是南到耶斯列谷,北到加利利的高地。──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北方山地。可能指加利利山区。

  亚拉巴高原(arabah)。通常译为“平原,”有时不译出来。在《旧约》后来的著作中常译为“旷野”。通常指约旦河谷和死海一带的低洼地区。本节可能指这个地区的北部,延伸到基尼烈城以南。基尼烈海(加利利海)因此而得名。七十士译本为“基尼烈对面”。

  多珥山冈。可能指多珥后面的山岬或山脊。多珥在迦密南面的海边,位于西撒利亚以北14.5公里处。── SDA圣经注释

 

【书十一3又去见东方和西方的迦南人,与山地的亚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耶布斯人,并黑门山根米斯巴地的希未人。

       南方的联盟被称为是亚摩利人,但北方则不同,是由不同的种族组成。416这些种族曾出现在约书亚记三10。最后两族人又加上地理位置的说明。这里的耶布斯人是住在山地的人,有关这些人,没有进一步的资料可寻。至于黑门山根米斯巴地的希未人,参东边米斯巴的平原(8)黑门山下利巴嫩平原(17)的说明。这是指黑门山西边坡地的一些山谷平原带。417不过,黑门山可以包括利巴嫩前山(Ante~Lebanon)的草场,就是今天的黑门山北方的一片地区。418所以,米斯巴应当含括里他尼河(Litani River)的东部,419这条河是从贝卡(Beqa)平原的南端,沿着玛迦云(Marj` Ayyun)平原,经过呼勒(Huleh)盆地的北端,然后再转西,流向推罗。──《丁道尔圣经注释》

         「黑门山」:于利巴嫩山对面,为北部最高的山。――《串珠圣经注释》

         「亚摩利人」:「山居者」之意。泛指迦南地的原住民。

         「赫人」:「赫的子孙」,「赫」是迦南的第二个儿子。

         「比利洗人」:原意是「属于某一村庄的人」、「乡村人」。应该是居住城市的迦南人之外的另一个民族。

         「耶布斯人」:曾经占领耶路撒冷 撒上 158 ,原居于迦南山区。

         「黑门山」:「黑门」字义是「圣所」,「黑门山」是巴勒斯坦和黎巴嫩东北边界上的一座山。

         「黑门山根」:「黑门山脚下」,指黑门山西边坡地的一些山谷平原 带。

         「米斯巴」:字义是「瞭望台」。

         「希未人」:字义是「村民」,居住于迦南北方靠近黑门山之处。──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迦南人。这里的迦南人不知是东边的还是西边。七十士译本为“东部海边的迦南人和亚摩利人”。有可能这两个方向迦南人城邦都参战了。耶宾把亚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耶布斯人和希未人都招聚了过来。

  黑门山根米斯巴地的希未人。有别于先前提到的基遍一带的希未人(937)

  米斯巴。直译为 “瞭望台”。 靠近黑门山根,位于前黎巴嫩山脉的南端,以色列的北部边界。它也许在山脚西边,其位置使之成为理想的军事哨所。── SDA圣经注释

 

【书十一4这些王和他们的众军都出来,人数多如海边的沙,并有许多马匹、车辆。

       这些众军组成的联盟,军容壮大,而马匹车辆为数也不少。这个说法在希伯来圣经还出现在八个地方,420所描述的,是当时最可怕的战争工具。例如,埃及人追赶以色列人时,马匹车辆都进入海中(出十五121)。申命记二十1则提到,以色列在面对这样的状况时,神会保护他们。──《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们的众军”。虽然可能是夸张的说法,但约瑟夫称北方的军队有三十万步兵,一万骑兵和二万辆战车。――《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如海边的沙:圣经多处使用了这句话(2217;3212;712;撒上135),在本节是指迦南联军的数量多得不计其数。与此相同,今日拦阻并敌挡圣徒的黑暗势力也无比强大。因此,若想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对抗这些势力,都会陷入恐惧与失败中。然而,耶稣亲自成为圣徒的盾牌,折断仇敌所有的箭,并帮助圣徒脱离撒但的奸计、绝望、罪的意念和对死亡的恐怖,居住在完全的光之世界中(812;616;西112;2111)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神若开了我们的眼目,虽然仇敌「人数多如海边的沙」(4),但我们却能看到「与我们同在的比与他们同在的更多」(王下六16);虽然仇敌有强大的「马匹车辆」(4),但我们却能看到「满山有火车火马围绕」(王下六17)。北方诸王联合起来,在人看是大大的难处, 其实是神再一次让「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罗八28),好将仇敌一次性「交付以色列人全然杀了(6)──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车辆」:此时的迦南战车是由两匹马拖拉的,几乎没有装甲的,轮子有四辐。后来称为「铁车」的,则是有装甲,轮子有六幅,给徒手战斗的以色列人带来很大压力( 1716~18 119 413 )。埃及、亚述的战车,每车有两个马兵,赫人的战车,每车有三个马兵。亚述的战车是由两匹或四匹马拉的。──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如海边的沙。比喻庞大的不确定数量(22174149;士712;撒上135)。类似的比喻还有“天上的星”(155)和“蝗虫”(65712)。约瑟弗斯说是“三十万步兵,一万骑兵和两万战车”。

  许多。马匹可能来自亚美尼亚,因为迦南地不适于它们的繁殖和使用(王上102829)。鉴于有这么多的敌军,怪不得神要给约书亚特别的鼓励和胜利的应许。── SDA圣经注释

 

【书十一5这诸王会合,来到米伦水边,一同安营,要与以色列人争战。

       北方联军在米伦水边安营。瓜纳希丁废丘的北边是哈曼溪(el~Hamam),这可能就是米伦的水边所在。421这些军队在夏琐以北的路上会合。这里和第十章开头的结构很相似,显明与夏琐的战争并不是零星的小战役,就像第十章最后征服的那些小城一样。这场战争的规模与南方联盟之役旗鼓相当。北方诸首领也像南方联盟一样,以联军来对付以色列,不过这群军队更可怕,因为拥有马匹和车辆。──《丁道尔圣经注释》

         “米伦水边”。明显不是户勒湖,而是在户勒和加利利海中间的众多水泉。北方联盟的军队在这里集合。――《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米伦水」:指米伦湖与加利利海之间的水泉。――《串珠圣经注释》

         米伦……安营:一般认为“米伦”是位于加利利海西北约15公里处的现在的Meiron,但是,其确切位置还未确定。米伦水边之战是决定以色列征服迦南的决定性战争。若以色列在这场争战中遭到失败,攻占迦南的所有战绩将会毁于一旦。相反,若以色列获胜,征服迦南的大业就等于成功了。因为,迦南的所有残余势力全都聚集在米伦水边,参加决定胜负的一战。在如此重大的时刻,神再一次使约书亚刚强壮胆(6),深信神之帮助的以色列军队借着果断勇敢的袭击,瞬时击败了仇敌(7)。至此,历经7年的迦南征服战争终于接近了尾声。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米伦水边」:字义是「高处」。应该是今日的Hula Lake(胡拉湖),位于加利利海北方约23公里,Safed(采法特)城东北约18公里(采法特西北西五公里处,也有一城名为Meron,与「米伦(Merom)」音近);犹太史家约瑟夫称之为Semechonitis。此湖在Hula峡谷中,左右分别被拿弗他利山脉与戈兰高地包夹,是目前以色列北部淡水丰富的农作区。亚述王提格拉毘列色三世曾经在他的加利利征服战中攻打此区(参耶 5017~20 注释资料)。──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会合。原文暗示这些国王是按“约定的时间和地点会合”的。选择集合的地点无疑要适于车马的调动,因为车辆无法在山区使用。广阔的平原一定给迦南盟军带来胜利的信心。但众多的人数和装备不足以抵挡有天上的神所支持的一方,正如后来约拿单对拿兵器的人所指出的(撒上146)

  米伦水边。虽然有许多人认为是指哈勒湖,但也有人指出这片松软的地区不适合于车马。所以他们认为是指夏琐西南的梅伦丘(Wadi Meirôn)。七十士译本的“马伦(Maron) 为这种看法提供了左证。迦南大军聚集在米伦水边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吉甲的约书亚耳中。不知道迦南人是不是想对希伯来人发动攻击。既然他们的兵力主要是战车和马兵,就不太可能把这些适合平原作战的部队拉到其他地方去。他们更有可能想把以色列人引到他们所选择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地方。但作为优秀的将帅,约书亚决定出其不意地对敌人发起攻势,就像他以前在基遍所做的那样。吉甲距离米伦约112.7公里。约瑟弗斯说行军化了五天,可能是对的,因为部队带着辎重行动是很慢的。── SDA圣经注释

 

【书十一6耶和华对约书亚说:“你不要因他们惧怕。明日这时,我必将他们交付以色列人全然杀了。你要砍断他们马的蹄筋,用火焚烧他们的车辆。”

         “砍断他们马的蹄筋”。神吩咐约书亚砍断敌人马的蹄筋,使之瘫痪,并焚烧他们的战车,而不是把他们捉回来。这样,以色列人便不会把信心放在马匹和战车上了。――《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神吩咐砍断敌人的马蹄和焚烧其车辆,免得百姓倚靠这些而不倚靠 。――《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不要因他们惧怕:大敌当前,神再一次显现在约书亚面前,坚定他对胜利的信心。虽然神已赐下关于征服迦南得胜的应许(16),但在每次争战之前,神都重新纪念这一应许,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神深奥的用意。我们所经历的属灵争战,并不是一次性的,乃是持续的。虽然如此,有很多得到装备的基督之兵,时间一长其信仰就变得日益懈怠。因此,圣徒当时刻警醒人性懒惰的弱点,勤于每日省察自己。使徒保罗也曾说,这于他并不为难,于圣徒则是妥当(31) 砍断……车辆:意指以色列不可象外邦人一样想靠着马匹与车辆之力争战,乃要依靠神的大能。马匹与车辆是可以加强以色列军队之战斗力的最新装备,不论是为了争战,还是为了交通,马匹都是必备之物。然而,约书亚果断地顺服了神的命令,因为他确信以色列的所有胜利都是信仰之胜利。人的才华、有利的环境都是重要的,但这些也有可能使人的信仰生活停滞不前或后退。因为,人会依靠环境,而不再依靠神,很容易骄傲,认为没有神的帮助也可以过得很好。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虽然神早已赐下得胜的应许(6),并且早已宣告「你当刚强壮胆!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9);但在每次争战之前,神都要重新勉励约书亚「不要因他们惧怕」(6节;八1;十8)。神怜悯我们的软弱,「每早晨提醒,提醒我的耳朵,使我能听」(赛五十4),借着各种方式来提醒我们、激发我们(彼后一13);而我们更应当每天都警醒仰望神新鲜的话语和恩典,才能在属灵战争中刚强壮胆。

         迦南人有强大的「马匹车辆」(4节;十七18;士四13),以色列人只有步兵。但只要百姓永远跟随神、顺服神的权柄,就不必倚靠「马匹车辆」或任何先进武器,因为神自己会为祂的百姓争战。所以神命令约书亚「砍断他们马的蹄筋,用火焚烧他们的车辆」(6),不用缴获的装备来壮大自己,免得百姓把信心放在眼见的「马匹车辆」上。有利的环境、条件虽然好,但也很容易使属灵的生命停滞不前、甚至后退,因为人的眼目很容易从神的身上转移到人以为可靠的事物上,结果迷失了方向。神要除去百姓的这个试探,让百姓学习单单仰望祂:「有人靠车,有人靠马,但我们要提到耶和华我们神的名」(诗二十7)。约书亚忠实地执行了神的命令,因此以色列人一直到大卫王的时候,都没有使用「马匹车辆」。──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 116 神对约书亚的保证,与 108 与南方联盟决战前的保证相似。

         「我必将他们交付以色列人全然杀了」:犹太版英文圣经(TNK1985)作「I will have them all lying slain before Israel(我会使他们在以色列人面前被杀倒)。」,原文直译是「我必将他们全部交在以色列()面前给杀了」。原文中「杀」是名词。

         「砍断马的蹄筋」:「割断马的小腿韧带」,这样会让战马残废。

         撒下 83~8 记载大卫打败琐巴王和亚兰人时也是这样对付战车马,表示到了大卫时期以色列人还是无法驾驭这种先进的战争工具,只能用消极的「损毁战马」的方式处理掳获的战车队。有人认为如此虽可使这些动物不在适用于战役,但仍可以用于做家务。所罗门王以后以色列人就有自己的战车部队了,但耶和华曾警告君王不可依靠马匹( 1716 );或许神是要提醒以色列人,他们会成功不在于军事上的力量。

         在这里,耶和华自己带领以色列人争战,也不要他们留下马匹车辆供自己使用,或许这些武器以色列人也不习惯使用。是否我们也常羡慕别人的才能、金钱、背景、资源都胜过我们,而感到自卑,甚至想一味仿效?或许我们更该做的是高举神,毕竟迦南人看起来条件很强,却仍然被大大杀败了。也可以反省,我们为自己的哪些马匹车辆洋洋得意?我们所羡慕追求的东西适用于我们吗? ──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我必将他们交付。这段鼓励的话是在以色列人与迦南人交锋的前夕说的。原文的“我”是强调的,意思是“我必亲自”。在这场战役中,神要像以前一样站在以色列人一边。虽然这次的神迹没有以前那样惊心动魄,但神丝毫没有减弱的帮助。神为以色列人施行奇迹不是为了让他们无所事事,而是要激励他们积极行动。神要借着使以色列人的努力生效而制服迦南人。这和神降下大冰雹一样,都是的作为。

  神迹往往发生在新的事工开始的时候,为我们的信心奠定基础,并提供神帮助的保证。而后神迹就渐渐减少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神放弃了的子民,而是证明要求人表现更大的信心,尽管没有看见,也要学会相信(2029)。这条原则部分解释了为什么基督教在开创的时候发生了这么多的神迹。随着历史证据的增加,神迹就相应地减少了。今天,我们拥有丰富的圣经亮光和历史证据,无需超自然的神迹,就足以作为我们信心的基础了。这并不是说神迹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决定是否需要或何时需要奇迹的乃是神。

  马的蹄筋。原文意为“致残”,即“砍断跗关节以上的大筋”。七十士译本为“割腱”。胜利者往往这样处理战场上俘获又派不上用场的马匹。为什么要下这样的命令呢?因为马在巴勒斯坦只用于征战。神不希望以色列人依靠车辆马匹(1716;诗207),而要单单仰望。此外,以色列人保留这些战马会给他们带来双重的负担,因为马匹不适于巴勒斯坦的农业。以色列要成为农业国家,而不是商业国家。他们不需要依靠人力取胜,也不需保留庞大的兵力到处征战。神要除去他们的这个试探,所以下令砍断“马的蹄筋”。── SDA圣经注释

 

【书十一7于是约书亚率领一切兵丁,在米伦水边突然向前攻打他们。

         突然向前攻击:因神的激励,士气冲天的约书亚为了以神的名义惩罚仇敌立即展开了争战。迦南联军虽数量庞大,但以色列在他们尚未建立纹丝不乱的指挥体系之前的黎明进行突然袭击,给他们决定性的打击。以色列军队之所以能够获得此番胜利,是因为:①神的帮助;②约书亚卓越的战术;③整个以色列军兵充满确信的英勇进攻等。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约书亚再一次顺服神的命令,「率领一切兵丁」(7)急行军5天,「突然向前攻打他们」(7)。无论是艾城之战、基遍之战还是米伦水之战,约书亚都是「突然」进攻,一面是完全倚靠神,一面是竭尽全力,成为我们与神同工的榜样。──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突然向前攻打他们」:原文是「突然攻击他们,落到他们身上」;犹太版英文圣经(TNK1985)作「came upon them suddenly at the Waters of Merom and pounced upon hem (在米伦水边突然找到他们,并突袭他们)。」

         ◎ 117 原文仅是「突击」,但有学者认为这实际上是「夜袭」,不然很难在平原区域突然攻击快速运动的马战车。

  即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时候发起进攻。他们还没有列阵迎战,约书亚就“突然”临到。约书亚毫不犹豫地执行了神的指示。── SDA圣经注释

 

【书十一8耶和华将他们交在以色列人手里,以色列人就击杀他们,追赶他们到西顿大城,到米斯利弗玛音,直到东边米斯巴的平原,将他们击杀,没有留下一个。

       这里的追赶,似乎是指以色列军队沿着加利利的边界顺时针方向走。422假定西顿大城(= 西顿)是各支派地业的西北界,而米斯利弗玛音是东北界(位于里他尼河旁),便可以看出这次的追赶起初是向西到耶斯列谷,然后顺着通道往北(或许是在汉那顿废丘 Tel Hannathon),行经亚割平原,绕着「推罗之梯」,略过推罗,向北直到西顿。然后,军队再朝东南走,经过米斯利弗玛音来到玛迦云谷,又向南沿着里他尼河(= 米斯巴溪谷),直到能进入呼勒谷,继续向南到夏琐。他们侵入了盟军每个国家,把未来以色列北方的地业周游了一遍。──《丁道尔圣经注释》

         约书亚将北方的敌军赶入非利士人(腓尼基)境内。西顿乃腓尼基的大城邦。――《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西顿」:位于腓尼基海岸。

          「米斯利弗玛音」:在亚柯平原之尽头,这些地方是西部界限。――《串珠圣经注释》

         「米斯利弗·玛音」(8)在米伦水的西面,「米斯巴的平原」(8)在米伦水的东面,以色列人向东西两面追赶敌军,彻底歼灭了他们。──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西顿」:字义是「打猎」,是位于推罗北方的地中海岸旁的腓尼基古城。

         「米斯利弗玛音」:字义是「燃烧的水」,另外有学者认为可能是「靠水的石灰窑」(lime~kilns by the water)之意。是一个沿海城市,可能附属于西顿城;有学者认为在西顿以南但位置不明,见 136 。──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西顿大城。这里和书1928都称西顿为“大城”,并不是说它比另一个西顿城大,而是从人口的角度及其作为腓尼基主要城市的地位而说它大。在大卫和所罗门的时代,推罗取代西顿成为腓尼基的都城。迦南人逃往三个方向:一些败往西北,一些逃往西南偏南,还有一些逃往东方。约书亚显然分兵追击逃敌。有一股人逃往64公里以外的西顿。

  米斯利弗玛音。直译是“石灰在水边燃烧”。有人译为“众水汇集之所”。由此可见,这里有许多温泉,而不像一些人所解释的是盐坑或玻璃工厂。有些人认为它就是阿柯以北18公里的穆什里夫遗迹(Khirbet el~Mushei~refeh) ,位于海岸线上,有许多温泉。一些迦南人逃往这里。

  米斯巴的平原。一片周围是山的宽阔平原。西顿在西北,米斯巴平原在东北。它们都在黑门山脚。一些迦南人逃往这里(317)

  没有留下一个。这句话不能按字面来理解。许多迦南人无疑躲过了以色列人的刀剑,逃到推罗,西顿等地。这句话的意思是落在以色列人手里的都丧失了命,不论是遇见的还是追上的都被杀掉了。── SDA圣经注释

 

【书十一9约书亚就照耶和华所吩咐他的去行,砍断他们马的蹄筋,用火焚烧他们的车辆。

 

【书十一10当时约书亚转回夺了夏琐,用刀击杀夏琐王,素来夏琐在这诸国中是为首的。

         在迦南诸城中,只有耶利哥、艾城和夏琐被焚烧:耶利哥是献给神的初熟果子;艾城是用彻底的得胜来恢复失败的百姓;而夏琐是「在这诸国中是为首的」(10),是迦南恶俗的象征,必须被彻底清除。──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 1110~11 特别纪录夏琐被焚烧,基本上以色列人只有焚烧耶利哥、艾城、夏琐三座城,其余的都仅仅是夺取财货,并没有焚烧。约书亚夺得夏琐是征服北部战役中最大的胜利,因为夏琐王是北方联军的首领,他被击杀使得北方联军群龙无首,以色列军对可以乘胜追击,一举拿下其余各城的城邑。

         夏琐是北方战役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座城,我们可以与耶利哥和艾城比较:耶利哥 艾城 夏琐攻城背景 以色列人进攻迦南的 前次战役大胜, 北方诸王之首,第一道防线 以色列人心高气傲 有马匹战车特殊事迹 绕城七天 亚干犯罪, 米伦水边发动奇袭第一次攻城失败灭绝(SH 2763) 617 826 1112战利品 金属器皿归耶和华、 财物、牲畜可归己用 财物、牲畜可归己用不留牲畜 6192124 82 1114

首领 未提及 生擒、挂树上、堆大石 用刀击杀82329~30 ) 1110焚城 624 ) 81928 111113咒诅 不可再建城,否则丧子 以巴路山上献祭,宣读 未提及626 祝福与咒诅 830~35──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syncBible ref=11:10-13>

【书十一10~13  在进军迦南的战役中,以色列人烧过几座城?为甚么?】胜利的入侵者通常会将攻占的城市完整保存下来,变为商业中心,或防卫基地。例如,摩西在申命记(参申610~12)中预言,以色列人要占领非他们所建造的城市;但是夏琐却被焚毁了。它在过去既然是那地的京城,就是邪恶风俗的象征,以色列人必须毁灭它。它被占领、被毁灭,就折断了联军的支柱,也削弱当地百姓想顽抗的意志。

 

【书十一10~23完成征服迦南:约书亚占领了列祖渴望得到的应许之地迦南大部分领土,终于完成了征服迦南的伟业。由于以色列百姓顺服神的命令,以色列历史终于开启了新的篇章。从救赎史的角度来看,以色列的胜利可以视为神成就了他的应许(1512~21)。神亲自参加这场争战,为以色列夺取了这地(443)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十一11以色列人用刀击杀城中的人口,将他们尽行杀灭,凡有气息的没有留下一个,约书亚又用火焚烧夏琐。

         约书亚夺得夏琐是北征中最大的胜利。夏琐王的军队早已在米伦战败,现又杀其王;群龙无首,以军轻易取得其余各王的城邑。

夏琐城被焚后不久,迦南人曾图重建,在《士师记》四2记有另一个夏琐王耶宾起来压迫以色列人,为女士师底波拉所杀(4~5)。夏琐后来归属拿弗他利支派。考古学家发现此城遗址有三次被焚痕迹,各在主前140013001230年左右。1300年的焚城当属埃及法老塞提一世所为。1400年者或为此处所记焚城。――《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尽行杀灭。关于该词原文的意思,见书617注释。这里没有说如何处理掠物。根据上下文,夏琐城里的一切,包括掠物,都和城一同烧尽了。而其它城邑的掠物,以色列人则归了自己。第11节似乎是第十节的重复。但有人认为是描写另一件事。第10节的“当时”可能指最初对夏琐的包围。迦南盟军的领袖耶宾逃进城中避难。约书亚攻下了夏琐,用刀杀了夏琐王。这时他有可能与该城订立和约,使之成为附属城邦。也有人认为约书亚在广大的地区胜利进军的时候,夏琐的居民叛变了,并重新宣布了独立。于是十一节就被认为是描述对他们的惩罚。── SDA圣经注释

 

【书十一12约书亚夺了这些王的一切城邑,擒获其中的诸王,用刀击杀他们,将他们尽行杀灭,正如耶和华仆人摩西所吩咐的。

 

【书十一13至于造在山岗上的城,除了夏琐以外,以色列人都没有焚烧。约书亚只将夏琐焚烧了。

         “山冈”。由早期城镇的瓦砾堆积而成的山丘或废丘。――《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其他的城市都没有被焚烧,因为神要把这些城市作为白白的恩典赐给百姓:「那里有城邑,又大又美,非你所建造的;有房屋,装满各样美物,非你所装满的;有凿成的水井,非你所凿成的;还有葡萄园、橄榄园,非你所栽种的;你吃了而且饱足。那时你要谨慎,免得你忘记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的耶和华。」(申六10~12)

         「造在山冈上的城」(13),是因为迦南地的城通常都建在多石的山上,以利于防御,也留出平地来种植粮食。──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山冈」上的城:「废墟堆」、「土堆」。──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在山冈(tel)。其同源的阿拉伯词tell 至今在巴勒斯坦还很常用。它指古代城邑所在的山冈。在原来的遗址上建造新城是一种普遍的做法。最后就形成了很高的山冈。申1316;书828;耶3018492显示了tel 是真正含义。根据上下文,这些城市的国王和居民全都被杀了,但牲口和财产却被以色列人掳走了。不难想象这些被攻陷之城市的惨景:尸骨遍地,掠物堆积如山,满城狼籍,处处残垣断壁。这些城市可以说是建“在山冈上”,或废墟之上。但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毁掉,因为以色列人要住在“又大又美,非你手所建造”的城邑里(610)。── SDA圣经注释

 

【书十一13~15虽然以色列子孙除了焚尽夏琐之外,留下了所有山上的城邑,但圣经记载说“约书亚没有一件懈怠不行的”。这意味着神允许以色列占有所掳获的财物与家畜(82)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10~15节的北方战役清单里,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了「尽行杀灭」(11),表明约书亚和百姓不折不扣地遵行了神的命令(24)。「凡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约书亚没有一件懈怠不行的」(15),这正是他每一次得胜的秘诀。──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书十一14那些城邑所有的财物和牲畜,以色列人都取为自己的掠物;惟有一切人口都用刀击杀,直到杀尽。凡有气息的没有留下一个。

 

【书十一15耶和华怎样吩咐他仆人摩西,摩西就照样吩咐约书亚,约书亚也照样行。凡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约书亚没有一件懈怠不行的。

         为什么这些城要毁掉?因为摩西曾忠心地将神的命令交付约书亚,要他去得迦南地为业。请参照申命记三十一7~8,在那里,摩西吩咐约书亚去征服迦南地,并分配给以色列为业。──《丁道尔圣经注释》

         「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指的应该是 201~20 。十一、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攻占迦南地的纪录总结 1116~1224──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本节高度评价了约书亚的品格。他严格遵守神的一切命令。他有一种单纯的性格,完全接受和执行神的话,不管前途如何。有些人只忠实于他们所喜欢和完全赞同的事。但真正信靠神就是要完全顺从的旨意。个人的意愿可能与已知的本分产生冲突,但一个顺从的人都会选择遵守神的旨意,而不管会如何将自己肉体的私欲钉在十字架上。对于像约书亚这样品格高尚的人来说,杀戮和实施惩罚一定是很痛苦的事。但他像一名真正的战士,尊重统帅的命令,不忽略任何已知的责任。在这一点上很多基督徒失败了。他们可能避开了明显的罪恶,却不去运用更大的恩典,实现更高的要求。这种忽略也是罪。“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417) 。── SDA圣经注释

 

【书十一16约书亚夺了那全地,就是山地、一带南地、歌珊全地、高原、亚拉巴、以色列的山地和山下的高原。

         「高原」:应作「低原」。

          「以色列的山地」:指巴勒坦中部的山地。――《串珠圣经注释》

         「全地」指整个迦南地。「山地」指南方的犹大山地。「一带南地」原文是「南地全部」,指犹大山地南边的干旱旷野。「高原」原文是「低地」,特指犹大山地和沿海平原之间的丘陵地带「示非拉 Shephelah」。「亚拉巴」指约旦河谷。「以色列的山地」指北方的以法莲山地。「山下的高原」原文是「山下的低地」,指北方的丘陵地带(16)。──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一带南地」:「整个南地」,「南地」是指「犹大南方之地」。

         「歌珊」:并非指埃及的歌珊地,而是迦萨与基遍之间的一个区域。

         「高原」:字义是「低地」,或者是「犹大山区之西的地带」的专有名词。

         「亚拉巴」:「沙漠旷野」、「干草原」,也可以是专有地名,指约旦河旁边的旷野。此处的亚拉巴有冠词,比较可能是专有地名。

         山下的「高原」:字义是「低地」。──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山地。见书104041注释。── SDA圣经注释

 

【书十一16~17约书亚至此已大致征服了迦南全境,从南端的加低斯巴尼亚(哈拉山在其东,为沙漠中的山峰),到北方加利利海东北约65公里的黑门山一带。巴力迦得为黑门山西边的一个谷地,自南徂北,尽入其版图,虽有少数迦南人存留,当时起不了什么作用。

黑门山为巴勒斯坦地最高的一座山,有两个山峰,海拔2813公尺,山脉全长33公里。――《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书十一16~17 征服的范围16节所列的地名,除了北至加利利,南达尼革的海岸以外,全地所有区域都包括在内。第17节用两个地标描述所征服的土地。哈拉山接近南部以东的边境,通常考证为位于马拉干河畔,别是巴和寻的旷野之间的哈拉克山(Jebel Halaq)。巴力迦得是这地的北界,位于夏琐以北,但/拉亿一带。部分学者认为它是但城东面不远的班雅斯(Banias)。学者一般认为利巴嫩平原即是米斯巴谷(见十一8的注释),与利坦尼河谷会合,注入胡列谷。有关「尽行杀灭」等用语,可参看十章40节的注释。——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书十一16~23南北战役概括的总结。――《串珠圣经注释》

 

【书十一17从上西珥的哈拉山,直到黑门山下黎巴嫩平原的巴力迦得,并且擒获那些地的诸王,将他们杀死。

         “哈拉山”位于南部,在别是巴东南约二十三英里(37公里)以外。“黑门山”位于北部,在加利利海东北约四十英里(64公里)以外。约书亚已经控制整片土地。――《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西珥」:约在亚拉巴以西,后属犹大支派,与约但河东以东人的西珥山有(1510)

          「哈拉山」:在别是巴以南四十九公里(廿七英里)

          「巴力迦得」:大概是位于黑门山西面之山谷。――《串珠圣经注释》

         哈拉山:位于迦南地南部边境,与今日位于别是巴南42公里处的Jebel Halap是同一处。巴力迦得:是位于黎巴嫩平原的城邑,是迦南地的北部边境。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从上西珥的哈拉山,直到黑门山下黎巴嫩平原的巴力·迦得」(17),意思是从迦南地的最南方一直到最北方。──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西珥」:字义是「多毛的」或「长满粗毛的」。是以东的山脉。

         「哈拉」山:字义是「平滑的」。在加低斯的东边,别是巴以南40公里,是沙漠中的山峰。有考证认为是位于马拉干河畔,别是巴和寻的旷野之间的哈拉克山(Jebel Halaq)。如果是这个地点,是面对西珥,亚拉巴以东的以东地区。

         「巴力迦得」:字义是「财神」、「财富之主」。

         ◎ 1116 1040~41 很相似,指出约书亚征服了整个地区。包括了:a.山地 ── 南部犹大山地b.一带南地 ── 南部的旷野c.歌珊全地 ── 可能在迦萨和基遍之间 ( 1041 )d.高原 ── 西方平原,在海岸平原和犹大山地间e.亚拉巴 ── 加利利海南方的约旦河谷至亚卡巴湾一带的地区f.以色列的山地 ── 指北部地区, a.山地是不同的g.山下的高原 ── 北部地区山下的平原。──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哈拉山。直译是“平滑的山”,或“分开的山”。七十士译本为Chelcha 。叙利亚译本称之为“分开的山”。它坐落在死海西南35英里处。作者大概想要的指出应许之地的南界和北界。约书亚的征战南起以东的边界,即哈拉山的所在地,北至黎巴嫩山脚的巴力迦得。有人认为巴力迦得就是帕尼斯或该撒利亚腓利比,也有人认为是巴贝克。── SDA圣经注释

 

【书十一18约书亚和这诸王争战了许多年日。

       这里与前面快速的行动正成反比,讲到这一切的争战花了许多年日,意思是说,除了前面所讲的争战之外,还有其他的战役。这一点在十二章中很清楚,那里所列被征服之王的清单中,有一些没有出现在约书亚的争战中。这里的重点是领导人,诸王,而不是城邑。与约书亚作对的,是领导群。而这些城的居民和他们的态度,则没有说明。430──《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色列人先后用了六、七年时间征服浙大片土地,“许多年月”指此(参十二7)――《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约书亚……许多年日:迦勒在加低斯巴尼亚被差遣为探子之时是40(147),而迦南征服战结束时,其年纪为85(1410)。除去在加低斯巴尼亚的旷野生活40年,迦南征服战等于持续了5年。其实,严格地讲,在旷野的生活是38年。若除去出埃及的那一年与在西乃停留的一年时间,迦南之战等于持续了7年,这7年大都花费在北部战争中。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经过了南方战役和北方战役,迦南地从南方到北方大部分都已在以色列人的掌管下,但沿海平原还在非利士人的控制之下。神所指示的争战对象并没有包括非利士人(11)。神在「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地」(摩九7)的时候,也「领非利士人出迦斐托」(摩九7),预备他们作为管教、训练神百姓的工具。非利士人到参孙作士师的时候将成为以色列人的主要敌人(士十三1),扫罗王与非利士人多次争战(撒上十三5;十四23;二十三27;二十八1;三十一7),最后由大卫王彻底征服了他们(王上四21)

         「许多年日」(18)大约是7年。虽然耶利哥、艾城、基遍和米伦水四大战役已经歼灭了迦南联军的主力,但还有许多城市需要逐一攻取。迦勒窥探迦南时40(十四7),分配土地时85(十四10),减去旷野飘流的38年,征服迦南的争战大约用了7年时间。

         征服迦南的争战,乃是神按着祂所计划的节奏为百姓争战(申三22)。是神安排「日头停留,月亮止住」(13),「从天上降大冰雹」(11),用闪电战消灭五王联军;也是神吩咐百姓「不可把他们速速灭尽,恐怕野地的兽多起来害你」(申七22),所以才「和这诸王争战了许多年日」。

         同样,我们只有认识到属灵的争战是神为我们争战,才能一面跟上神的步伐,勇敢接受属灵的挑战;一面顺服神的节奏,耐心等候生命的成熟。神固然会用闪电战打败撒但的权势,使我们生命的方向得以扭转;但生命的成熟却不能通过几次奋兴、活动来速成,神要用我们一生「许多年日」的争战来训练我们,将我们里面的旧人「渐渐赶出」(申七22),使我们越来越能「乘驾地的高处」(申三十二13),并且「在高处安稳」(诗十八33)。──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许多年日」:直译是「许多日子」;犹太版英文圣经(TNK1985)作「a long period (一段很长的时间)」。根据1410 「分地时,迦勒85岁,出埃及已经45年」与 214 「旷野漂流38年」的推算,以色列人从停止漂流从到各支派分迦南地,花了7年左右。

         「耶和华的意思是要使他们心里刚硬」:神何以如此处置迦南人?这是今天许多人所发出来的诘问。原因很简单,神容忍了这约但河西的亚摩利人( 51 ),已经长达四百多年之久(参看创 1516 1240~41 ),目的是要他们悔改。可是,他们仍继续烧死婴孩献给假神(即和合本所说的「以儿女经火」,参看利 121 王下 563 1717 ),以及在敬拜假神中行淫乱等罪恶中转回过来。所以,他们都要在耶和华面前毁灭,正如一个死囚被处死,不是置他们于死的法官或行刑官犯杀人罪,是罪犯的本身犯杀己罪──他所犯的罪恶,使他当被处死刑。」

         ◎ 1118 这里与前面快速的行动正成似乎形成反比,因为提到了这一切的争战「花了许多年日」。可能要表达的重点是:以色列和约书亚要去得神所赐给他们的地是经过很长的时间,过程也很复杂,除了前面所讲的争战之外,还有其他的战役。这一点在书 12 可以看出,那里所列被征服之王的清单中,有一些没有出现在约书亚的争战中。 11 这里的重点是领导人(诸王),而不是城邑。与约书亚作对的是领导群,而这些城的居民的态度则没有说明。──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根据书147~10,征服迦南用了六七年时间。大约在出埃及以后两年,四十岁的迦勒在加低斯巴尼亚奉摩西的差遣去侦察迦南。现在他已经八十五岁了。从加低斯到以色列人围困耶利哥是3839年时间。85年减去7879年为征战的六七年。作者插入这句话是为了强调战争持续了很久。读者不要因战争叙述的简短而以为征伐所用的时间也很短。神说明了征战延长的原因:“恐怕野地的兽多起来害你”(722)。漫长的艰苦征战也可能是为了培养子民的信心。── SDA圣经注释

 

【书十一19除了基遍的希未人之外,没有一城与以色列人讲和的,都是以色列人争战夺来的。

       只有基遍人的领袖和以色列人讲和。在约书亚记的前文,这个动词只出现于亚多尼洗德听见的消息,就是基遍人与以色列人立了和约(1)。第九章的注释曾经提到(208~209),基遍人可能不是由王统治。这种治理的模式究竟多普遍,则无法得知。这里的重点是,以色列和约书亚要去得神所赐给他们的地,是经过很长的时间,过程也很复杂。──《丁道尔圣经注释》

如果迦南人愿意,其它城市也可以效法基遍人与以色列人讲和。但他们就像法老一样(出七13),自己「心里刚硬」(20),同心合意地「来与以色列人争战」(20);所以神就任凭他们继续「心里刚硬」(出十1),「没有一城与以色列人讲和的」(19),让他们自取灭亡。──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与以色列人「讲和」:「缔结和平之约」。这个动词在旧约出现多次,但在约书亚记只有出现三次,另外两次就是记载耶路撒冷王听见基遍人与以色列人「立了和约」( 101 104 )

         ◎ 1119 七十士译本没有「除了基遍的希未人之外」此句。──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本节暗示,如果迦南人愿意,其它的城市也可以像基遍人那样与以色列人讲和。虽然在摩西消灭迦南人的命令中,没有明说他们投降耶和华就可以得到豁免,但从喇合与基遍人的例子,特别从是本节的经文来看,这种可能性还是很明显的。如果这些注定遭劫的民族宣布放弃他们的偶像,真诚地与以色列人合作,就不会对以色列人构成威胁。消灭他们的命令既失去了理由,我们可以设想也就失去了其必要性(见耶1878)。── SDA圣经注释

 

【书十一20因为耶和华的意思是要使他们心里刚硬,来与以色列人争战,好叫他们尽被杀灭,不蒙怜悯,正如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此处和《申命记》七章及二十16~18说明了以色列人在战争中杀灭敌人的理由。以色列人进迦南是一次圣战,神的土地必须洁净,没有拜偶像的异教信仰者居住。以色列人既为圣洁的子民,不可与拜偶像的人混合,以免信仰受损,或受引诱接受他神。以色列人常不能完全遵守此定例;但神宽容,希望借此考验以民肯不肯遵行祂的道路。参《士师记》二20~4――《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耶和华的意思:作者用这种表达方式< 绪论,认识神政论>,强有力地表示了恶人因自己的顽梗悖逆而落到了只能被遗弃的境地(124)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迦南人之所以「尽被杀灭,不蒙怜悯」,并不是因为神把这地应许了给以色列人,而是因为迦南人已罪恶满盈(创十五16);并不是因为迦南人的败坏,而是因为他们「心里刚硬」(20)。今天,世人也和迦南人一样罪恶满盈,所以「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来九27)。而神也按着祂的主权拣选了一些人接受祂的救恩(彼前一2),祂「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罗九15);而没有得救的人,乃是自己决定「心里刚硬」。──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使他们心里刚硬。见出421注释。神不会违背人的意愿而强行控制他。这里的问题不涉及人自由的道德意志。这种意志允许人选择永生,但也不阻止人作出相反的选择。神在这里所处理的是那些一再拒绝慈怜的民族。神已经给了他们足够的机会来悔改。现在神的公义要求马上实施惩罚,并选择了消灭他们的工具(见第六章的补充注解)

  神本可以选择其它方法来惩罚这些民族。选择以色列人作为毁灭的工具,是为了他们的利益。他们需要经历各种考验来锻炼自己的信心,并准备好履行更高的属灵使命。他们在加低斯的失败,以及由此造成的耽搁,大大增加了征服迦南的困难。迦南各民族有了充足的时间修筑防御工事并扩充兵力。神用长期的征战来磨练的子民,帮助他们在失败之处取得胜利。

  不蒙怜悯。本节暗示如果这些民族悔改,神是会怜悯他们的。这种态度与祂在3311和彼后39所表现的品格是一致的。在另一方面,神也有权利毁灭那些有机会得救但却不加以利用的人。祂就是这样处置那些坚决不肯悔改的人。在任何历史时期,都没有人可以否认的这种权利。── SDA圣经注释

 

【书十一21当时约书亚来到,将住山地、希伯仑、底璧、亚拿伯、犹大山地、以色列山地所有的亚衲族人剪除了。约书亚将他们和他们的城邑尽都毁灭。

         “亚衲族人”。住在南部的巨人,他们在四十年前曾吓跑以色列人的探子。参看民数记十三章33节的脚注。――《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亚拿伯」:在底璧以南约五点六公里(三英里半)――《串珠圣经注释》

         「亚衲族人」(21)是巨人,他们在四十多年前曾叫老一代的以色列人恐惧退缩(民十三),唯有约书亚和迦勒没有惧怕。现在,约书亚带领百姓剪除了所有的亚衲族人,印证了老一代以色列人的愚昧,更向历代神的百姓显明:他们的得胜乃是因为他们跟随神、顺服神,跟随神不能根据人所能做的,而是根据神所要做的。──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剪除」:字义是「剪除」、「毁灭」;犹太版英文圣经(TNK1985)作「wiped out(消灭)」。

         「亚衲」:字义是「颈」,这一族人通常被视为「巨人」(「伟人」 1321~33 210~11 撒下 2118~22),圣经以外没有其他文献明确提起亚衲族人,但埃及的碎陶咒诅文献可能提及他们。公元前十三世纪的阿纳斯塔西第一蒲草纸记载迦南地有些战士身高270210公分,另外也挖到两具身高210公分的女性骸骨。所以亚衲族人的存在并非全然是空穴来风。此字阿拉伯文就是「巨人」的意思。此字SH 6062 圣经出现9次,申 128 21011 221 92 ,书 112122 141215 。圣经中「亚衲族人」还有用另一个字SH 6061,出现8次, 13222833 92 ,书 151314 2111 120

         征服「亚衲族人」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四十年前, 1333 「亚衲族人」曾令摩西派出窥探迦南的探子们胆战心惊,叫以色列人上一代谈虎色变;但在约书亚军队面前还是被完全击溃。──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当时。就是在上述战争延续的过程中。这并不是1036~41中所记述之战事的简单重复。在很多时候,以色列人从所征服的领土上撤退以后,迦南原来的居民又重新予以占领,所以战争要继续进行下去。这次是希伯仑和附近的城邑底壁和亚拿伯(见书11211515~17;士11920),特别提到消灭了亚衲族人,因为四十年前他们曾令那十个探子胆寒。这些探子描述了亚衲人的身材和气力,是以色列人征服迦南不可逾越的障碍(132833)

  亚衲族人。他们是身材高大的民族,可能是原住民,也可能是古代东方的移民。他们起初住在约旦河东岸,后来占领了犹大山地和以后被非利士人夺取的沿海城邑。── SDA圣经注释

 

【书十一21 亚衲族人亚衲的子孙通常被视为「巨人」(和合本:「伟人」;33节;民十三21~33;申二10~11;撒下二十一18~22),但「巨大」可能是更合适的形容。圣经以外的史料没有提到过亚衲族人,但埃及的碎陶咒诅文献可能提及他们。此外,阿纳斯塔西第一蒲草纸(主前十三世纪)中的一封埃及书函,则形容迦南有些勇猛战士,直立有七至九呎之高。两副来自主前十二世纪,体高七呎左右的女性骸骨,亦在外约但的扎伊尔德叶遗址出土。——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书十一21~22这些地方都在迦南南方。四十年前,“亚衲族人”曾令摩西派出窥探迦南的探子胆战心惊,叫以色列人上一代谈虎色变(参民十三33);今天在约书亚的军队前豕突狼奔。――《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书十一22在以色列人的地没有留下一个亚衲族人,只在迦萨、迦特和亚实突有留下的。

         这里所举迦萨等城为当日非利士人所居。非利士人到大卫时代才被以色列人控制。参《撒上》十七23. ――《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迦特」:在迦萨之东北约卅二公里(二十英里)――《串珠圣经注释》

「迦萨、迦特和亚实突」(22)是非利士人的地方,大卫杀死的迦特巨人歌利亚(撒上十七4),可能就是剩余亚衲族人的后裔。──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迦萨」:字义为「强壮」,非利士人的一个城市,位于巴勒斯坦的极西南边,靠近地中海。

         「迦特」:字义是「酒醡」,是非利士的五个主要城巿之一。

         「亚实突」:「强而有力的」。亚实突 Ashcold 是非利士人的一个主要城市,位于地中海沿岸,耶路撒冷西边,即现在的 Esdud。──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虽然大部分亚衲人被征服了,但仍有一部分逃往后来属于非利士的乡村和城邑,并定居了下来。歌利亚等巨人似乎就是他们的后裔。在以色列人彻底征服迦南以前,他们似乎又回来占领了希伯(151314)。约书亚死后过了几年,他们又被迦勒和俄陀聂赶了出去(1910)。── SDA圣经注释

 

【书十一23这样,约书亚照着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一切话,夺了那全地,就按着以色列支派的宗族,将地分给他们为业。于是国中太平没有争战了。

         以色列人南征北讨,大小战役无数,一共征战了六、七年。本书详加记载的著名战事计有:1,耶利哥城之役(12~27)2,艾城和伯特利之役(2~29)3,讨伐南方联盟之役(1~27)4,玛基大之役(28)5,立拿之役(29~30)6,拉吉之役(31~32)7,基色之役(33)8,伊矶伦之役(34~35)9,希伯仑之役(36~37)10,底璧之役(38~39)11;讨伐北方联盟之役(十一1~9)12,夏琐之役(十一10~11)13;征讨北方诸城之役(十一12~15)

现在战争已经过去,“国中太平”。――《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主要的敌对势力虽然被攻破了,但以色列人还要继续将迦南人克服,本节乃简单的总结而已。 ──《串珠圣经注释》

         至此,约书亚的迦南征服战落下了帷幕,定居于迦南的生活开始了。 夺了那全地:第二部——以色列并没有完全占领所有迦南城邑与村落(132~6)。他们只是征服了迦南地的主要城邑,获得了支配迦南的实权。那些尚未攻占的地,神应许将随着以色列的繁荣将渐渐地被攻陷(2328~30)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宗族 Clans(23)原文是「部族、家族」,是十二「支派 Tribes」与各个「父家 Fathers’ houses」之间的单位,由长老领导,分配土地是按「宗族」为单位的(十一23;十二7;十三15;十五1;民三十六6),同一「宗族」的土地形成一个行政区。

         虽然「还有许多未得之地」(十三1),但以色列人已经征服了迦南地的主要城邑,消灭了有组织的政权和抵抗;而那些尚未攻占的地,神应许「要渐渐地将他们从你面前撵出去,等到你的人数加多,承受那地为业」(出二十三30)。所以百姓已经可以分地为业,在享用应许的过程中不断承受更多的应许,直到完全「承受那地为业」(出二十三30)。同样,神也没有要求我们等到生命成熟时才能享用基督,而是让我们一面享用基督里的丰富,一面「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三14),直到完全得着丰满的基督。

         「太平」(23)原文的意思是「平静、安静,不受干扰」,这个词在士师记中也不断出现(士三1130;五31;八28),又译为「安息」(亚一11)。但约书亚让百姓所享用的安息只是暂时的(来四8),这个暂时的安息到士师的时代将不断因着百姓的不顺服被破坏。「这样看来,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为神的子民存留」(来四9),就是另一个约书亚——耶稣基督将要赐给我们的永远的安息(约十四27;腓四7)。──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太平」:「平静」、「不受干扰的」。

         当然,我们可以理解 1123 是一种概略的说法,事实上还有很多迦南人到了士师记还成为以色列人的祸患。

         其实征服迦南地的工作尚未完成,因此这里的「太平」SH 8252只是暂时的( 1415 又出现一遍;士师记中每段暂时的太平也使用此字,如 31130 )。我们是否也能把未完成的工作交棒,使我们所服事的领域与我们自己都能阶段性的安息?神国的工作只能靠一棒接一棒,而不是某个英雄就能完全做完的。

         ◎ 1122 提到国中太平没有争战了的部份,应该不是指不再有战争,而是不再有重要的大战役。总结约书亚记有详加记载的著名战事有:

a.耶利哥城之役( 6 )b.艾城和伯特利城之役( 7 8 )c.讨伐南方五王联盟之役( 71~27 )d.玛基大之役( 1028 )e.立拿之役( 1029~30 )f.拉吉之役( 1031~32 )g.基色之役( 1033 )h.伊矶伦之役( 1034~35 )i.希伯仑之役( 1036~37 )j.底璧之役( 1038~39 )k.讨伐北方联盟之役( 111~9 )

l.夏琐之役( 1110~11 )m.征讨北方诸城之役( 1112~15 )。──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全地(kol)。往往不表示其原来的含义。在本节里不能从绝对的意义上去理解。因为神亲自对约书亚说:“还有许多未得之地”(131)。约书亚攻下了迦南。不再会出现有组织的抵抗了。神无意立即消灭迦南人。约书亚也没有这样的军事计划。在完全征服以前还要把土地分给各支派,并安排他们在已经占领的土地上定居下来。但迦南人已彻底失败,闻风丧胆,不敢再抵抗了。── SDA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11)

 1 自耶利哥之役开始,以色列人的争战是否一次比一次厉害?神在每次争战中怎样帮助祂的百姓?今日信徒在生活中遇到的挑战与考验,是否愈来愈难应付?神会给予怎样的帮助?参林前1012~13

 2 为什么神吩咐约书亚将敌人的马匹和车辆尽行毁坏(116)呢?你有否依靠任何人、物(包括你自己)过于依靠神呢?参诗207

 3 夏琐是当代中东一带的贸易中心,但居民的罪恶(参利2022~23)却使它迈向灭亡的结局(1113)。你对此有何感受?

 4 1115提到约书亚对神的吩咐没有一件懈怠不行,这给你什么提醒或教训?

 5 20节解释迦南人被灭是因心里刚硬(参出912),而惟有信服神才得怜悯(参书623)。作为神的儿女,你对 的教导是否也应提防刚硬的态度?

 6 亚衲族人曾经使以色列人丧胆(1332~33),现在却大部分被以色列民剪除了(21)。是什么原因使以色列人如此勇敢?参提后17

 ──《串珠圣经注释》

 

南方五王联军都是「亚摩利人」(6),但北方诸王联军则由许多的种族组成(3)。「黑门山」(3)是迦南地北方最高的山。「米伦水」(5)是上加利利的一条溪水

虽然神早已赐下得胜的应许(6),并且早已宣告「你当刚强壮胆!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9);但在每次争战之前,神都要重新勉励约书亚「不要因他们惧怕」(6节;八1;十8)

北方诸王联合起来,在人看是大大的难处, 其实是神再一次让「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罗八28),好将仇敌一次性「交付以色列人全然杀了(6)

迦南人有强大的「马匹车辆」(4节;十七18;士四13),以色列人只有步兵。但只要百姓永远跟随神、顺服神的权柄,就不必倚靠「马匹车辆」或任何先进武器,因为神自己会为祂的百姓争战。所以神命令约书亚「砍断他们马的蹄筋,用火焚烧他们的车辆」(6),不用缴获的装备来壮大自己,免得百姓把信心放在眼见的「马匹车辆」上。有利的环境、条件虽然好,但也很容易使属灵的生命停滞不前、甚至后退,因为人的眼目很容易从神的身上转移到人以为可靠的事物上,结果迷失了方向。神要除去百姓的这个试探,让百姓学习单单仰望祂:「有人靠车,有人靠马,但我们要提到耶和华我们神的名」(诗二十7)。约书亚忠实地执行了神的命令,因此以色列人一直到大卫王的时候,都没有使用「马匹车辆」。

约书亚再一次顺服神的命令,「率领一切兵丁」(7)急行军5(《犹太古史记》卷5164)「突然向前攻打他们」(7)。无论是艾城之战、基遍之战还是米伦水之战,约书亚都是「突然」进攻,一面是完全倚靠神,一面是竭尽全力,成为我们与神同工的榜样。

「米斯利弗·玛音」(8)在米伦水的西面,「米斯巴的平原」(8)在米伦水的东面,以色列人向东西两面追赶敌军,彻底歼灭了他们。

其他的城市都没有被焚烧,因为神要把这些城市作为白白的恩典赐给百姓:「那里有城邑,又大又美,非你所建造的;有房屋,装满各样美物,非你所装满的;有凿成的水井,非你所凿成的;还有葡萄园、橄榄园,非你所栽种的;你吃了而且饱足。那时你要谨慎,免得你忘记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的耶和华。」(申六10~12)

「造在山冈上的城」(13),是因为迦南地的城通常都建在多石的山上,以利于防御,也留出平地来种植粮食。

10~15节的北方战役清单里,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了「尽行杀灭」(11),表明约书亚和百姓不折不扣地遵行了神的命令(24)。「凡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约书亚没有一件懈怠不行的」(15),这正是他每一次得胜的秘诀。

经过了南方战役和北方战役,迦南地从南方到北方大部分都已在以色列人的掌管下,但沿海平原还在非利士人的控制之下。神所指示的争战对象并没有包括非利士人(11)。神在「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地」(摩九7)的时候,也「领非利士人出迦斐托」(摩九7),预备他们作为管教、训练神百姓的工具。非利士人到参孙作士师的时候将成为以色列人的主要敌人(士十三1),扫罗王与非利士人多次争战(撒上十三5;十四23;二十三27;二十八1;三十一7),最后由大卫王彻底征服了他们(王上四21)

迦南人之所以「尽被杀灭,不蒙怜悯」,并不是因为神把这地应许了给以色列人,而是因为迦南人已罪恶满盈(创十五16);并不是因为迦南人的败坏,而是因为他们「心里刚硬」(20)。今天,世人也和迦南人一样罪恶满盈,所以「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来九27)。而神也按着祂的主权拣选了一些人接受祂的救恩(彼前一2),祂「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罗九15);而没有得救的人,乃是自己决定「心里刚硬」。

「亚衲族人」(21)是巨人,他们在四十多年前曾叫老一代的以色列人恐惧退缩(民十三),唯有约书亚和迦勒没有惧怕。现在,约书亚带领百姓剪除了所有的亚衲族人,印证了老一代以色列人的愚昧,更向历代神的百姓显明:他们的得胜乃是因为他们跟随神、顺服神,跟随神不能根据人所能做的,而是根据神所要做的。

「迦萨、迦特和亚实突」(22)是非利士人的地方,大卫杀死的迦特巨人歌利亚(撒上十七4),可能就是剩余亚衲族人的后裔。

「宗族 Clans(23)原文是「部族、家族」,是十二「支派 Tribes」与各个「父家 Fathers’ houses」之间的单位,由长老领导,分配土地是按「宗族」为单位的(十一23;十二7;十三15;十五1;民三十六6),同一「宗族」的土地形成一个行政区。

虽然「还有许多未得之地」(十三1),但以色列人已经征服了迦南地的主要城邑,消灭了有组织的政权和抵抗;而那些尚未攻占的地,神应许「要渐渐地将他们从你面前撵出去,等到你的人数加多,承受那地为业」(出二十三30)。所以百姓已经可以分地为业,在享用应许的过程中不断承受更多的应许,直到完全「承受那地为业」(出二十三30)。同样,神也没有要求我们等到生命成熟时才能享用基督,而是让我们一面享用基督里的丰富,一面「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三14),直到完全得着丰满的基督。

「太平」(23)原文的意思是「平静、安静,不受干扰」,这个词在士师记中也不断出现(士三1130;五31;八28),又译为「安息」(亚一11)。但约书亚让百姓所享用的安息只是暂时的(来四8),这个暂时的安息到士师的时代将不断因着百姓的不顺服被破坏。「这样看来,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为神的子民存留」(来四9),就是另一个约书亚——耶稣基督将要赐给我们的永远的安息(约十四27;腓四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