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约书亚记第十章拾穗

 

【书十1耶路撒冷王亚多尼洗德听见约书亚夺了艾城,尽行毁灭,怎样待耶利哥和耶利哥的王,也照样待艾城和艾城的王。又听见基遍的居民与以色列人立了和约,住在他们中间,

       亚多尼洗德听见的消息,是以色列人不但胜过了艾城和耶利哥,并且将其尽行毁灭(h]rm)359这里的焦点是在这位盟军的领袖,文中提到他的名字,也提到每一个城首领的名字。亚多尼洗德不仅财产受到了威胁,连性命也可能不保。而以色列人对基遍的态度,则与对耶利哥和艾城截然不同。360基遍人立了和平之约,这个词汇与后面亚多尼洗德传达给盟友的信息相同,同时也暗示他们得享平安,与另外两个城市尽行毁灭的情形正好相反。由此可见,亚多尼洗德所听见的报告,将以色列人的威胁表达得十分清楚,这种威胁让人必须作出决定。亚多尼洗德若抗拒,就是抗拒神所定规以色列人的进展,如此则必然和耶利哥与艾城一样,落入神的审判之下;他若向以色列人求和,与以色列人和以色列之神站在同一边,就能在以色列人当中存活,只不过必须成为奴隶。──《丁道尔圣经注释》

         基遍城在南方,以色列人和基遍立约媾和,在南方山地取得了军事上的立足点。南方诸王大起恐慌。耶路撒冷最近基遍,以色列人南下,该城首当其冲;因此与四王连手,一则讨伐基遍降敌,惩其不忠;同时可以抗以军自保。――《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亚多尼洗德」:意即洗德是主。――《串珠圣经注释》

         耶路撒冷王亚多尼洗德:在南部耶路撒冷地区拥有最强大的势力,属于耶布斯族。他被包括在亚摩利五王(5)之内,这并不是因为他属于亚摩利族,乃是因与他们毗邻而居。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九至十一章原文都以「听见」(1;十1;十一1)开始,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学结构,描述了以色列人横扫整个迦南地的争战。──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耶路撒冷」:当时的名字应该叫「耶布斯」 撒下 56~8 。此处可能是后来的文士为了读者加以修订的。书 158 1828 的「耶布斯就是耶路撒冷」也显出这个地名的演变传统。──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公元前十四世纪的亚马拿书信中,耶路撒冷王至少写过五封信给埃及法老,谈及耶路撒冷城和其安全,并向法老请求援军抵御异族入侵(不是以色列族)。在亚马拿书信和此处中,耶路撒冷王都是诸城的领袖,到了 18 撒下 56~9 时这座城似乎已经不是很关键的领袖城邑。──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亚多尼洗德」:字义是「我主是公义」,跟 1418 耶路撒冷王「麦基洗德」字义「我的王是公义的」意义相近。──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尽行毁灭」:原意是「灭绝」、「完全毁坏」,此字在 10 总共出现六次( 1012835373940 )。──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神何以如此处置迦南人?这是今天许多人所发出来的疑问。原因很简单,神容忍了这约但河西的亚摩利人( 51 ),已经长达四百多年之久(参看 1516 1240~41 ),目的是要他们悔改。可是,他们仍继续烧死婴孩献给假神(即和合本所说的「以儿女经火」,参看 121 王下 563 1717 ),以及在敬拜假神中行淫乱等罪恶中转回过来。所以,他们都要在耶和华面前毁灭,正如一个死囚被处死,不是置他们于死的法官或行刑官犯杀人罪,是罪犯的本身犯杀己罪──他所犯的罪恶,使他当被处死刑。」──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亚多尼洗德。直译是“我主是公义”。

  耶路撒冷。这是《旧约》中第一次提到耶路撒冷。关于这个名字的起源有各种说法。一般认为该词后半部分的意思是“和平”(见来72)。前半部分可能来源一个表示“继承”的词,或一个表示“定居”的词。其基本概念是相近的。约书亚时代的耶路撒冷就是现在的耶路撒冷,这一点是无容置疑的。公元前1918世纪的埃及文献中曾提到这个城市。考古学证实了耶路撒冷在当时就已存在。

  源于公元前14世纪,也就是约在以色列人征服迦南时代的阿玛纳版片,曾提到巴勒斯坦的一座城市叫乌路撒林(Urusalim),意为“和平之城”。后来亚述的文献中用的也是这个名字。犹太拉比文献称这个名字起源于亚伯拉罕为献他儿子的摩利亚山所起的名字,加上创1418中的“撒冷”。摩利亚山后来成为所罗门圣殿的所在地(撒下2418~25;代下31)。根据创22章的记载,在亚伯拉罕的时代,摩利亚山上并没有城市,只是在附近的山上有。亚伯拉罕称那地为耶和华以勒(2214),即“耶和华必预备”。有人认为,“摩利亚”起源于同一个词根,意为“耶和华的异象”。根据拉比文献的解释,“耶路撒冷”是“以勒”和“撒冷”的合成词。

  古时耶路撒冷还有一个名字叫耶布斯(181628;士191011)。在士师时代,那里住着耶布斯人。直到大卫的时候他们才被赶走。

  住在他们中间。七十士译本为 “转变立场”。基遍人与以色列人结盟,惹来了他们以前朋友的刻骨仇恨。基遍人作出决定以后,似乎一直效忠以色列人和真神神。这个事实说明,虽然他们与以色列人结交的手段并不光明,但他们确实是忠实于已有的亮光。── SDA圣经注释

 

【书十1~5同盟国对基遍之背叛的决意:像基遍这样强大的国家竟与以色列缔结和约并成其奴隶的消息,给迦南同盟国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听到此消息后,迦南同盟国一面甚感惧怕(2),一面又下定决心惩罚背叛他们的基遍。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十1~6基遍人跟以色列人立和约的消息促使亚摩利人的五个王联合起来攻击基遍人,于是基遍人寻求约书亚的帮助。――《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书十1~43于基遍附近战胜五王:这五王联盟是由耶路撒冷王发起,他们来自南巴勒斯坦五个重要的城,这次联合攻击基遍,是要惩罚该城居民与以色列人立和约一事。基遍遂请求以色列人来帮忙抵挡五王的攻击。以色列人亦乐于乘机争取对中央山地及通往海边大路的控制权。――《串珠圣经注释》

         征服南部迦南:以色列军队以吉甲为根据地,依次占领了耶利哥(6)与艾(8),以此截断了最强的迦南势力,如今又击破了亚摩利联军(1~27),并且开始征服南部地区<61,展开迦南征服战>。借着出现在本章中的战争场面,我们可以注意到以下两个事实:①神激励约书亚(8),再一次证明神“为以色列而争战”(14节;出1414;申130),降冰雹击杀仇敌,并使太阳停住(11~13);②约书亚不愧是卓越的战略家,使用袭击战术,令敌人魂飞魄散,一举攻破敌军(9)。始于伯和仑上坡的战争很快就扩散到南部平原。通过这场战争,以色列控制了巴勒斯坦南部的主要要塞立拿、拉吉、伊矶伦、希伯仑、底壁等地。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十2就甚惧怕,因为基遍是一座大城,如都城一般,比艾城更大,并且城内的人都是勇士。

       以色列人控制了便雅悯高地,就是山地到犹大旷野的必经之地。由此再通过伯和仑隘口,可达沿海的平原和西边的低地。南方诸王深恐失去这个险要的中心,因此一同商议,要攻打基遍。耶路撒冷与基遍相邻,因此等于以色列人已经威胁到亚多尼洗德的边界。基遍人之地十分具策略性,而伯特利与艾的失败,使以色列人完全掌控了北方与中央一带,因为他们获得了具关键性的便雅悯高地。现在只剩下南方还属于耶路撒冷王。──《丁道尔圣经注释》

         大城:基遍不仅比伯特利或艾城大,而且离耶路撒冷更近。以色列借着占领伯特利、艾并与基遍缔结同盟,将迦南划分为两半,确保了重要中央根据地。耶路撒冷王亚多尼洗德自然感到危机,为了抵挡以色列,只好与所有迦南列族握手联合。据推测,他似乎对周边的几个民族行使着政治上的宗主权。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都城」:原文是「王国城」、「国度城」。──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就甚惧怕。他们所害怕的不仅是以色列人和他们神的强大,正如来自耶利哥和艾城的消息所证明的,而且还害怕基遍各城的军事力量。他们觉得必须立即制止与以色列人结盟的行为。

  如都城一般。请注意“如”字。因为它证明作者记述的严谨。如前所述,基遍是没有国王的,只是由长老来治理(见书93)。这里又间接暗示基遍没有国王,所以说它“像”都城一般。基遍后来成了以色列第一个国王扫罗的城(代上8293033) ── SDA圣经注释

 

【书十2 基遍的战略性地位山地和平原之间的主要通道之一,是伯和仑和亚雅仑谷之间的山隘,这是基遍所控制的地区。加上已经击败耶利哥、艾城、伯特利,以色列如今控制了横贯巴勒斯坦(从约但裂谷前往海岸)的主要道路。——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书十3所以耶路撒冷王亚多尼洗德打发人去见希伯仑王何咸、耶末王毗兰、拉吉王雅非亚和伊矶伦王底璧,说:

       这里用四个相似的子句,讲到亚多尼洗德邀请的四位首领和他们的军队。这些王的名字和亚多尼洗德一样,都可以在约主前一五五○~一一○○年巴勒斯坦一带的文字记录和人名中找到,就是约书亚记自称各样事迹所发生的时期。──《丁道尔圣经注释》

         「希伯仑」:在耶路撒冷西南以南三十一公里(十九英里)

          「耶末」:在耶路撒冷以西廿六公里(十六英里),可眺望沿海地区,占有军事优势。

          「拉吉」:为一要塞,位于希伯仑以西廿三公里(十五英里)

          「伊矶伦」:接近拉吉,确实地点不详。――《串珠圣经注释》

         希伯仑:位于耶路撒冷南部约266公里处的山地,是迦南列族的王都。 耶末:是位于迦南平原的城(153),就是今日的格木(Jarmuk)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希伯仑」:字义是「联合」、「同盟」,位于耶路撒冷南方30公里左右。是目前的Tell er~Ruemideh。亚伯拉罕曾在此筑坛 1318 ,大卫作王的前七年以该城为犹大国首都 撒下 55 。──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何咸」:字义是「群众之主」。──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耶末」:字义是「高地」。应该是耶路撒冷西南约24公里的雅穆克废墟(Khirbet el~Yarmuk)。──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毗兰」:字义是「像一头野驴」。──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拉吉」:字义是「难以攻克的」。是目前的Tell ed~Duweir,位于希伯仑西边20多公里。──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雅非亚」:字义是「照耀」。──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伊矶伦」:字义是「似小牛」。应该是目前的Tell Aitun。──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底璧」:字义是「圣所」。──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103 提到的这五个王的名字都可以在约公元前1550~1100年巴勒斯坦一带的文字记录和人名中找到。──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 103523 列出的名单顺序大致是照字母顺序, 1031~37则是按照攻击顺序记载。──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希伯仑。意为“联合”,“同盟”。这是巴勒斯坦最早有人居住的地方,位于耶路撒冷西南30公里处。希伯仑的建造比埃及的锁安(泰尼斯)早七年(1322),后者是古喜克索斯人在阿瓦里斯的中心。很多先祖时代的事件都与希伯仑有关。亚伯拉罕曾在希伯仑的幔利平原居住(1318181)。撒拉在这里逝世。亚伯拉罕从赫人以弗伦手中买下了麦比拉洞将她安葬(237~16)。后来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利百加和利亚都埋葬在这里。

  耶末王毗兰毗兰意为“野驴”。耶末(含义不明)位于耶路撒冷西南偏西25.5公里,就是现在的基尔比特.耶尔穆克(Khirbet Yarmûk )。这里发掘出一些古城墙和水池的遗迹。在约书亚时代其面积有多大我们不得而知。但它一定被列为巴勒斯坦南部较大的都城之一。

  拉吉王雅非亚雅非亚意为“可见的”,“发光的一位”,可能指神明的化身。拉吉,就是现在杜威尔(Tell ed~Duweir )大废丘,是古巴勒斯坦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位于耶路撒冷西南44公里处,就是现在的谢非拉即犹大丘陵地区,占据着从巴勒斯坦中部前往埃及的交通要道。这是拉吉在《圣经》中第一次提到,但这个地名以后经常出现在以色列的历史中。

  伊矶伦王底壁底壁意为“神谕”。伊矶伦可能意为“滚动”。它暂时被确人为现在的海西丘(Tell el~Hesī),过去认为它包括拉吉的废墟。── SDA圣经注释

 

【书十4“求你们上来帮助我,我们好攻打基遍,因为他们与约书亚和以色列人立了和约。”

       整本约书亚记只有在这里提到,有一位迦南王派人到其他王那里去。在主前十四世纪,耶路撒冷王至少曾写五封信给法老,谈及他的城和其安全。这些信包括在现今所称的亚马拿书信中,与当代其他巴勒斯坦诸王的书信比较,其内容较长,文笔也较优美。372大部分书信的末尾,都有一句向法老的文士所说的话,这位文士负责读信,并向首领传话。耶路撒冷王要求文士善用动听之词。这些信十分讲究修辞,所有的要点都以三个重复语来加强。──《丁道尔圣经注释》

  上去。这个说法在地理上是正确的。其他的王住在低地和丘陵,耶路撒冷则位于较高的位置。耶路撒冷是离目前共同的敌人最近的重要城市,所以处在最大的危险中。这也许是它在这次危机中担任领导的原因。

  攻打基遍。而不是攻打约书亚。在迦南战争中,我们没有看见约书亚和他军队受到直接的攻击。以色列方面是处于攻势。属灵的战争和属世的战争一样,最好的防御往往就是对敌人发起主动的进攻。── SDA圣经注释

 

【书十5于是五个亚摩利王,就是耶路撒冷王、希伯仑王、耶末王、拉吉王、伊矶伦王,大家聚集,率领他们的众军上去,对着基遍安营,攻打基遍。

         五个亚摩利王:统治着位于南部山区的主要城邑。居住在山地的亚摩利人与居住在海岸线的迦南人有着明显的区别。――《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耶路撒冷、希伯仑、耶末、拉吉、伊矶伦」(5)都位于基遍的南方。基遍离耶路撒冷只有13公里,扼守从约旦河谷经中央山地向西到沿海平原的东西大道,不但控制着迦南地的东西要道,而且直接威胁到耶路撒冷,所以耶路撒冷王必须联合南方诸王「攻打基遍」(5)。──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在这五城中,耶路撒冷地势最高,其他各城位于较低的示非拉丘陵,所以耶路撒冷王说「上来帮助我」(4)。「亚摩利」(5)有时指亚摩利人,有时是迦南人的统称。这五个城可能都是亚摩利人,而基遍人是「希未人」(7),属于不同的民族。这五个王的名字在主前第二千年古代中东的文献中也出现过,表明这些名字都很古老。──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以色列人已经击败耶利哥、艾城、伯特利,等于以色列人控制了具关键性的便雅悯高地(从山地到犹大旷野的必经之地);如今再加上控制了通过伯和仑隘口,可达沿海的平原和西边的低地;所以总结来说,以色列相当于控制了横贯巴勒斯坦「从约但河谷前往海岸」的整个主要道路,在南方山地取得军事上的立足点。而且基遍很接近耶路撒冷,而耶路撒冷只要一沦陷,其他南部山地的四座城市也就岌岌可危。因此耶路撒冷王希望制敌机先,先打下基遍,铲除以色列人在中央山地的大据点。──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亚摩利往往泛指如何迦南民族,可能是因为亚摩利人是迦南最强大的民族。耶路撒冷的居民被称为耶布斯人(1563)。希伯仑的居民被称为赫人(232325910)。基遍人有时被称为希未人(97),偶尔被称为亚摩利人。── SDA圣经注释

 

【书十6基遍人就打发人往吉甲的营中去见约书亚,说:“你不要袖手不顾你的仆人,求你速速上来拯救我们,帮助我们,因为住山地亚摩利人的诸王都聚集攻击我们。”

         你们的仆人……攻击我们:基遍人所传来的信息很好地表明了事态的紧迫性。它首先强烈地呼求以色列派援兵,之后才说明了其理由。因为以色列与基遍人签署了和约,因此基遍的灭亡就是意味着以色列的失败。然而,以色列出去攻打迦南同盟国,并不只是为了履行与基遍签署的和平之约。以色列早晚要与他们决一死战。从吉甲到基遍约有40公里,地形是险恶的山丘地带。以色列夜行这险阻地带抵达基遍之后,立即突然袭击敌军的事件(9)告诉我们以下事实:①他们相信神与他们同在;②因为求援要求非常紧迫,约书亚为了严守和约,不辞艰辛地行军;③约书亚的袭击战极具成效。迦南同盟国没有预想到以色列会如此迅速地袭击他们,约书亚正是利用了他们的这个弱点。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 106 「打发」(SH 7971)、「上来」(SH 5927)、「帮助」(SH 5826),这些动词都出现在 103~4 耶路撒冷王请求四王帮助的记载中。显示出两边都有一样的动作,一边向其他几个国家求帮助,一边只向约书亚一个人求帮助。──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袖手不顾」:「放松你的手」、「把你的手抽离」。──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亚摩利人的「诸王」:「所有的王」、「每一个王」。不过此处应该是基遍人的夸大用语。──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山地。指上述五座城中有一部分所在的中部“山地”(2111)。其它几座在谢弗拉。但基遍人在慌乱之中就没有细分了。就基遍人而言,五王的军队是从耶路撒冷的山区向他们逼近的(34)。表面上的矛盾证明了记录的真实性。尽管地理上也许全错了,作者还是忠实地记录了基遍使者对约书亚所说的话。── SDA圣经注释

 

【书十6~9基遍人向驻在吉甲以军总部求援,约书亚依约有保护属地的责任, 驰援。趁黑突袭五王联军,大败敌人。――《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因为基遍已经与以色列人立约,成为他们的属地,按照约定以色列有保护属地的责任,所以接到基遍人的援助请求( 106 ),约书亚就率兵驰援,趁黑突袭五王联军( 1079 )。神鼓励约书亚不要惧怕,因为耶和华已经将五王联军交在他们手里( 108 )。神也在作战过程中帮助以色列人:先是叫敌人不战而乱( 1010 );又降下大冰雹杀敌( 1011 );后又垂听了约书亚的祷告,叫日月停止前进,为的是让以色列人有充足的时间追赶并且消灭逃跑的敌人( 1012~14 )。──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十7于是约书亚和他一切兵丁,并大能的勇士,都从吉甲上去。

       南方诸王回应了亚多尼洗德的呼求,都上去了,同样,约书亚也回应了基遍人的请求。虽然动词「上去」(希伯来:`lh)可以指出现在现场中,但基遍和附近的拿比山韦(Nebi Samwel)是该区山地的最高点,因此对峙的双方可能都需要登山。这里对响应者的描述与第5节一样,首先是一般的称呼(五个亚摩利王),接着则是细述盟军的每一个成员,第7节也相仿,先是概称响应者为约书亚,接着便说明参与的人,即,约书亚和他的军兵。约书亚代表以色列的军队。──《丁道尔圣经注释》

  上去。这里和第九节中的“上去”在地理上都是正确的,因为从吉甲到基遍的进军是上行的。这两个地方相隔26.7公里。以色列人整夜行军经过凯尔特干河和苏威尼特干河(Wadi Suweinit),在亚摩利人发觉他们离开吉甲的营地之前,就在拂晓到达了基遍附近。约书亚在援助基遍人的同时推进了以色列人的计划。这座城市为于巴勒斯坦中部和南部的要冲,所以应当占领。

  并大能的勇士。七十士译本和拉丁文武加大译本没有 “并”字。“并”的原文还能译成“甚至”,似乎更能达意。本句暗示约书亚带领一批特选的战士上去,都是强壮勇敢,精于战事的人。叙利亚译本也有这样的意思。── SDA圣经注释

 

【书十8耶和华对约书亚说:“不要怕他们,因为我已将他们交在你手里,他们无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

         耶和华……不要怕:神多次向以色列应许胜利,以此勉励他们(81)。值得注意的是,当约书亚听到必胜的应许时,他更加热情地投入到具体的安排当中。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我已将他们交在你手里」:这是确实完成式(a perfectcertitude),强调行动的确定性。──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 108 可能因为这是约书亚第一次遭遇「联军」,而且必须行军30公里上坡路才能到达战场,因此神特别出来向约书亚保证,并要约书亚不要害怕。──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或“因为耶和华说”。约书亚如果没有先求问神的旨意,是不敢前去征战的。他似乎终于学到了这个教训。── SDA圣经注释

 

【书十9约书亚就终夜从吉甲上去,猛然临到他们那里。

         耶利哥到基遍直线距离大约25公里,走山路大约30公里,吉甲位于耶利哥附近。 917 描述以色列人由吉甲行军到了第三天才到基遍,这大概是一般的行军,以色列人的大本营还停留在吉甲。──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终夜」从吉甲上去:字义是「整夜」。──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猛然」:「突然」。──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 109 说明约书亚是整夜行军,到达基遍后进行突袭,我们可以想象约书亚的军队是怎样的训练有素、骁勇善战。──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上去。只是说明约书亚如何“猛然临到他们”。他靠的是“终夜”行军。

  猛然。约书亚是一个办事利落的人。眼前的任务需要立即行动。许多事业的失败都是因为缺乏行动或行动拖沓。约书亚连夜行军,到了黎明就可以发起进攻了,使敌人没有时间准备。── SDA圣经注释

 

【书十9~10整个晚上行军的策略,一方面响应了基遍人所要求的尽速支持,另一方面也促成了神的意旨,因为他们在清晨薄雾中骤见以色列人,必然阵脚大乱。旧约另外还有地方记载神使仇敌混乱,所用的动词亦相同(希伯来:hmm)379古代近东的战争记录中常用到这个字,描述敌军陷于惊恐、害怕当中。这里则成为本段的结语,并预告了11节,就是第二个「画面」的开始。大大的杀败他们总结了约书亚出兵的结果。在第三个「画面」也用同一个词汇开头,描绘仇敌的失败(20节;NIVdestroyed them completly)。赢得这场大胜利的是约书亚,第20节和第10节的下一句都这么说。因此,这场战役的得胜,神和约书亚都有份。──《丁道尔圣经注释》

 

【书十9~11约书亚连夜走了二十五英里(40公里)的山路,终于把五王的联盟打败;耶和华降下“冰雹”,打死更多的人。奇妙地,那些冰雹并没有伤害以色列人。――《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书十10耶和华使他们在以色列人面前溃乱。约书亚在基遍大大地杀败他们,追赶他们在伯和仑的上坡路,击杀他们直到亚西加和玛基大。

         “玛基大”:在耶末城(5)附近。玛基大不属南方联盟五城中;约书亚既擒了五王(16),乘胜攻袭此城,杀尽城中人口(28)――《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伯和仑」:有上下两个地点(163 5),它们之间为一山路。上伯和仑地势较高,距耶路撒冷之西北十八公里(十一英里),下伯和仑地势较低,距上伯和仑西北约三公里(二英里)

          「亚西加」:在伯和仑西南之南约廿七公里(十七英里)――《串珠圣经注释》

         虽然以色列人一夜急行军,已经非常疲惫,但由于他们在夜间突然出现,神就使迦南人「在以色列人面前溃乱」(10),让疲惫的以色列人仍然能「大大地杀败他们,追赶他们」(10)。──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从海拔250米的亚雅仑平原沿着山脊上到海拔770米的基遍,被称为「伯·和仑的上坡路」(10),「伯·和仑」隘口扼守在这条古道中间。这是当时从沿海平原通往中央山地的必经之路。「正在伯·和仑下坡的时候」(11),原文「正在伯·和仑斜坡的时候」,意思是五王联军沿着「伯·和仑的上坡路」往下逃跑的时候(英文ESV译本)。──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溃乱」:「使困惑, 打乱」。这个动词旧约总共出现13次,多数用来记载神使仇敌混乱,例如: 142 ;申 215 。古代近东的战争记录中也常用到这个字,描述敌军陷于惊恐害怕中。──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约书亚」在基遍大大地杀败他们:原文并没有指明是约书亚,而是用「他」,所以可指上句的以色列(Israel),或耶和华(the LORD),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是指约书亚(Joshua)。──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以色列军队由东边进入战场,挡住敌军的退路,使得敌军往西边逃窜,无法直接回到自己的城池中。──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 1010 用「大大地杀败他们」(NIVdestroyed them completly)总结了约书亚出兵的结果,在 1020 也用同一个词汇描绘仇敌的失败和约书亚的得胜。──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伯和仑」:字义是「空虚之家」,有上、下伯和仑两座城,两城相隔约三公里,下伯和仑比较大、比较重要。──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伯和仑上坡」:指由基遍到亚雅仑平原的一条谷道。──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使他们溃乱。在出2327中神应许以色列人要使那里的众民在他们面前惊骇、扰乱,又要使他们一切仇敌转背逃跑。迦南五王的溃败就是应验了这个应许,也告诉我们,如果以色列人一直愿意顺从神的计划,祂在整个征服迦南的过程将如何运作。

  伯和伦。直译是“和伦()的殿”。伯和伦分为上城和下城,就是今天的上拜特欧尔(Beit `Ur el Fōqā)和下拜特欧尔(Beit `Ur et~Tahtā)。这两座城扼守着山口。约书亚和他的部队朝西北方向追赶亚摩利人到这里。从伯和伦上城通往下城的路险峻陡峭,崎岖难行,每一个台阶步都是从岩石中凿出来的。神就是在这里降冰雹在敌人身上。敌人也从这里转而向南逃往都城耶末和拉吉。

  亚西加。拉吉东北17公里处一座防守坚固的城,就是今天的泰勒扎卡利亚(Tell ez~Zakarîyeh),在《旧约》后来的历史中经常提到。

  玛基大。玛基大的位置不详。有人认为是在泰勒沙非(Tell es~Safi )开凿的要塞,有人认为那是立拿,也有人认为是泰勒马克敦(Tell Maqdûm),位于拜特贾夫林(Beit JibrinEleutheropolis)东南10.8公里,希伯仑以西偏北13公里处。── SDA圣经注释

 

【书十10~11那战事是以色列人的大事。他们整夜前往,然后打历史上最长一日的仗。他们用尽自己的力量,超越平常的限度;但胜利仍属耶和华的。——马唐纳《约书亚记》

 

【书十11他们在以色列人面前逃跑,正在伯和仑下坡的时候,耶和华从天上降大冰雹在他们身上(“冰雹”原文作“石头”),直降到亚西加,打死他们。被冰雹打死的,比以色列人用刀杀死的还多。

       在伯和仑下坡,神帮助以色列人作战,从天降下大冰雹在敌人身上。主前二千年左右的赫人文献,和主前一千年左右的亚述人文献中,都曾提及神祇用「天上的石头」来与敌军作战。384敌军阵脚大乱,也常以此为解释的理由。冰雹可能出现在春天。385冰雹也预示了后来用来封住盟军首领洞口的大石头(18节,希伯来文为同一个字)──《丁道尔圣经注释》

         耶和华……降:巴勒斯坦地区不常下冰雹,然而,一旦下起来,便会极其严重地损坏农作物。在圣经中,冰雹是神的审判工具(913~34;赛28217;结3822)。有人视今日漫延于世界各地的罪恶是理所当然的,视神的审判与神的圣洁为虚妄。然而神以火焰般的眼目遍查全地(114),收割时,必会按各人所行的报应各人(2212)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亚西加」:字义是「被挖」。──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玛基大」:字义是「牧人之地」。与「亚西加」相距甚远,很可能是五王的军队被整个赶散掉。──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从「天上」降大冰雹在他们身上:「诸天」(heavens)或「天空」(sky)。──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大冰雹」:「大的石头」。七十士译本翻译为「冰雹」。──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大石头。在本节中就是“冰雹”。不要以为它们是陨石或一般的石头。神以前曾用过冰雹作为毁灭的工具(918~26)。现在还保存了东方几次风暴的记录,说那时冰雹的重量从半英磅到四分之三英磅不等。中国北方曾有过重达数磅的冰雹,会砸死牲畜。神备有“雹仓”(382223),要在最后的战争中(1621)使用。── SDA圣经注释

 

【书十11~12从基遍到亚雅仑平原,为一条很长的谷道,称伯和仑上坡。扫罗和约拿单在密抹打胜仗追赶非利士人,也是走此谷道。记在《雅煞珥书》上的约书亚的祷告,表达着以色列人切望天亮前赶到敌营的心情,让对方措手不及。所以有“月亮啊,你要止在亚雅仑谷”的话。

《雅煞珥书》为以色列人歌颂英雄和战迹的史诗集,现已散佚(参撒下一18)――《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书十12当耶和华将亚摩利人交付以色列人的日子,约书亚就祷告耶和华,在以色列人眼前说:“日头啊,你要停在基遍;月亮啊,你要止在亚雅仑谷。”

       12a14节构成框架,中间是这段的重心,就是日月停住的神迹。这两处都提到神为以色列争战的特殊之日,伯和仑下坡向西进入亚雅仑谷。在此战争激烈地进行,约书亚要日头在东边的基遍停住(希伯来:do^m),要月亮在西边的亚雅仑谷停住。386由这些天上光体的位置看来,当时正是一清早,太阳和月亮同时可以看得见。──《丁道尔圣经注释》

         从基遍到伯·和仑大约10公里,约书亚追赶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是黎明,站在伯·和仑隘口的山顶可以看见东面基遍初升的太阳,也可以看见挂在西面亚雅伦谷上空的下弦月。所以约书亚祷告之后,就向百姓宣告神要让日头「停在基遍」(12)、月亮「止在亚雅仑谷」(12)。──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许多人想用自然现象或科学理论去解释这超长的一日,但并没有必要,因为神迹就是神超自然的介入。以色列人从基遍向西沿着「伯·和仑的上坡路」(10)追赶五王联军到亚雅仑谷,再向南经过「亚西加」一直追到「玛基大」(10),全程大约80公里,光行军就要17小时,加上争战、休息,需要将近两个白天的时间,所以神要让「日头在天当中停住,不急速下落,约有一日之久」(13),才能「将亚摩利人交付以色列人」(12)。这「是因耶和华为以色列争战」(14),成就祂自己所定意的计划。──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亚雅仑」谷:字义是「鹿原」。──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停在」:「静默」、「静止」。 1012 的「停在」、「止在」,和 1013 的「停留」原文都是此字(SH 1826)1013「止住」,原文只有「站立」、「停留」的意思(SH 5975) 。──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 1012基遍在东方,亚雅仑谷在西面,所以此时是日出月落(大清早)之时。──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 1012 准确的意义到底是甚么,学者间有许多争议,可能的解释是:a.把「停在」,当成是「静默」,解释成「黯淡」的意思。含义是约书亚祈求使黑夜可以长一些,让以色列军队可赶得上黎明前到达战场,藉以突击敌人。b.天体真的运转缓慢多了一天。c.日蚀的自然现象所致。d.大冰雹引致的日月无光。e.太阳光线有一种不寻常的屈折,使以色列人多了争战的时间。上下文看起来b.应该比较可能。因为 1013 ,就可知道其他解释无多大真确性。──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祷告耶和华。叙利亚译本为“在耶和华面前”。希伯来语的介词le分别有“关于”,“由于”,“涉及”等意思。这说明约书亚的话是“因为耶和华”,“关于耶和华”,即受神的指引或至少得到神的认可,绝不是谮越之举。

  你要停住。动词“停住”通常译为“沉默”。也有“不动”之意。这是让无声的太阳和月亮停住。受到灵感的作者用当时的语言描述科学的事实。实际上昼夜的交替不是因为太阳在天空的运行,而是因为地球绕地轴自转。但即使在科学昌明的现代,我们依然说太阳东升西落。一些认为神没有能力干预自然规律的观念狭隘的人,认为地球停止自转会对其本身,对整个太阳系,甚至对宇宙产生灾难性的影响。不管这种现象是出于上述的方式,或是阳光的折射,或是其它的原因,奇迹确实发生了。如果我们相信一位全能的神,相信祂是创造者和维持者,能控制祂所造的万物,那就没有问题了。

  白昼的延长不仅提供了完全消灭敌人的充足时间,也证明了以色列神的大能。它说明外邦人所崇拜的神在真神面前是何等的无能。迦南人崇拜巴力和女神亚斯他录。他们所崇拜的太阳和月亮都得接受约书亚的指令,也就是服从以色列的耶和华神。

  一些不认真研读的人认为这个奇迹发生在快要日落之时,也就是太阳刚好停留在地平在线。但第13节说“日头停在空中”。约书亚和他的部队追击敌人到伯和伦。战斗是从凌晨开始的。他们完全可以在中午之前到达这里。当约书亚站在伯和伦隘口的山顶上,往下看到这么多的敌人逃往西南的要塞时,他担心日子太短,没有足够的时间取得完全的胜利。他知道敌人在四处逃窜时最容易击杀他们。任何耽搁都会让他们重新组织反抗。当约书亚回头观望东面基遍的时候,看见太阳还在那里。在西面雅伦谷的上空,下弦月仍依稀可见。如果这时将近日落了,他就会看到太阳西沉大海,而不是东边的基遍上空。

  关于太阳停顿的时间,一般认为是一整天,但原文没有说清楚。直译是“日头没有像平时那样急于落下”。但也可以译为“大约一整天”。这就提供了时间完成28节所描述的事件,因为该节的话语暗示的玛基大也是那一天攻取的。── SDA圣经注释

 

【书12~13日头啊,你要停在基遍:因约书亚的祷告,日头停住的奇迹,引来了各种不同的解释:①主张地球真的放慢了旋转速度,因此在地球的日历中完全漏了一天,并试图在埃及、中国或印度的文献中找出其证据;②认为“停住”的希伯来语具有“止住”之意,主张太阳停止发光了。以色列军队因太阳所发的热气而难以争战,此时神用云遮掩其光;③认为日落之后日光折射,依然照亮了战场;④认为这是一首希伯来诗(12),主张诗意地表达了神赐力量给以色列军队而使之获胜,半天就打完了一天的仗。我们无法知晓在上述见解中正确的是哪一个。我们所能确信的是,用话语造天地万物的神,只要他愿意就能成就一切事情。神要借着这件事向全地宣告自己为子民以色列所施的至高权能。并且,也藉此向外邦显明崇拜日月之神可憎行为的虚妄性。雅煞珥书:字面意义是“义人之书”,并不是正典,未能传到今天。这本书用诗的形式记录了伟大人物或事件,收录了以色列的战争史或古代英雄故事<代下352627,圣经所论及的材料、文书>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12~14有关这现象的观点可分为两类。第一类的观点假设地球的正常转动缓慢或停顿下来,以至那天有更长的时间(多了1224小时)。神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以色列人的仇敌有机会在晚上休息和重组之前,让约书亚的军队把他们彻底打败。“停留”(13)在希伯来文是一个表示动作的动词,显示地球减慢或停止它的自转(那并不会影响地球绕太阳转动的运转)。第14节指出这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日子。第二类观点包括了认为地球没有不规则地转动的各种看法。其中一种看法指出当时阳光因某种不寻常的折射而使白天延长了。这样,那天的白天是延长了,但整日的时间却没有增加。另一个看法认为昏暗的时间延长了,好让约书亚的军队免受炽烈阳光的暴晒,而这现像是由于神不寻常地在夏天降下冰雹。这看法认为第13节的“停留”是“静止”或“停止”的意思,指太阳是被暴风雨笼罩,而当天并没有时间的增加。第1215节是引述“雅煞珥书”,那是歌颂以色列英雄的歌集(另参看撒下一18)――《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约书亚祷告求神使日头停在东边的基遍,月亮停在西边的亚雅仑谷。这祷告可有二解释:祈求日间时间延长,或是夜间时间延长。和合本的翻译属前者;其实13节之「下落」原文也可解作「上升」,「不急速下落」即指太阳迟迟不升起。――《串珠圣经注释》

         ◎ 1012~13 记载的神迹虽然没办法100%确定细节是什么,但是1014 肯定神应允这个祷告是个空前的事情,犹太版英文圣经(TNK1985)作「Neither before nor since has there ever been such a day when the LORD acted on words spoken by a man(这是空前绝后的一天,当雅威听人的话语行事)」。──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12~14 基遍之战{\LinkToBook:TopicID=426}

<syncBible ref=10:12-14>太阳真的停住了吗?是不是夸张的文学手法?】

    太阳怎能停住不动?就地球而论,太阳当然是不动的──乃是地球绕着太阳旋转。不过我们不要因为这卷书的遣词用字,就怀疑这个神迹,因为大家都习惯说太阳升起和落下,我们总不至于对地球和太阳的运行混淆不清。这段的重点不在于神使用甚么特别的方法,把时间延长,而是在这一天白天的时间确实延长了。

  对这件事有两种解释:(1)照希伯来文原文,似乎指地球不按正常的情形转动而缓慢下来,使约书亚有更多的时间作战。(2)太阳光线有一种不寻常的屈折,使以色列人多了争战的时间。不管神用了甚么方法,圣经明确地说明,神用神迹使这一日延长;而祂的介入,也使战争变得对百姓有利。──《灵修版圣经注释》

 

【书十12~14  太阳真的停住了吗?是不是夸张的文学手法?】太阳怎能停住不动?就地球而论,太阳当然是不动的──乃是地球绕着太阳旋转。不过我们不要因为这卷书的遣词用字,就怀疑这个神迹,因为大家都习惯说太阳升起和落下,我们总不至于对地球和太阳的运行混淆不清。这段的重点不在于神使用甚么特别的方法,把时间延长,而是在这一天白天的时间确实延长了。

  对这件事有两种解释:(1)照希伯来文原文,似乎指地球不按正常的情形转动而缓慢下来,使约书亚有更多的时间作战。(2)太阳光线有一种不寻常的屈折,使以色列人多了争战的时间。不管神用了甚么方法,圣经明确地说明,神用神迹使这一日延长;而祂的介入,也使战争变得对百姓有利。──《灵修版圣经注释》

 

【书十12~14  日月如何能在天当中停止?】

答:当亚摩利五王合攻基遍的时候,因基遍人与以色列人立了和约,要求约书亚起来援救。约书亚向神祷告呼求,日头要停在基遍,月亮要止在亚雅山谷。于是蒙神垂听,使日月停留止住,「日头在天当中停住,不急速下落,约有一日之久」,因此日子延长,以致约书亚杀败敌人,大获全胜。这样的神迹,是写在已丧失的犹太史记雅煞珥书上。(书十13,有人以为这是诗歌书,参撒下一18)。类乎埃及的三天黑暗(出十21~23)。日影为希西家王后退十度,(王下廿8 11,实卅八48,代下卅二24)。明星引导博士拜主(太二2 9~11)。并主耶稣钉十架,遍地黑暗之事,(太廿七45)。这些都是神自己所行的奇妙作为,因神创造日月星辰,就能行出大能止住天体的运行。(创一14~18,哈三11)。据科学家李梅博士Harry Rimmer证明,犹太历四月十一日(公历七月廿二日),如果照人的肉眼看来,日头停在基遍,(北纬3151分——距耶路撒冷西北约十英哩,是一座大城),月亮止在亚雅山谷内,(距耶路撒冷西北39里之一钻),非常正确。美国耶鲁大学脱劳德教授C.A Trotter,在1890年曾着一本专书证明。以精密的天文计算,地球按照规律的进行来说,相差24小时。并且他与一些天文学家,因辩论神的话「约有一日之久」,核算在约书亚的时代,只有23小时又20分钟,不是十足的一天。所以再读圣经,得知犹太王希西家病得要死的时候,神听了他的祷告,曾应许为他延长寿数十五年。神给他看一个兆晷上,向前进的日影,往后倒退十度,(王下廿111,赛卅八4~8),这里十度恰是40分钟。于此前后所说,计算便是一天的时间,令人相信圣经记载真确无比。──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书十12~14  根据约书亚记十12~14的记载,「日头在天当中停住,不急速下落,约有一日之久」,这事怎样解释呢?(D*)

     约书亚记记载了多个神迹,其中最值得讨论及最引人争议的就是在基遍之役中,白昼的时间延长了二十四小时(书十12~14)。有人题出反对意见,认为若地球突然停止自转二十四小时,整个地球及其表面的各物均会遭受难以想象的灾害。至于那些相信神无所不能的人,便会坚称神有能力防止这些灾害,使自然律暂时失效。然而,根据圣经希伯来原文,我们似乎没有绝对必要去认定地球突然停止自转。第十三节指出日头「不急速下落,约有一天之久」。其中「不急速」的字眼,似乎是指地球的自转速度减慢,以四十八小时作一次自转,而非平常二十四小时。

    埃及、中国及印度都记载有一次「长日」,这可支持上述推论。根据严夏利(Harry Rimmer)的报告,有某些天文学家已作出结论,认为在我们的天文历中少算了一整天。严夏利指出,哈佛天文台的白加荣(Pickering)将这少算的一天追溯至约书亚时代,而耶鲁的托顿(TottenCA)亦持相同意见(参看芮百纳Bernard RammThe Christian View of Science and ScriprureGrand Rapids Eerdmans1954],P159)。芮氏于其著作指出,他不能使这份报告存入档案,可能是因为大学的有关部门不希望把这类记录存入他们的档案中。

    此外,解释约书亚记十12~14尚有另一可能性,是对dom作出略为不同的解释(dom这个字在KJV中翻译成「你站住」)。这个字通常解释作静默、停止或止住。因此,格兰威治的莫达斯(EWMaunders)及普林斯顿的威罗拔(Robert Dick Wilson)提出以下解释:约书亚的祈祷是恳求不要让太阳所散发的热力照射在战场作战的士兵身上,使他们在有利的情况下作战。紧接着战争的一场大冰雹,使上述观点获得一些凭据,受到那些向来不提出问题的人士所支持。无论如何,我们必须承认第十三节似乎更支持「长日」的说法——「……日头在天当中停住,不急速下落,约有一日之久。」

    奇里及德里兹(Keil and DelitzschJoshuaJudgesRuthp110)则认为,以色列人及约书亚能在「长日」中完成两天的工作,假如对他们来说,是神以超自然的方式令白昼延长,那么,经文所指的就是一个以神奇的方式而导至的「长日」。假如地球自转仍保存其计算时间的功能,那么,奇里及德里兹就难以解释地球是否以一般的速度来自转。他们又题出另一个解释:神以折射的方法使地面保持光亮,当正常的日头下落的时间来临了,神便特别利用光线的反射,使人们仍能看见周围的事物。

    白晓则提出另一个解释(Hugh J.Blair"Joshua"in Guthrie New Bible COmmentaryp244),他认为约书亚祈祷时,仍是早上,因为月亮还在西边,而太阳亦在东方。冰雹下降时,地面上有一段长时间是黑暗的,使以色列人可以趁此机会来突袭敌人。乘着这个机会,以色列人将敌人完全击溃;那么就应该说约书亚记记载了一个「长夜」,而非「长日」。上述解释,完全是威罗拔及莫底斯的观点。若采纳了这项解释,则地球毋须停止转动。然而,参看约书亚记十13,就可知道上述解释无多大真确性。── 艾基思《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书十13于是日头停留,月亮止住,直等国民向敌人报仇。这事岂不是写在雅煞珥书上吗?日头在天当中停住,不急速下落,约有一日之久。

雅煞珥书可指正直的书。圣经在撒下一18节也提到这卷书,可能是以诗体记载的历史文集。圣经有许多地方引用以前的经卷,也引过诗歌、口述和笔录的资料。现今没有以这为名的书,肯定这不是默示的书卷。——马唐纳《约书亚记》

         关于“日头在天当中停注”约有一日之久,解经家有好几种解释:1,这段经文(12~15)是引用《雅煞珥书》上的诗句,只应当作比喻看;2,是一件历史事实,地球停止正常转动,给以色列人充足时间追赶敌人,使无喘息机会;“停注”在原文不是指停止不动,而是地球在轴心上的转动减慢,并不影响饶日而行的运动;3,太阳光线的不寻常的反射,使白天的时间增长,但一天的时间仍旧;4,用云彩等遮挡酷热的太阳光线,整日天气降凉,可以一直追杀敌人到下午。天且降冰雹,打死敌人比用刀杀的还多。

耶和华神当然有行此神迹的能力,因宇宙在祂的管理中。此事如何发生虽不容易了解,但依圣经所记,明显有神大能的手作用其上(14)――《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雅煞珥书」:为歌颂以色列古代英雄的诗歌。――《串珠圣经注释》

         「雅煞珥书」(13)可能是古代以色列的诗集(撒下一18),现已失传。

9~15节是概述南方战役,16~43节是详述南方战役,两者都是以回到吉甲(1543)为结束。──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雅煞珥书」:原文是「正直人之书」、「正义者之书」。照撒下 118 记载,这本书纪录了大卫的「弓歌」,因此不可能是大卫时代之前就写成。而相对的,这一段约书亚记经文也不可能在大卫时代前写成。──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雅煞珥书。直译是“正直的书”。叙利亚译本称之为“颂赞之书”或“赞美诗”。该书在《旧约》中只直接出现过两次。即本节和撒下118~27。七十士译本的王上853所提到的一本“诗歌”,可能也是指《雅煞珥书》。这似乎是一本叙事诗集,诗前面加上散文体的序言。里面所叙述的是历史的英雄,就是义人,说他们是如何生活的,并有哪些功绩。这本书的内容显然是随着这些义人丰功伟绩的建立而逐步积累的。撒下119~27的诗歌由大卫所写并收录在《雅煞珥书》上,并不能证明书中有些部分不会出现在更早的时候,如约书亚的年代。日头停留,月亮止住,这样的大事很可能在发生以后就马上记录了下来。如果是这样,那么当约书亚书写这段历史的时候(很可能是在他死前不久),引用了《雅煞珥书》中的这首诗歌及其序言,作为他记录这个异常事件的一部分。第15节暗示它是引言的一部分,至少是诗歌内容评述的一部分。作为序言的第12节和作为结语的第15节,可能是第14节的作者加上去的。但更可能的是,除了“这事岂不是写在《雅煞珥书》上吗?”之外都是引来的。── SDA圣经注释

<syncBible ref=10:13>

【书十13  雅煞珥书没编入圣经中,其权威性如何?】雅煞珥书(在撒下118也提到这卷书)可能是以诗体记载的历史文集。圣经有许多地方引用以前的经卷,也引过诗歌、口述和笔录的资料。因为神引导作者选用这些资料,其信息就具有神的权威性。──《灵修版圣经注释》

 

【书十14在这日以前、这日以后,耶和华听人的祷告,没有像这日的,是因耶和华为以色列争战。」

         耶和华听人的祷告:至高之神垂听低微卑贱之人的祷告,这一事实给圣徒带来莫大的确信与安慰。祷告是进入祝福的门,亦是开启神宝库的钥匙<111~13,正确的祷告生活>。与约书亚相同,以利亚亦是与我们拥有同样性情的人,但他借着祷告可使雨停,亦可使雨降下(王上171181;雅51718)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十15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回到吉甲的营中。

         七十士译本没有 1015 ,因为距离的关系以色列人可能没有回到吉甲。

 

【书十16那五王逃跑,藏在玛基大洞里。

         那五王「逃跑」:SH 5127 ,和 1011 用的动词一样。──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 1016 的「画面」和前一幅( 1010~15 )一样,此处不是讲所有的敌军军队,而是指他们的五个首领。「玛基大」是 1010 提到三个主要战场(「伯和仑」「亚西加」「玛基大」)之一。其中「伯和仑」和「亚西加」出现在 1011~15 ,如今「玛基大」再度出现在 1016 ,将整个故事框住。──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玛基大的地址不详(见第10节注释)。显然这是附近的一个山洞。── SDA圣经注释

 

【书十16~17这里的「画面」和前一幅一样,一开始便用动词「逃跑」(希伯来:nu^s)。此处不是讲所有的军队,而是指他们的五个首领。玛基大让人想到第10节,就是三个主要战场之一。其中两个出现在11~15节的「画面」。如今第16节出现了所余最后一处的地名。同一句话,藏在玛基大洞里,出现了两次。动词「藏」(希伯来:hb~)在本段落的最后一节中再度出现,将整个故事框住。第1617节也重复提到五个王。这件事预告了28~40节的事──每征服一个城,便将其中的王处死。这些本来领先全军的王,如今躲了起来。以色列的军队有神的能力帮助,便能如此。──《丁道尔圣经注释》

 

【书十17有人告诉约书亚说:“那五王已经找到了,都藏在玛基大洞里。”

         藏在玛基大洞里:玛基大是位于耶路撒冷西南32公里处的城邑,五王为了保住性命而藏在玛基大附近的一个洞穴中。尽管他们以为在安全的藏身之处(27)。然而,他们还是被发现了。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十18约书亚说:“你们把几块大石头滚到洞口,派人看守,

         大石头,请参第11节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82,Name=b. 神在戰爭中的角色(十1115}。在约书亚的指挥之下,以色列人仿效神的作为,也用到圆形大石。而洞口的大石头,在第27节又再度提及。以大石封住的洞,先成了这些首领的监牢,后来又成了他们的坟墓。──《丁道尔圣经注释》

         「几块大石头滚到洞口」:当时有些传统故事,内容是把大石头滚到仇敌躲藏的洞口,目的是要把仇敌饿死。此处,约书亚吩咐在封石后派人看守的原因,是要其余的人继续去追击敌人以歼灭之,而不要受找到敌国君王事件的影响。──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十19你们却不可耽延,要追赶你们的仇敌,击杀他们尽后边的人,不容他们进自己的城邑,因为耶和华你们的 神已经把他们交在你们手里。”

       这一段话有三个目的。第一,它与11~15节描述的行动类似,是从以色列的角度来看,而不是从神的角度来看。约书亚命令以色列人,不可「耽延」(或译「停住」;希伯来:`md),所用的动词与神在第8节给约书亚的应许相同,无一人能在以色列人面前站立得住。这个字也与日头和月亮在空中「停住」有关(13)。描述日头不急速下落的同一个动词(希伯来:labo~),在此则指以色列人不容仇敌进自己的城邑。天上的星体、地上的军队,都听从了约书亚的命令。这两者的背后乃是神的应许,祂已经将仇敌交在以色列的手中(819)。而以色列人相信了神的应许,便得到了胜利。以色列人大大的杀败他们(10),这句话在20节又重复了一次。──《丁道尔圣经注释》

         不容他们进自己的城邑:这是借着封锁敌人的根据地,防止敌军再度连手的战略。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不容他们进自己的城邑」(19),是因为敌军主力如果「进了坚固的城」(20),攻城作战就会旷日持久,所以约书亚要求尽可能在野外歼敌。「坚固的城」(30)原文是「有堡垒的城」。──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百姓既然知道神已经让「日头停留,月亮止住,直等国民向敌人报仇」(13),并且「已经把他们交在你们手里」(13),但「却不可耽延」(19),反而要更加努力地「追赶你们的仇敌」,「不容他们进自己的城邑」。这正是与神同工的原则:把一切交托给神,不等于人可以推卸责任;既然知道有神的预定,人就更加不可懒惰懈怠,反而要更加勇敢地传福音(徒十八9~11)。──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不可「耽延」:SH 5975,和 108 神给约书亚的应许「无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的动词「站立」是同一个字。和 1013 「月亮止住」的「止住」,「日头在天当中停住」的「停住」也是同一个字。──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有人认为,此字指出不管是天上的星体、或地上的军队,都按照神的应许听从了约书亚的命令。在此( 1019 )指以色列人应也听从神令,不可容仇敌进仇敌自己的城邑。──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 1019 约书亚再次强调神「已经把他们交在你们手里」,用的时态是完成式。

  你们却不可迟延。直译是“你不可停住”。约书亚的迅速调遣显示了他的领导才能。现在是打击敌军主力的良机。任何迟延的行动,例如处置五个迦南人的王,都会带来重大的损失。

  击杀他们尽后面的人。即清剿后面的残余势力。“击杀”的原文只在这里和申2518出现。── SDA圣经注释

 

【书十20约书亚和以色列人大大杀败他们,直到将他们灭尽,其中剩下的人都进了坚固的城。

         「坚固的城」:「有堡垒的城市」。──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剩下的人」:原文直译是「幸存者()逃脱」,犹太版英文圣经(TNK1985)作「some fugitives who escaped(得以逃脱的余民)」。──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 1020 「以色列人大大杀败他们」是 1010 的再次重复。──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 1020 所提到的「灭尽」,应该是一个概略的说法,因为同一节中就提到还有人逃回「有堡垒的城市」。──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十21众百姓就安然回玛基大营中,到约书亚那里。没有一人敢向以色列人饶舌。

         众百姓就安然回玛基大营中:Living Bible将“安然回”译成尽管他们以为在安全的藏身之处(27)“无一人伤亡地回”。因此,这暗示以色列不流血就获胜了。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神对其子民无微不至的照料(178)。不管是昨日还是今日,神永不改变,因此,今日的圣徒也当除去一切忧虑,为了完成神所赋予的使命而壮胆奔跑(314;约141) 没有一人……饶舌:这是以色列的格言,含意与“连狗也不敢向他们摇舌”相仿(117)。神将以色列的名声与荣耀高举在万邦之上,使任何人都不能非难或嘲笑以色列。神既可以使人降卑,亦可以把人高举(撒上27)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饶舌」:原文是「磨利舌头」;犹太版英文圣经(TNK1985)作「snarled at(咆哮、怒骂)」。──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 1021 「回玛基大营中」:显示此时玛基大应该是前进基地,以色列人为了南征没办法回到吉甲营地,所以在此扎营。──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众百姓。意味着在战斗中没有一个以色列人被杀,受伤或失踪。原文强调说,没有一人敢向以色列人饶舌。这是一场完全而光荣的胜利。── SDA圣经注释

 

【书十22约书亚说:“打开洞口,将那五王从洞里带出来,领到我面前。”

 

【书十23众人就这样行,将那五王,就是耶路撒冷王、希伯仑王、耶末王、拉吉王、伊矶伦王,从洞里带出来,领到约书亚面前。

 

【书十24带出那五王到约书亚面前的时候,约书亚就召了以色列众人来,对那些和他同去的军长说:“你们近前来,把脚踏在这些王的颈项上。”他们就近前来,把脚踏在这些王的颈项上。

         “把脚踏在这些王的颈项上”。是完全把他们征服的表示。――《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把脚踏在这些王的颈项上”,指已将敌人完全降伏。考古学在埃及、亚述发现很多古代浮雕,证明古时确有此风俗。――《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把脚踏在 ...... 颈项上」:象征把这些王完全制服。――《串珠圣经注释》

         把脚踏在这些王的颈项上:约书亚将敌军一网打尽之后,处罚了五王。这亦是践踏掌权的如同踹泥一般(4125)。令地上的所有君王惧怕耶和华神之惩罚(7612)。用脚踏颈项就是使之成为脚凳,意味着完全的胜利(王上53;诗1101)。目睹此番情形的以色列百姓会大震士气,亦会提高对罪恶的警觉。使迦南列族依次屈服在以色列面前的神,日子一满,必会使所有生命屈膝在耶稣面前(210)。耶稣借着十字架的胜利,践踏了所有敌对神而自高的仇敌(9113),并赐同样的权柄给凡相信且顺服他的圣徒(1019)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把脚踏在这些王的颈项上」(24)是古代中东的战争惯例,表示得胜者制伏了俘虏。──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军长」:「战争指挥官」,这是圣经中第一次提到以色列人中有「战场指挥官」这个职务。──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 1024 「把脚踏在这些王的颈项上」是一个当时很常见的传统风俗,这样做的用意是表明已经将敌人完全降服。考古学家确实有这样的风俗(在埃及、亚述发现很多刻着这样内容的浮雕)。──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 1024 「脚踏」的举动对以色列人来说有双重意义,一方面象征征服这几个王的完全成功,另外也激励他们要进一步在迦南地取得更多的胜利。──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以色列众人。指所有“和他同去的”的人。约书亚知道如何保持他战士的斗志。他信任他们。他们与他共同参战,应当看到劳苦的功效,分享胜利的最后果实。真正的领袖会与他的部下同甘共苦,不但参与辛劳,也分享劳动的果实。他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工作的一份子,而不只是成功轮子上的嵌齿。,约书亚信任他的战士,他的战士也信任他。作为领袖来说,这种分享非但不会削弱,反而会加强他的地位。因为信任能产生信任。

  踏在颈项上。这是东方的一种习俗,可以从一些亚述和埃及的石碑上看出来。它是完全胜利的标志。对于以色列人来说,这证明只要他们完全顺服,就会战胜一切敌人(见创498;撒下2241)。── SDA圣经注释

<syncBible ref=10:24>

【书十24  脚踏在王的颈项上是甚么意思?】把脚踏在仇敌的颈项上,是古代近东的军事惯例,表示得胜者制伏了俘虏。这些骄傲的王曾经夸耀武力,现在全以色列人都看出,神远超乎世上一切的军队。──《灵修版圣经注释》

 

【书十25约书亚对他们说:“你们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应当刚强壮胆。因为耶和华必这样待你们所要攻打的一切仇敌。”

         神勉励约书亚「不要惧怕」(8节;一9;八1),约书亚也勉励部下「不要惧怕」(25)。一个属灵的领袖,应该借一切机会把从神而来的信心传递出去,帮助同工的眼目转向神、「刚强壮胆」(25)。──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 1025 这段约书亚对大家讲的话让人不禁想起 179 神激励约书亚所讲的话。──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十26随后约书亚将这五王杀死,挂在五棵树上。他们就在树上直挂到晚上。

         ◎ 1026 强调五王是首先被杀,然后才挂在树上(悬尸)。可见 1026与处死无关,而是对待尸首(曝尸)的方法(可对照 撒下 2112 与撒上 3110 的比较)。尸首被丢在这些王曾躲藏的洞内,表示没有被安葬,算是能给敌人最高的羞辱,因为当时大部民族都认为埋葬得体与及时与否能够影响死者来生的幸福。──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在旧约时代,希伯来人不将活人挂在树上。犯人先被杀死再挂在树上作为鉴戒,警告别不要犯同样的罪。但根据申2123的律法,尸体不得挂在树上过夜,否则地就受污秽了。── SDA圣经注释

 

【书十26 曝尸列王首先被杀,然后才挂在树上。可见本节与处死无关,而是对待尸首的方法(见:撒下二十一12与撒上三十一10的比较)。很多学者相信它所指的是将尸体插在刑架上,类似后世亚述和波斯的作法。埃及偶尔亦有曝尸的作法。曝尸代表最后一次的侮辱和亵渎(见:赛十四19~20;耶七33,八1~3),因为古代大部分民族都认为埋葬得体及时,能够影响死者来生的幸福(见八29的注释)——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书十27日头要落的时候,约书亚一吩咐,人就把尸首从树上取下来,丢在他们藏过的洞里,把几块大石头放在洞口,直存到今日。

         把尸首……几块大石头放在洞口:巴勒斯坦的地表多由石灰岩形成,自然会有很多洞穴。这些洞穴常用来作坟墓(2319;约1138)、避难所(1930;撒上136;王上184)、谷仓或饲养家畜的房子。五王作为避难所躲藏的洞穴竟成了他们的坟墓。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日头要落的时候」(27)指这超长一天的傍晚。即使是在欢庆得胜的时候,约书亚也没有忘记顺服神的命令,吩咐人「把尸首从树上取下来」(27)。──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 1027 在日落前把尸首取下来的法律背景在 2122~23 。──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由于白天延长了,我们没有理由怀疑本节的“日头要落”是指这异常一天的傍晚。── SDA圣经注释

 

【书十28当日约书亚夺了玛基大,用刀击杀城中的人和王,将其中一切人口尽行杀灭,没有留下一个,他待玛基大王,像从前待耶利哥王一样。

  当日。显然指伯和伦战役的那一天。攻占玛基大为这值得纪念的日子一系列的战事划上了句号,暂时消除了以色列人的后顾之忧。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取得了许多战绩。── SDA圣经注释

 

【书十28~29约书亚继续向南方诸城进攻,先取玛基大,尽灭其人口。接上十立拿、拉吉和基色王及随从他来助拉吉的人。(基色是南部诸城中最强大的城邑,后由埃及人攻取,当作所罗门王的婚礼(王上九16)。接上攻陷希伯仑,再转西南,攻打底璧,夺取其地。――《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书十28~40约书亚这时使用闪电似的突袭来攻击死海以西、迦南南部的重要城市。“玛基大”位于耶路撒冷西南面约二十英里(32公里)以外(28)――《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28~39节的战役清单里,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了「尽行杀灭」(28),表明约书亚和百姓不折不扣地遵行了神的命令(24)。顺服神的权柄,正是神的百姓得胜的保证。──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基遍获救打败五王之后,约书亚趁热打铁、挥师南下,先后攻占以下诸城:

1028 玛基大 1029~30 立拿 1031~32 拉吉 1034~35 伊矶伦 1036~37 希伯仑 1038~39 底璧──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十28~43约书亚控制了具有战略价值的伯和仑和亚雅伦谷后,继续挥军攻取镇守南部和海滨低地的要塞 玛基大(29)、立拿(29 在亚西加以西约六公里──四英里)、拉吉(31),伊矶伦(34)、希伯仑(37)及所属诸城邑、底璧(38 在希伯仑西南十九公里 ── 十二英里)及所属城邑。至于耶路撒冷及基色(33 在亚雅仑谷口)则没有被克服。――《串珠圣经注释》

         迦南南部的地理背景。在征服迦南的这场战争中,基遍之战是决定最后胜利的关键一战。彰显在基遍之战中的神的大能鼓舞了整个以色列的士气,以色列连战连胜。因此,有人说基遍之战是决定人类历史的一场战争。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十29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从玛基大往立拿去,攻打立拿。

         「玛基大」:字义是「牧人之地」,为前往拉吉路上的小镇,有学者认为是位于泽塔干河(Wadi Zeita)畔的博纳特遗址(Tell Bornat),其位置是把守希伯仑前往海岸最佳路线的战略性地点。此外亦有其他学者认为贝达丘废墟(Khirbet Tell el~Beida,东面8公里,拉吉东北14公里外)。──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立拿」:字义是「铺过的道路」可能是Tell es~SaFi,几乎是拉吉正北,相距约11公里。这个地方接连犹大高地和非利士平原,十字军给这地方的名字作Blanchegarde,显示这处地方的独特性,且在它与平原相距19公里的另一边便是亚实突,可见其位置的重要性。──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攻打立拿标志着下一阶段战役的开始。立拿是拉吉北面的一个要塞。对其遗址的挖掘表明它曾是坚固的堡垒,大约在那个时候毁于大火。── SDA圣经注释

 

【书十29 立拿玛基大前往拉吉路上的小镇立拿,通常被考证为位于泽塔干河(Wadi Zeita)畔的博纳特遗址(Tell Bornat),其位置是把守希伯仑前往海岸最佳路线的战略性地点。这遗址虽未有挖掘,勘测却发现了一些晚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文物。此外亦有其他学者认为东面五哩,拉吉东北九哩外的贝达丘废墟(Khirbet Tell el~Beida),才是立拿的遗址。——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书十30耶和华将立拿和立拿的王也交在以色列人手里。约书亚攻打这城,用刀击杀了城中的一切人口,没有留下一个。他待立拿王像从前待耶利哥王一样。

 

【书十31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从立拿往拉吉去,对着拉吉安营,攻打这城。

         「拉吉」(31)是迦南地南方的主要堡垒,最为坚固,所以「第二天」(32)才攻取。其他各城大都是「当日」(2835)攻取的。──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拉吉」:字义是「难以攻克的」。是目前的Tell ed~Duweir,位于希伯仑西边20多公里。──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拉吉是这个地区的主要防城,在后来以色列人的历史中依然是一个堡垒。该城已经发掘,就是今天的杜威丘(Tell ed~Duweir)。这里发现了著名的耶利米时代的拉吉信函。拉吉的遗址在耶路撒冷西南约44公里处,离海边31公里。拉吉在《旧约》里经常提到,是一个重要的堡垒,抵御着南面的来敌,防止他们入侵耶路撒冷(见王下181417198)。── SDA圣经注释

 

【书十32耶和华将拉吉交在以色列人的手里。第二天约书亚就夺了拉吉,用刀击杀了城中的一切人口,是照他向立拿一切所行的。

         「夺」:字义是「捕捉」、「抓住」。──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十33那时基色王荷兰上来帮助拉吉,约书亚就把他和他的民都击杀了,没有留下一个。

         「基色」(33)扼守亚雅仑谷西面的入口,并不在约书亚进军的路线上。基色王前来帮助拉吉,所以约书亚就消灭了他们,但并没有立刻前去攻占他的城市(十六10)。──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基色」:字义是「部分」,遗址为Tell el Jezer(耶塞废邱),位于西方往耶路撒冷的要道(距离约30公里),对其有重要战略意义。 王上 916 记载这座城被埃及占领作为法老女儿的嫁妆。 129 记载「以法莲没有赶出住基色的迦南人」。──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荷兰」:字义是「崇高的」。──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此处没提到以色列人占领基色,只提到基色王和基色军被击杀。此处的「击杀一切人口」一类的话,常常出现在当时的文献中,如:马尼他石柱写着,「以色列被灭尽,不再有后代」,公元前第九世纪的摩押石柱上面刻着米沙王的话说:「以色列从今以后彻底灭绝了。」。但事实上以色列人并没有「完全绝灭」,这只是当时习惯的一种夸胜说法,表示战争是得到了压倒性的胜利。──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基色。就是现在的杰色丘(Tell Jezer) ,在耶路撒冷西北偏西31公里处。在这里发掘了重要的考古资料。它本不在约书亚的进军的路线上,但它的王荷兰前来帮助拉吉,所以约书亚就消灭了他和他的军队,但没有攻占他的城市(1610)。荷兰显然与拉吉王订有互助协定。当一方受到攻击时,另一方要来协助。后来基色分给了利未支派(2121)。── SDA圣经注释

 

【书十33 基色基色的遗址是哲色遗址(Tell Jezer),这遗址占地三十三英亩,位于亚雅仑谷西端,距离本段的军队集结地二十五至三十哩。其军队虽失败,城却未被攻取(参看十六10)。法老梅雷他攻取诸城的名单中包括了基色。它也是亚马拿书函中最重要的迦南城市之一,文献中有十封信件,是君王雅帕胡写给法老的。这遗址曾经进行大规模挖掘。其中铜器时代的城墙十分厚重,在该时代末期毁于大火(大概是主前十五世纪于杜得模斯三世手下)。晚铜器时代绕城的墙壁厚十二至十四呎,高度超过十五呎。——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书十34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从拉吉往伊矶伦去,对着伊矶伦安营,攻打这城。

         「伊矶伦」:字义是「似小牛」。应该是目前的Tell Aitun或是Tell~el~Hesi。如果是后者,是位于迦萨通往耶路撒冷的大道上,控制了从撒非拉下来的山谷之地,是一个非常具有战略性的城,尤其是因为它很接近非利士平原的边界。──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伊矶伦。见第3节注释。── SDA圣经注释

 

【书十35当日就夺了城,用刀击杀了城中的人。那日约书亚将城中的一切人口尽行杀灭,是照他向拉吉一切所行的。

         「尽行毁灭」:原意是「灭绝」、「完全毁坏」,此字在 10 总共出现六次( 1012835373940 )。──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十36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从伊矶伦上希伯仑去,攻打这城,

         「希伯仑」: 1513~14 说是迦勒赶出当地的亚纳族人,士 110 说「犹大人去攻击住希伯仑的迦南人」。──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希伯仑。见第3节注释。显然希伯仑的居民又推举了一个国王来接替先前被杀的那一个(24~26)。“属希伯仑的诸城邑”说明希伯仑是首都和中心城市,周围有很多城市依附它并归它管辖,就像书917所提到的基遍那样。── SDA圣经注释

 

【书十36 希伯仑被毁有关希伯仑的一般讨论,可参看十章3节的注释。由于晚铜器时代的文化层尚未在希伯仑发现,考古学不能提供什么约书亚和以色列人灭城的资料。由于现代希伯仑市是建于古城原址之上,很多地方都不能进行挖掘。——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书十37就夺了希伯仑和属希伯仑的诸城邑,用刀将城中的人与王,并那些城邑中的人口,都击杀了,没有留下一个,是照他向伊矶伦所行的,把城中的一切人口尽行杀灭。

         “王”指希伯仑城的王。十2326节说约书亚杀了希伯仑王(在五王之内),此处的希伯仑王是新登位的王储。――《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希伯伦王何咸」在五王之战中已经被杀(26),在南方战役中被杀的希伯仑王可能是继任者(37)。──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书十38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回到底璧,攻打这城,

         「底璧」:字义是「圣所」,有考古学家认为是Tell Beit Mirsim,在希伯仑西南21公里,拉吉南11公里。但后来最新考古资料则倾向认为底璧是现代的拉布德废墟(Khirbet Ra~bud),是晚铜器时代迦南人的设防城,居高临下,位于希伯仑和别是巴之间的希伯仑干河(Wadi Hebron)之上。1516~19 110~15 说是迦勒攻击底璧的居民。──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底壁。迦南名字叫基列西弗(Kirjath~sannah),意为“书城”。在书1549中称它为基列萨拿——棕树之城。它位于犹大山地,在希伯仑西南19公里,拉吉东南约13公里处,就是现在的墨辛丘(Tell Beit Mirsim )。后来迦南人重新占领了这座城市,但迦勒的侄子俄陀聂又为以色列人将它夺了回来。因为他的勇敢,迦勒就将自己的女儿押撒给他为妻(1517)。这座城后来分给了祭司(2115)。── SDA圣经注释

 

【书十38 底璧底璧是现代的拉布德废墟(Khirbet Rabud),占地十五英亩,位于希伯仑西南约八哩之处。这个晚铜器时代迦南人的设防城,居高临下于希伯仑和别是巴之间的希伯仑干河(Wadi Hebron)之上。当地挖掘只限于两壕,因此不能提供什么约书亚灭城的资料。——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书十39就夺了底璧和属底璧的城邑,又擒获底璧的王,用刀将这些城中的人口尽行杀灭,没有留下一个。他待底璧和底璧王像从前待希伯仑和立拿与立拿王一样。

 

【书十40这样,约书亚击杀全地的人,就是山地、南地、高原、山坡的人,和那些地的诸王,没有留下一个。将凡有气息的尽行杀灭,正如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所吩咐的。

         「高原」:应作「低地」,即山地与沿海之间的山麓。

          「山坡」:指向东对着死海的山坡或向西对着沿海一带的山坡。――《串珠圣经注释》

         「全地」(40)指迦南地的南方,这些地方后来成为犹大支派的产业。「山地」(40)指南方的犹大山地。「南地」(40)指犹大山地南边的干旱旷野。「高原」(40)原文是「低地」,特指犹大山地和沿海平原之间的丘陵地带「示非拉 Shephelah」,是后来以色列人与非利士人长期争战的地方。「山坡」原文是「低地、狭谷」,指犹大山地与非利士地之间的平原和坡地。──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没有留下一个。将凡有气息的尽行杀灭」(40),这是强调百姓向神的顺服。但神并没有要用火焚烧这些城市(十一13)。──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这些城市的王有些已经都被关在玛基大洞中了,但此处还是提到希伯仑的王(单数) 1037 ,底璧的王(单数) 1039 ,可能是一种笼统的说法,或者这些王是新接任的领袖。──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此处着墨的是一些比较主要的军事势力,下一段则是提及以色列清除残余的抵抗力量。──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全地」:「全地」、「全国」、「全疆界」,指的应该是「迦南地南半部的全地」。──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山地」:应该是指「犹大山地」。──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南地」:原意是「干旱」、「烧焦」,指耶路撒冷以南、死海西南方的旷野。──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高原」:「低地」,指「犹大山区之西的地带」专门用语,原文作「雪非拉」(Shephelah)。──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山坡」:原文是「坡」,指「犹大与非利士地之间的平原和坡地」。──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山地。指耶路撒冷南面的山区。

  南地(negeb) 。这是一片半干旱的石灰岩地区,有少量的泉眼,但没有树,只能在雨季见到一点绿色。这里勤劳的农夫不仅耕种每一块平地,而且让贫瘠的岩地长出庄稼和葡萄。

  山谷。舍非拉低地是犹大和非利士之间的丘陵地带。

水泉。可能是舍非拉山脚一片起伏的土地,位于舍非拉和腓尼基之间。这个地区的溪流沟壑纵横密布,土地非常肥沃。── SDA圣经注释

 

【书十40 征服的地区和范围本段所述的全部都是山地南部和萨非拉南部的城市。经文没说他们攻打基色、耶路撒冷等城。本节的描述包含了整个地区。控制这地区的诸王既被击败,全区就归以色列所有。在征服的叙述中用夸张的字眼形容毁灭的彻底,是很平常的事。在约书亚记十五13~16的经文中提到希伯仑和底璧仍有居民,充分显出本节具有夸饰成分。法老梅雷他的碑文宣称以色列的后裔没有一人存留,米沙碑文形容以色列彻底永远灭亡,用的也是这种渲染手法。赫人、埃及、亚述的战役记述中,也有这种形容军事胜利的修辞手法。这并不表示记述有失准、欺骗、误导的意思,因为这种形容战迹的手腕是人所共知的,任何读者都能看出。——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书十40~41加低斯巴尼亚在寻的旷野(距别是巴83公里),迦萨在埃及边界上为西南近大海的港口。歌珊不同于埃及尼罗河三角洲以色列人居住过的歌珊地,而是南地东域的统称。自加低斯巴尼亚朝北至迦萨为新土的西疆。歌珊全地朝北到基遍为新土的东疆,本节是说,这一大片南方的山地、平原和高原已尽入以色列人掌握。“一时杀败”为在一次战役中完成此举之意。

“尽行杀灭”为笼统讲法,只在某些城市实行,比较十一16~20;二十一44~45.《士师记》一27~33载有不少未曾攻陷的城邑。约书亚在中部与南部的战役中已取得军事上的控制,但未完全消灭迦南人。――《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 1040~43 对约书亚的南征战况作了总结,此时以色列人势如破竹、节节胜利,一举拿下了迦南地的南方。这段所述的全部都是山地南部和雪非拉南部的城市,看似包含了整个地区,控制这地区的诸王既被击败,全区就都归以色列所有。然而,在这段经文并没说他们攻打基色、耶路撒冷等城, 1513~16 的经文中提到希伯仑和底璧仍有居民,在士师记 127~33 也记有不少未曾攻陷的城市名单,充分显出本段「尽行杀灭」的说法( 1040 )具有夸饰成分。──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十41约书亚从加低斯巴尼亚攻击到迦萨,又攻击歌珊全地,直到基遍。

         南方一带正符合约书亚记一4所记的南方边界。加低斯巴尼亚是和西乃旷野交界之处。它是以色列人最初想进入迦南的地点,但他们却在那里遭逐回(民十四)。迦萨代表和埃及在西边的交界。在历史上,一离开埃及之后,头一个碰到的迦南人之城,就是迦萨。404歌珊并不是以色列人离开埃及之前所住的那片地,而是约书亚记十一16的歌珊,和十五51相关。如果这城是指边界,可能是指东南方朝向死海和南地的界线。最后一座城,基遍,是指山地一带,就是战争开始之处。──《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次进一步向南面和西面进攻。“歌珊”。不是埃及的歌珊,而是迦南南部的一个地区。――《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这是南部战役攻取之地的大概范围。

          「加低斯巴尼亚」:在别是巴以南约八十九公里(五十五英里)

          「迦萨」:在希伯仑以西约五十公里(卅七英里)

          「歌珊」:大概指南巴斯坦地。

          「基遍」:为北部的界限。――《串珠圣经注释》

         「从加低斯·巴尼亚攻击到迦萨,又攻击歌珊全地,直到基遍」(41),是南部战役攻取之地的大概范围,正符合迦南地的南方边界(4)。「加低斯·巴尼亚」是旷野的边界。「迦萨」是从埃及顺着沿海大道进入迦南的第一个城市。「歌珊」不是埃及的歌珊,而是迦南南部的地名(十一16)。──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 1041 记载的是南方边界,也就是 14 所说「赫人的全地」。──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加低斯巴尼亚」:字义是「神圣的」,在寻的旷野( 201 3336 ),距别是巴83公里,代表应许地尼革地区和西乃旷野的边界。它是以色列人最初想进入迦南的地点,但他们却在那里遭逐回( 923 )。──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迦萨」:字义是「强壮」。──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歌珊」:字义是「拉近」,此处指的是「巴勒斯坦南部一区, 介于迦萨与基遍之中」,但实际位置不明;和埃及的歌珊不同。──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歌珊。不是以前希伯来人在埃及所居住的歌珊,而是在犹大南部(11161551)。── SDA圣经注释

 

【书十41 加低斯巴尼亚到迦萨加低斯巴尼亚代表应许地尼革地区和西乃旷野的边界。迦萨(正北面约六十哩外)则代表地中海沿岸,巴勒斯坦和西乃半岛埃及属地之间的边界。这两个地点形成应许之地西南方的疆界。——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书十41 歌珊直到基遍如十一章16节和十五章51节所示,「歌珊」不是指埃及三角洲同名的地区,而是犹大山地的一个区域,山地尽南面的遗址都位于此。基遍是南部战役所攻占的地方中,位置最北的一个。这两点合起来,代表了这场战役中征服之地的东界。——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书十42约书亚一时杀败了这些王,并夺了他们的地,因为耶和华以色列的神为以色列争战。

         约书亚杀败(希伯来:la{kad[,这动词出现在约书亚记十1,指艾城的夺取)一语,成为第十章事件的结尾语,把它与前一次的胜仗连接起来。这节前半的语法和其结构,很像对约书亚征服玛基大的描写(28)。在那里是当日征服,这里则是一次战役就全胜。这便强调出该场战争结束得很快,因为神为以色列人争战。──《丁道尔圣经注释》

         16~42节详述南方战役的各个阶段,所有的争战都结束以后,百姓才同心合意地回到吉甲(1543)。每次争战结束,他们都是全体回到吉甲的约柜面前,然后再从吉甲重新出发争战。每一次属灵争战的开始和结束,我们都应该像约书亚那样「回到吉甲的营中」(43),回到神面前,才能靠神迎接更大的得胜。──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 1042 原文直译是「这众王和他们的地, 约书亚一次就攻取了」,犹太版英文圣经(TNK1985)作「conquered...at a single stroke(一次行动...就征服)」。──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此处约略叙述了以色列人完全征服南部地区的范围与过程。──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十43于是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回到吉甲的营中。

         最后一个「画面」用到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一语,这个词组曾出现在15节,暗示一个画面的结束。以色列人是从吉甲出发的(6),因此,现在他们返回圣所所在之地。南方之役既已全面胜利,便在此划上句点,全国和其领袖都回到了圣所,来到神的面前。──《丁道尔圣经注释》

         本节结束了以色列人南部战役的记录,节节胜利,势如破竹。下一章报导约书亚所率大军北上,在北方的胜利。――《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吉甲。见书96107注释。── SDA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10)

 1 约书亚面对五王联军,心情如何?什么使他胆壮,参8节。当你遇到拦阻属灵生命成长的「劲敌」时,神对约书亚说的话可否成为你的激励?

 2 11节记载敌人如何败亡?对以色列人与五王之役作了什么评注?另参14节。

 3 约书亚为什么求神干预大自然的规律(12)呢?你对他的信心有何感受?

 4 今日仍有人认为星宿的位置操纵人的命运,你对此有什么意见?参13 14节。

 5 约书亚谨守神的嘱咐(72),将敌人杀得一个不留。今日,罪既然是信的劲敌,约书亚灭绝敌人的做法可否成为信徒对付罪的榜样?

 6 约书亚对军长的鼓励(25)曾在本书那处出现?「一句鼓励的话比消极的批评更能产生良好的果效」,你同意吗?参弗429

 7 约书亚胜了五王后,是否心满意足?他跟着采取了什么行动?信徒要过得胜的生活是否也该如此?

 ──《串珠圣经注释》

 

         【第十至十二章要点:诸王的崩溃】约书亚对付迦南七族的战略,首先就是先取得耶利哥和艾两城,对迦南之心脏地区展开了包围的形势,然后在第十章,他挥军南下,十一章则驱兵北伐,三场战争的情况便很清楚了。一是中央之役(六至九章),二是南方之役(十章),三是北方之役(十一章)。至于十二章,只是各场战役之总结,把掳获之诸王和重镇,再重述一次。──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