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使徒行传第二十章拾穗

 

【徒二十1「乱定之后,保罗请门徒来,劝勉他们,就辞别起行,往马其顿去。」

    保罗在乱定之后才离开以弗所,不过事实上他后来再没有踏足以弗所境内,是否因为这一次虽然未被控罪,他仍觉得还是避避风险更明智,免再生事?他离开之前,招聚了教会众人来,临别赠言,内容很可能与二十1835的劝勉相似,因他离开以弗所时,未预料会讲那番话。然后,他就到马其顿去了,若这一程等于林后二12f.所提的,那末他就北行到了特罗亚(参十六8)。他在那里的传道工夫,大有果效。就在这期间,哥林多教会的争端有了端倪,保罗派了提多带信去(这信失传),指望他们和解,也为他自己将要到哥林多去铺路;这一次去,若那里的人仍各持己见的话,他就极不乐意启行了。他显然预期会在那里会合提多的,可是提多的行程误了期,保罗心急之余,就径自过到马其顿去,希望在那里早点遇见他。──《丁道尔圣经注释》

         看来保罗在暴乱之后便离开了以弗所前往马其顿,时间当在主后55年夏末或秋初。他盼望五旬节前到达耶路撒冷(16节)。──《启导本圣经注释》

 

【徒二十1~6记录保罗再次访问马其顿和亚该亚的事。从以弗所到特罗亚足有10个月左右的时间,但记载非常简短,不过涉及到哥林多后书和罗马书相关的人物。察看哥林多书能看出保罗带着沉重的心,离开以弗所去特罗亚(林后1:8-2:12)。后到腓立比按约定与提多相见,听提多说到关于哥林多教会的消息得到安慰(林后7:5-16),写了哥林多后书,由提多带到哥林多教会。不久,保罗与提摩太按计划回到哥林多(林前16:6),在该犹家停留三个月(3),写了罗马书(16:23) ──《圣经精读本注解》

 

【徒二十2「走遍了那一带地方,用许多话劝勉门徒(注:或作“众人”),然后来到希腊。」

    到了马其顿,提多也到了,报告了教会的好消息,保罗满心的焦虑也就平息了。保罗心里感恩欢慰,就写了另一封信给哥林多教会(哥林多后书),托提多及两位同工带去,那两位未提名的同工,是负责照管捐项一事的(林后八1624)。路加却一点也没提及这事(见十九21{\LinkToBook:TopicID=176,Name=五 保羅在以弗所的工作(十九822}),祇报导保罗在马其顿的事工,探访当地的教会。路加也没提及他在希腊西部的工作;根据罗十五19,保罗宣称曾传福音远及以利哩古,是最切合放在这时期里了。保罗从那里转到希腊去(罗马省份亚该亚的流行名称),就是那里主要的大城哥林多。──《丁道尔圣经注释》

 

【徒二十3「在那里住了三个月,将要坐船往叙利亚去,犹太人设计要害他,他就定意从马其顿回去。」

    保罗留在哥林多三个月,可能因为时值冬季,出门不便。在这段被逼逗留的日子,有许多有价值的工作,其中之一就是写了给罗马的信。他原计划春天乘海路往叙利亚的,却因犹太人设计要害他而生了枝节。这个时节里,不少犹太人上耶路撒冷守逾越节或五旬节,后者更是朝圣者进圣城的旺季。有人若想在船上找机会袭击保罗,是决不困难的,很可能是在哥林多谋害保罗不成的人(十八1217)所设的计。不过,路加并没有把这计谋的详情记述,也没提保罗从何得知这事,为避开敌人,保罗就转向相反的北方启程了。──《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三个月可能在主后55年冬天(参林前十六56),保罗在希腊的哥林多写了《罗马书》(罗十六1,23)。他现在携带马其顿和亚该亚人的捐项回耶路撒冷(参十九21;罗十五25),送给教会。他希望坐船,但犹太人知道了此事,又知道他身边携有金钱,想在途中下手杀他。保罗因此绕道往马其顿循陆路回去。──《启导本圣经注释》

         犹太人设计要害他:由于罗马军队旁若无人的举动,耶路撒冷即将爆发犹太人的反抗,散居的犹太人也不例外。在这种情况下,保罗自称罗马公民(16:37),并见证宇宙性福音,在犹太人眼里显然与罗马同流合污。这种长期的感情积淀和极度的宗教偏见,使犹太人更欲除掉保罗(23:12-15) ──《圣经精读本注解》

 

【徒二十4这里所记各人应该是各地教会派出陪同保罗送捐项去耶路撒冷的人。马其顿省有三人(所巴特、亚里达古和西公都),加拉太省有二人(该犹和提摩太),另有二人来自亚西亚省(推基古和特罗非摩)。所巴特代表庇哩亚教会,他很可能就是《罗马书》十六21所说的所西巴德。──《启导本圣经注释》

 

【徒二十5保罗第二次旅程到达腓立比后,便未见到的“我们”二字(参十六17 ,在此再度出现,表示作者路加和保罗同行前往耶路撒冷。路加在这之前是否滞留腓立比或者也到了以弗所,无从稽考。但从这里开始,路加一直跟随保罗,先到耶城,再随他去罗马。──《启导本圣经注释》

 

【徒二十56保罗的同伴不知何故先动身去了,到了特罗亚等候其余的人。这里记叙再回复我们的主语,表示作者这时再度加入队伍中。这人当然不会是第四节名单中开列的人。上一段我们的记叙停在腓立比,这时也在这地重拾。不过,作者可能早已在保罗未到腓立比之前,已与他会合了。我们当然是指保罗与我”──也许还有其它未列名的人;不过还要考虑另一个建议(赫肯 p.582):第五节的这些人,可能是指推基古和特罗非摩,这样,我们就会包括第4节所有的人了。亚西亚人先去,为大队作准备工夫。保罗和其余的人等到达了除酵节才动身。可能他们在腓立比同庆信徒的逾越节,就是复活节(林前五7f),而不祇是作为犹太节日的附注(参二十16,对照廿七9)。从腓立比港口尼亚波尼(十六11)到特罗亚的旅程,比相反方向行程多费时日,必然是因为风向不顺之故了。──《丁道尔圣经注释》

 

【徒二十6“除酵的日子”即逾越节(参出十二章)。保罗因犹太人的阴谋,放弃水路,改由陆路经马其顿去特罗亚(3节;参林前十六章),在这里过节,再乘船去耶城。其时约在主后57年。──《启导本圣经注释》

 

【徒二十7「七日的第一日,我们聚会擘饼的时候。」

         注意这里希腊文的文法,等于英文里的Apposition。作者不是指着某一个七日的第一日,我们在那里聚会擘饼;他乃是说七日的第一日,我们聚会擘饼的时候。意思是说,所有的七日的第一日,都是我们聚会擘饼的日子。――《读经指引》

         “七日的第一日”即今星期天。聚会擘饼是在当天晚上举行。虽然有人依犹太人的计算方法,一天从头一天的下午六时起计,推论聚会的时间是礼拜六晚,但路加没有理由在希腊人的城市用犹太人的习俗来记述时间。(关于七日的第一日聚会的渊源请参本书前面的<参考资料>)。──《启导本圣经注释》

         七日的第一日:从初期教会起,七日的第一日一直具有重要意义(28:1;林前16:2)。因为在基督里的人已经得到永远的安息(4:3),所以不必以守圣日作为严格的规条。但不能把七日的第一日(即主日)当作旧约安息日的延续<6:5,安息日和耶稣的关系>。尽管如此,一周中有必要选出一天,作为信仰生活中纪念耶稣基督复活、作为主内弟兄掰饼相互交通的日子。信徒当把每日每时的生活交托在神面前,在这一日更当委身于神的事工。 ──《圣经精读本注解》

 

【徒二十78特罗亚门徒在七日第一日聚集(路廿四1),一同擘饼,听保罗临别的话。擘饼一词是使徒行传中特出的用法,是信徒同守主的晚餐(二42;参林前十16);此外,信徒在七日第一日聚集擘饼,这里是第一次记载资料。路加怎样算时辰,这里弄不清楚,根据犹太计算法,一天始于日落,保罗与信徒聚集,就是在今日我们的礼拜六黄昏,然后礼拜日早晨就启程了。若依罗马以日出为一日之始,则信徒众集于礼拜日(礼拜日是犹太一周之第一日),或礼拜六(礼拜六是罗马人一周之第一日)路加在别的地方,是以日出为一日计算之始(三1),他似乎在用罗马计时法,和犹太历法(参路廿四1)。布鲁斯(Book p.408 n.25)却认为保罗打算启行的次日,是第二天的早上,而第十一章的天亮,就是新的一天开始,因此那里会在礼拜日黄昏,而保罗在礼拜一早晨启行。

  保罗对教会讲道直到半夜,这在现代西方标准似乎很长(参廿八23),但在一些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几小时的聚会,加上长长的讲道,并不希奇。除此之外,会众疲惫的原因,更由于门徒聚集的楼房(一13,九37)点着油灯,发出的味儿,令犹推古睡着了。赫肯(p.585 n.2)说若犹推古坐在窗台上也睡着了,其它坐在不近通风处的人,就更睡意难当了。当然他忘记了有些人易于入睡,有些人并不。无论如何,这里是一幅目睹见证的资料。──《丁道尔圣经注释》

 

【徒二十711它两次说到擘饼。在早期教会有两件密切关联的事情。一个是叫作爱筵。大家都献出一些,而且是一顿实在的饭食,这饭每每是穷苦的奴隶整周里所得的唯一的,正常的饭食。在爱筵中,基督徒互相在爱的团契中用饭。另外一个是主的晚餐,是在爱筵中或在爱筵以后马上守的。我们很可能在那普通的饭食里失却欢聚的一些伟大价值。它所表示的乃是教会的家庭精神。──《每日研经丛书》

 

【徒二十7~12路加作为医生具有细致的观察力,他生动地记录了亲眼目睹的事情。初期基督徒都在家中聚会,每次聚会信徒都通过神的话语相互交通。犹推古可能因白天工作后来参加聚会,一定非常疲倦。就坐在流通新鲜空气的窗台上,结果从三层楼坠落。路加以自己的医学知识,断定犹推古死亡了(9)。但是犹推古复活的神迹,使教会更加得着安慰、刚强壮胆(12) ──《圣经精读本注解》

 

【徒二十9「有一个少年人,名叫犹推古,坐在窗台上困倦沉睡。保罗讲了多时,少年人睡熟了,就从三层楼上掉下去;扶起他来,已经死了。」

         从名字看,少年人犹推古可能是已获自由的奴隶的后代(参六9注)。他工作了一天,灯烛的热气和拥挤的人群,令他不知不觉睡去。聚会显然在三楼,也就是顶楼举行。他坐在向街的窗口上,跌了下去。──《启导本圣经注释》

 

【徒二十910我们对犹推古同情万分,才八至十四岁的童子(传统称这年纪之间的为少年人,第12节),保罗冗长的讲道,闷热的屋子,如何能当,倦极了,就呼呼入睡,从三楼窗子掉到地下来;依英国式说法,第三层楼就是地面上的第二层,文中的描写似乎是合伙共住的楼房,是罗马城镇低下阶层常见的住宅。少年人被扶起来时已经死了。路加一心想描写保罗能起死回生(像彼得一样九3643),这是绝少疑问的了;保罗说他的灵魂还在身上,是指他医治后的情况而言。路加决不会花篇幅记述一个似乎死了的人复活的事。当然,那些硬着说路加曲解事实的人,仍有隙可乘的。──《丁道尔圣经注释》

 

【徒二十10「保罗下去,伏在他身上,抱着他说:“你们不要发慌,他的灵魂还在身上。”

         伏在他身上,抱着他:为了使犹推古复活,神通过保罗采取类似人工呼吸的方式医治他。在旧约,以利亚和以利沙也用这种方式,使人复活(王上17:21;王下4:34) ──《圣经精读本注解》

 

【徒二十11「保罗又上去,擘饼,吃了,谈论许久,直到天亮,这才走了。」

    保罗擘饼吃了,这话分不清是吃了主的晚餐,还是吃了一顿饭,不过吃这动词,是可以解作吃一顿饭的(十10)。赫肯(p.586)觉得信徒竟然肯等到半夜才吃饭,未免太出奇了,因此采前者说法。不过,他也许对不计代价的热心的信徒,估计太低了;而且这时期在主餐后用膳,是足有证据的;林前十一17ff更要表示信徒等到教会晚膳时会很饿(2134节),也有人在赴会前先在家吃了饭才来。保罗接着还继续讲了许久。──《丁道尔圣经注释》

 

【徒二十12「有人把那童子活活地领来,得的安慰不小。」

    路加像是补叙方式,才说出那少年人实在已活了,当地的人大得安慰。其中含意可能是少年人一直不醒。可是,这件事的细节都引起不少质疑,这样惨重的跌伤,固然会引起长时间的昏迷,但其实并未致命(正如一般所料)。这样,神奇的成份就在神保守了他,免了必死的命运,在保罗讲道的场合里,统管一切。这样,神迹不是起死回生,而是神大能的保守。这样解说并不算是理性化地去解释,而且因为这故事编写的方式很奇特,理应慎为观察。此外,困难显然出自第11节的突兀位置。──《丁道尔圣经注释》

 

【徒二十13「我们先上船开往亚朔去,意思要在那里接保罗,因为他是这样安排的,他自己打算要步行。」

    又上路了,祇是路加及同伴循海路到亚朔,约距二十哩(32公里),保罗则宁采陆路。海路比陆路远,且多有风险。这里没说明为什么保罗要独自上路,情节却必然是事实。──《丁道尔圣经注释》

         保罗的旅伴从特罗亚搭船先往亚朔,自己则走路去,只有三十公里,比坐船快。──《启导本圣经注释》

 

【徒二十13~16保罗想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但由于犹太人的阴谋诡计只得绕行(3),所以希望能赶上逾越节7周后的五旬节(16)。保罗努力遵守节期,表明他虽然离开了犹太教,但并非盲目地无视旧约传统。从特罗亚到亚朔陆路30公里,水路约50公里。保罗孤身选择陆路(13),可能他需要时间单独与神深入相交(5:16) ──《圣经精读本注解》

 

【徒二十14米推利尼是亚西亚省勒斯波岛东南的港口。──《启导本圣经注释》

 

【徒二十1415各人既在亚朔会合,保罗上了船,走了四十四哩(71公里),向南到达米推利尼,是 Lesbos岛上的要镇。第二天就来到基阿岛的对面,此地在北面士每拿,南面以弗所之间突出的半岛的尖端。再行海路,过了以弗所,就来到撒摩,是以弗所以南近岸的岛,靠近一个叫做 Trogyllia的岬角;西方版本加一细节说 Trogyllia停留以后,不管是否正确,他们也很可能真的在那里停留了。于是第二天就来到米利都,位于以弗所以南三十哩(48公里)。──《丁道尔圣经注释》

 

【徒二十15米利都在以弗所南约45公里。保罗抓住机会请以弗所教会的长老来,这样比他去以弗所要省不少时间。──《启导本圣经注释》

 

【徒二十16「乃因保罗早已定意越过以弗所,免得在亚西亚耽延。他急忙前走,巴不得赶五旬节能到耶路撒冷。」

    路加解释保罗所以越过以弗所,是想在五旬节以前到达耶路撒冷。在特罗亚过除酵节,到五旬节之间,时间并不长,但也足以完成这行程的。保罗一定是怕逗留在以弗所,就很难匆匆抽身了,所以他选一艘取快航线的船。此外,保罗怕再出现以弗所,会再引起骚动(二十1注),这也很有道理。不过,既然行色匆匆,又何以花时间叫以弗所的长老来米利都相会,这也令人称奇。不过,可以解释说船在米利都会停一两天,足以传讯去以弗所,叫长者们来到米利都,保罗也可以避免了船在以弗所上货落货时,荒废时日。──《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里圣经不是说神『定规』,乃是说保罗『定意』越过以弗所。有的基督徒常说,『神的旨意领导我到这里』,『神的旨意叫我这样作』。这样的人好像比保罗更属灵。但是,我们看见保罗在这里并没有用这些属灵的名词,而他的定意却自自然然合乎神的意思,因为他是认识十字架的人,他是敬畏神的人。――《读经指引》

 

【徒二十1718保罗所关切的,是教会的领袖,此处叫作长老,正如十四23一样。他说他们的岗位是卫护者,就是监督(28节),也许他自己也是用这称呼(腓一1)。一开始他就追陈往事,叫他们回想及印证他在亚西亚他们中间生活为人如何(希腊文是 epistamai),可比较帖前二1510f;腓四15,有相同的写法,但实际用的字眼却是路加的(十28,十五7,廿二19)。──《丁道尔圣经注释》

 

【徒二十17~35保罗在米利都邀请以弗所教会的长老,作了告别讲道。保罗的三次布道讲道(13:16-41;14:15-17;17:22-31)和五次护教讲道(22-26),对象都是非基督徒。但这次讲道的对象是基督徒。因此,这次讲道很象保罗书信的压缩版,例如19节和林后2:4;20节和林前10:23;24节和提后4:7;33节和林后7:2;35节和罗15:7等都是对应的句子。本文的情景是新约圣经中最扣人心弦的场面之一,展现了保罗在以弗所作工的生动形象:①保罗毫无利己之心,完全委身于福音事工(19)。他从不追求个人欲望或属世的名誉,只是作为诚实的福音战士,全身心倾注于使命与事工上(3:17);②保罗对信徒的亲切之情(31)。他并非是单凭嘴警告审判的冷漠之人,而是甘愿与弟兄同受苦,共同寻找解决的方法(12:15);③他诚实而不停地传道(20,21,24)。为了按照圣灵的引导,在圣灵的大能中服事,他随时随地都以祷告的心竭尽全力见证福音(1:4;提后4:2);④为了避免别人说他是为生计而传福音,保罗亲自参与劳动筹备生活所需(33,34)。保罗不仅把基督的福音看作比任何东西都高尚和伟大(3:8),而且确信这乃是由恩惠而来(林前9:8;2:8),因此毫不踌躇地为福音付出一切;⑤表现了他尖锐的洞察力(29,30)。保罗已经预感到以弗所教会将出现诱惑背教的假先知,并且为此忧虑。这种忧虑不仅仅是为以弗所教会,而是包括所有由他建立的教会。正因为有保罗如此恳切的嘱咐和警告,以弗所教会才能识破“自称为使徒却不是使徒的”和“尼哥拉一党”的阴谋诡计,没有与他们同流合污(2:1-6) ──《圣经精读本注解》

 

【徒二十18这里记下保罗的又一篇讲道摘要。第一篇在十三章,对象是犹太人;第二篇在十七章,对象是外邦人。这一篇是保罗的告别辞,讲他个人的见证,暗示他将为道献身(2227)。勉励的物件是以弗所教会的长老。作者路加一定亲与其事,这从有关保罗与长老们见面的记叙前后经文中所用的“我们”可以看出(516节与二十一118)。──《启导本圣经注释》

         你们知道:保罗不是只用轻率的话鼓励善行,或坐着宣讲信仰原理,而是为了经历和传扬荣耀的福音,亲自担当患难,表现出鲜活的教训。如此言行一致的教师,必然富有感染力。 ──《圣经精读本注解》

 

【徒二十18~21类似帖撒罗尼迦的情况,以弗所的敌对者也主要是犹太人,在保罗离开以弗所教会的期间,他们试图在信徒心里造成对保罗的非难和偏见。于是,保罗认为有必要向信徒再次明确表明自己的事工就是传福音。 ──《圣经精读本注解》

 

【徒二十19「服事主凡事谦卑,眼中流泪,又因犹太人的谋害,经历试炼。」

    保罗用服事主来形容他的工作,正如他常称自己为神的仆人(罗一1;参十二11;腓二22)。此外也是服事教会(35节),仆人身份最重要的精神,就是服事了。因此,事奉第一个质量特别在此提出来的,就是谦卑,不为自己求取什么(林后十1,十一7,帖前二6)。第二是眼泪,表露出他对信徒的关切(罗九2;林后二4;腓三18),第三是忍耐坚毅,在犹太人诸般逼害而导致放弃不干的试探中,他置之度外,仍继续作工(林后十一2426;帖前二1416)。这一节与及整篇讯息,都与保罗自己的写作,有直接密切的呼应,看出这的确是他对自己事奉的想法,与对信徒的劝勉。近日有学者说看不出任何与保罗的直接关系,实不敢苟同:整篇讯息所反映的印象,使我们像见到保罗本人一样。──《丁道尔圣经注释》

         凡事谦卑:保罗曾经历神丰盛的恩典,也曾行过许多有益于人的事(林后8:10;12:1-6),所以可能会因之骄傲。保罗为了不至骄傲自满,意识到神允许“撒但的差役”攻击(林后12:7),尤其深深体会到在软弱时主的能力显得更加完全,提醒自己更加谦卑地参与到基督的苦难中(林前1:27;林后11:30;西1:24)。无论是谁,要想跟随 “柔和谦卑”的基督,就要更加殷勤于自我谦卑的训练(5:5;11:29;二十26,27)<43:2,谦卑与骄傲> ──《圣经精读本注解》

 

【徒二十20「你们也知道,凡与你们有益的,我没有一样避讳不说的。或在众人面前,或在各人家里,我都教导你们。」

    保罗牧养的工作包括公众聚会(如在推喇奴学房),也在各人家里(二46;参罗十六5;西四15;门12)。保罗强调他这段日子里,比对他们有益的教训(27节),他都没有避讳不说,虽然有时并不受欢迎(加四16;参林后四2)。保罗这话很强,有人怀疑他是在答辩什么似的,或是路加为日后人家对保罗的评论,在让他自辩。这种自辩在话别辞中,是典型的成份(撒上十二25;在十二族长遗训(Testaments of the Twelve Patriarchs)也是常见的写法)。路加没有记载保罗在以弗所所受这样的批评,不过在哥林多却被传别的福音者抨击(林后十一4),这里保罗可能就是针对这类指控。──《丁道尔圣经注释》

 

【徒二十21「又对犹太人和希腊人证明当向神悔改,信靠我主耶稣基督。」

    保罗对所传的道,总觉得非常简单。释经者一向把这里的字眼看为文句的交错法,也就是说,他向犹太人宣告他们要信靠耶稣,而向希利尼人则要悔改。这大致上也是不错的,悔改归回神,原是采向外邦人传的讯息(帖前一9;参加四8f;来六1),而犹太人则要从守律法转向信靠。不过,其实人人信主都需要信心(罗十913强调犹太人和外邦人相同;参罗一16),而犹太人也同样需要悔改。因此这交错法的理论就不能确定了。悔改一字,并不是保罗常用的字,多半是路加的字汇,但也相当于保罗用的归回(帖前一9)。──《丁道尔圣经注释》

 

【徒二十22保罗并非不顾圣灵的指示,一意孤行上耶路撒冷,而是圣灵催迫他快快前去(“心甚迫切”是说“内心为圣灵所催”)。众人劝他勿去也非圣灵阻止,而是圣灵预示保罗将要被捕(二十一4,1112,30)。──《启导本圣经注释》

 

【徒二十2223从追述过去,转看眼前面临的事了,这也是引发这番话的因由。保罗正在回耶路撒冷途中,这一程有两个特点。这是必须走的一程,是圣灵催逼保罗走的(十六6f.,十九21)。他知道是神引导他去,他必须顺服。但这也是前路未明的一程:圣灵并未显示这一程的真正目的,和会发生什么事。这种前途未卜的心情,反映在罗十五3032保罗请求为他祷告之中,求神保守他在耶路撒冷中脱离危难,又叫教会乐意接受带去的捐款。有一件事保罗肯定知道的,就是每到一地方,圣灵都预先告诉他有捆锁与患难等待他。这里不清楚圣灵预言的逼害(廿一411)是在耶路撒冷,还是在保罗所到的每一城市,也许是指前者。圣灵的工作有时是透过先知,有时是直接向保罗启示。──《丁道尔圣经注释》

 

【徒二十22~23保罗重返耶路撒冷,是顺服圣灵带领抑或不顺服?】

    使徒行传二十22-23记载:「现在我往耶路撒冷去,心甚迫切,不知道在那里要遇见什么事。但知道圣灵在各城里向我指证说,有捆琐与患难等待。」从这段经文看来,保罗深信返回耶路撒冷是合神心意的,他曾许愿回耶城朝圣。但推罗的信徒「被圣灵感动,对保罗说,不要上耶路撒冷去。(徒二十一4)。保罗到达该撒利亚,在传福音的腓利家中,先知亚迦布也预言保罗遭难。亚迦布采取象征性行动,取下保罗的腰带,缠着自己的手脚,说:「圣灵说,犹太人在耶路撒冷,要如此捆绑这腰带的主人,把他交在外邦人手里。」(徒二十一11)于是,当地的门徒,还有保罗的朋友,都极力挽留保罗,叫他不要往耶路撒冷。但保罗说:「你们为什么这样痛哭,使我心碎呢。我为主耶稣的名,不但被人捆绑,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愿意的。」(徒二十一13

    圣灵显然已通过各种途径提醒保罗,返回耶路撒冷必遭捆锁,身陷囹圄。使徒行传二十一4记载,门徒「被圣灵感动」(dia tou Pneumatos),告诫保罗切勿往耶路撒冷。保罗会在坚革哩许愿(十八18),他现在一意孤行,坚持返耶城还愿。这样看来,保罗似乎不服圣灵带领。白登高(WL.Pettingill)认为,「保罗遭禁止往耶路撒冷,但他一意孤行,显然有歪神旨意。(Bible Questions AnswerededRPPolcynreved.[Grand RapidsZondervan1979]p332)。然而,上述意见很难成立,因为保罗屡次得神保证,遭苦难时又有神同在。保罗站在公会中人面前,又能面对腓力斯与非斯都,甚至在希律亚基帕二世面前,均有机会作见证。假如没有这件轰动一时的案件,保罗被囚,又那有如此难能可贵的机会呢?

    假如保罗返耶路撒冷不是出于神的旨意,他在圣殿遭愤怒的群众包围,那能免陷于死地?也没有机会在执行政权的人面前作见证了。回想保罗悔改时,主已告诉大马色的亚拿尼亚,说保罗是「我所拣选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并以色列人面前宣扬我的名。我也指示他,为我的名必须受许多苦难」(徒九1516)。原来在多年前,神已向亚拿尼亚表明心意,保罗被囚,监禁于该撒利亚,后来在罗马面见尼罗该撒,都是出于神的旨意。

    保罗坦然面对在耶路撒冷的捆锁逼迫,这种态度与昔日主耶稣的没多大分别。主耶稣也曾走最后一次旅程往耶路撒冷,迎接屈辱与死亡。从保罗与以弗所长老的一席话,更可看出他有基督似的心怀:「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神恩惠的福音。」徒二十24)保罗甘愿为主牺牲,将自己的性命放在祭坛上。

    考虑上述各项因素后,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使徒行传二十4;圣灵并非禁止保罗返耶路撒冷,而是清楚告诉他,若不欲受苦受辱,以及落入一连串困境,就不要踏足耶路撒冷。然而,保罗计算了代价;他甘愿冒险返耶城,一为还愿,二为教会树立勇敢的榜样。由以后一连串事情看来,保罗实在顺服神的旨意,甘心乐意接纳神为他生命而定的计划。── 艾基思《新约圣经难题汇编》

 

【徒二十22~24表明传道者保罗对使命毅然决然的态度。通过本文,可以详细观察到保罗的生活态度。他的人生目标是“惟独为基督”(Soli Pro Christo),他最关心的是关于基督耶稣的事。他一生的喜乐就是福音的扩展。为了基督的福音,他甘愿承受任何威胁生命的苦难(林后12:9;西1:24),为了基督的福音他毫不留恋任何利益,反而当作有损的(3:7,8)。保罗在基督里已体会新生命,只要能见证生命之道,随时随地都能不惜生命而殉道 。保罗勇敢地自愿到有逼迫、苦难、殉道的场所。保罗因放弃反而得到,因失去反而寻见,因死去反而得生,是身体力行施行基督真理的真正的福音见证人。由于这般生活,保罗必能高唱胜利的凯歌:“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公义的冠冕……”(提后4:7)。我们要不断努力,使保罗这种信仰、告白与生活,成为我们今天的信仰与告白! ──《圣经精读本注解》

 

【徒二十25「我素常在你们中间来往,传讲神国的道。如今我晓得,你们以后都不得再见我的面了。」

    保罗知道当日的会众,必不会再见面了。他向他们传天国的道,已经完成。几位解经家从这几句话中推论(加上第38节),说路加写的时候,已知道保罗身亡,所以不可能再回到这地区来了。路加虽然没有在使徒行传末,记载保罗之死,祇让读者保留一幅保罗在罗马无阻碍地传扬福音的画面,但他已有足够暗示,叫人知道保罗死在罗马。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保罗自觉这一带已没有作工的余地(罗十五23),前路将另有所向,极不可能再回到爱琴海地区了。事实上保罗这愿望未得实现,他可能曾再探访过这地区(教牧书信中似乎有这样的线索),这样祇不过表示他所担心的并未实现罢了,至低限度这时未实现。路加把这一番话看作保罗对所有宣教工场上的教会话别,似乎证据十分强,但不够具说服力。──《丁道尔圣经注释》

 

【徒二十26保罗舍生忘死尽力辩明福音,在神面前可存无愧的良心。──《启导本圣经注释》

         无论何人死亡,罪不在我身上:保罗把(33:4)应用于自己身上。神立以西结为以色列的守望者,若由于守望者的疏忽而使百姓受害,罪当归于守望者(33:1-7)。但若恶人不顾守望者恳切的警告,仍然屡犯恶行,就必死于邪恶中,守望者的生命就能保存(33:8,9)。从这个脉络来看,这是属灵守望者保罗发自良心的宣言。保罗意识到自己欠了福音的债(1:14;林前9:16),竭尽全力完成神赋予自己的使命(提前1:12) ──《圣经精读本注解》

 

【徒二十2627保罗在以弗所的工作完结了,他强调自己已忠心尽了职守,任何人失落,责任不在他。他大胆地说没有人的血在他身上,见结十八13,卅三16的比喻。叫人丧命的罪的用语,这里是针对牧者忠心传扬生命之道的属灵责任。正如守望者忠心警告人们,说敌人已近在眉睫,听的人若对警告置若罔闻,则守望者责任已尽。保罗作为一个福音使者,正是这样,他所以如此肯定,是因为他自信已把福音的每一方面,忠心地传讲了;神整个救恩计划,都毫无遗漏了(参弗一11;不过神的计划这观念纯出于路加)。──《丁道尔圣经注释》

 

【徒二十27保罗对以弗所的长老说:「因为神完全的旨意,我并没有一样避讳不传给你们的」(另译)。教会在一个地方,如果站在教会的地位上,对于神完全的旨意,就应当没有一样是避讳不传的。我们不能盼望每一个弟兄摸着神完全的旨意。但最少我们得像保罗一样,对于神完全的旨意,没有一样真理是避讳的,是不要紧的。你一有避讳,马上就是宗派。因为你不能包括所有神的儿女,你对于相信有的真理的神的儿女就见外了。教会必须包括,而不是『见外』的。――《读经指引》

 

【徒二十28「圣灵立你们作全群的监督,你们就当为自己谨慎,也为全群谨慎,牧养神的教会,就是他用自己血所买来的(注:或作“救赎的”)。」

    用羊群描写教会,是旧约说到神的子民的比喻(诗一○○3;赛四十11;耶十三17;结卅四),耶稣也沿用它(路十二32,十五37,十九10;约十130)。在约廿一1517和彼前五2,也用这画面来刻画教会和领袖;林前九7中,保罗用了它,但并未特别强调。不过,羊群并不是保罗描写教会的形象。这个描写法引致教会领袖称为牧人牧师(弗四11),保罗这里用的是监督(RSV guardians 其它地方则作 bishops (希腊文 episkopos),这字在保罗所建立的一部份教会,用来称他们的领袖(腓一1;提前三17;多一7)。它带出的意思,是属灵的关顾与牧养。这些人是神藉圣灵所选立的。这里称为监督的,与第17节的长老同为一群人,又从十四23知道他们是保罗祷告禁食后所立的,祷告禁食表示他们凭圣灵的指引而行。他们的职责是牧养教会,RSV译作喂养,似乎把作牧者的身份缩窄了;他的职责应该包括了一切关乎羊群的关顾。这里称教会是神的教会284,这是祇有在保罗书信中用的辞(见林前一2)。教会属于神,因为祂亲自买她回来(RSV用获得一字太弱了)。这里表达的是买赎的行动,教会成为神的产业,这是根据赛四十三21,神买赎以色列的描述(参诗七十四2,就是根据一节经文说以色列如羊群而来的)。赎价按字面意义是祂自己的血(RSV mg),可是,早期使徒不大可能会说神流自己的血,因此必然是指耶稣作这句的主语(这祇是可能,但不很强),或者指祂自己的那一位的血(RSV mg,文法上可行,也切合衪自己的儿子(罗马八31)的说法。这是路加作品中,清楚提及十字架教义性关键的少数几个地方之一,虽然如此,却不可忽视它的重要性,因为这不祇表示了保罗的信念,也表示了路加的信念。──《丁道尔圣经注释》

         用自己的血所买的:血象征生命(12:23),旧约所有牺牲祭物的血,都象征耶稣基督的血,为代赎人的罪而流(9:23)。在亚当里所有的人,都得付上罪的工价,就是死亡(6:23)。要脱离死亡,必须需要一个代替死亡的祭物,使罪得赦(9:22)。于是神差遣“无瑕疵、 无玷污的羔羊”耶稣,作了挽回祭,使凡信他名的人都得到永生(3:16;彼前1:9;约壹4:10)。所有信徒都是基督用宝血重价买来的新生命,应当感谢神无限的恩典,常常以赞美感恩的心顺服在神面前(林前9:27;13:15)。本节的“教会”不是指单纯的地区教会,而是指普世无形的教会。教会的真正意义是指蒙恩得救的共同体,而不是指教会建筑物。 ──《圣经精读本注解》

 

【徒二十29「我知道我去之后,必有凶暴的豺狼进入你们中间,不爱惜羊群。」

    保罗对教会的爱心,是恐怕有凶暴的豺狼会进来破坏,这里继续用牧人的比喻。异端教师从外而来,引人走差,尤其是当保罗已不在他们当中抵挡他们。这事明明在哥林多出现了,林后十∼十三证实有人来到哥林多,可能在保罗离开后,传另一个福音。这事在保罗离世之后,也一样会发生,所以看使徒行传写在这事件之后,则这话的含意就更广了。──《丁道尔圣经注释》

         “凶暴的豺狼”指传讲异教的假教师(参太七15;提前一37)。错谬的道理有两个来源:1,教会外面的假教师(林后十一1315;彼后二13)。2,教会里面野心的领袖(30节,约壹二1819;约三910)。──《启导本圣经注释》

 

【徒二十30「就是你们中间,也必有人起来,说悖谬的话,要引诱门徒跟从他们。」

    除了外来的人,保罗说还有教会里的人,也可能用悖谬的教训,引诱会众(参罗十六17;西二8)。有人想辨认这些异端,但没有什么结论可寻。有人认为路加可能指诺斯底派思想,或受诺斯底影响的信徒,不过既然使徒行传中,没有诺斯底教训可寻,因此我们必须视它为一般性的异端,将要在教会出现。后来以弗所教会真的面临极强的异端势力(提前一3;提后一15;启二17):保罗的警告是很合时的。──《丁道尔圣经注释》

 

【徒二十31「所以你们应当警醒,纪念我三年之久昼夜不住地流泪,劝戒你们各人。」

    面对这样的危险,教会领袖必须经常儆醒,像牧人夜间守望,防避侵袭的狼群;儆醒原是信徒一般性的警戒(林前十六13;帖前五6);这里特别指向领袖们(参来十三17),再用保罗自己的榜样来加强。他三年之久(他在以弗所大概停留的年日,十九10),他昼夜不住劝戒会众各人(参帖前二11;林前四14;西一28)。昼夜是夸张写法,比较帖前二9,保罗昼夜亲手作工以维生。──《丁道尔圣经注释》

         看十九10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保罗的宣教并非仅限于传福音,还彻底栽培已接待基督的人,坚固他们的信仰根基。不仅是传道,跟进(Follow-up)也需要恳切的祷告和殷勤的耕耘。就如一个人的成长,必须经过出生和教育的全过程。成为成熟的基督徒,不仅必须重生,而且要通过栽培的过程。如此看来,使徒保罗既是伟大的传道者,同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 ──《圣经精读本注解》

 

【徒二十32「如今我把你们交托神和他恩惠的道;这道能建立你们,叫你们和一切成圣的人同得基业。」

    这一举动并不是一种委托仪式,立他们为全群的总管,因为他们本已有这位份(17节)。保罗在此地把自己承担的责任,移交给他们,正如十四23的话别式一样。他把领袖们交托在神手中,和神恩惠的道之下,就是指神恩惠的福音(24节)。恩惠是保罗独特的用字,表示神白白的恩典,是人不配受的,祂因着它拯救罪人。路加也常用这个字,尤其是用来指福音的讯息(路四22;徒十四3);因此路加和保罗的用字在这里是一致的,虽然实际的用辞出自路加。神的道建立信徒,就是使他长大成熟的意思(参林前三915;弗四12),使他们与一切成圣的人同得基业(参罗八17)这含糊的词(也许来自申命记卅三3f.),似乎是指神将赐给保罗的听众,有份于祂王国统治的福份,是神一切子民所共享的。对神的话忠心,然后带来神的祝福,这是十分重要的观念:保罗和路加决不认为教会领袖,可以超越所交托给他们的神的道之上(提后一14),也不能支配神的道;相反的,他们服在神的话之下。──《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道能建立你们:需要强调的是,在信仰生活中神的话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神的道,学习基督的真理,坚固信心(10:17);通过神的话语祷告,与主内弟兄交通。神的道不是单纯的理性知识,而是活泼有功效的(4:12)。神用道创造万物(1:1-3)、使人从死里复活(11:43)、医治疾病、救赎(107:20)、审判(19:15)。使徒保罗被神的道主宰,成为传道的勇士。神的道能打开邪恶之人的心,破坏撒但的诡计,赐信徒能力,是神迹,是武器。 ──《圣经精读本注解》

 

【徒二十3334保罗话未了,他还有一个最后的要求,求他的听者学效他自己无私的奉献。他说的是由衷之言,他牧养劳苦作工,亦没有贪求任何报酬(林前九1518)。古代社会里,金银衣服是代表财富地位的标记。保罗没有财富,甘心自己亲手作工维生,虽然,作为使徒,他本该要求教会的供养(帖前二6)。事实上,他对教会给他的馈赠,十分感激(腓四1020),但又好像很不好意思似的。无论如何,当时教会给他的馈赠,加上自己的工作,足以维生,不致成为他当时事奉的教会的负荷(林后十一710)。──《丁道尔圣经注释》

 

【徒二十34Dean Alford说,保罗所说的,『看哪!我这两只手。』在这两只手里,定规带着染帐棚的颜色,定规是不干净的。在保罗的织帐棚上,要裁,要缝,要染,要加工。神给人职业的基本原则,就是我有所得着,人没有所损失。所以基督徒最高的职业,就是作生产的人。生产,是我加增丰富,而不叫别人贫穷。――《读经指引》

 

【徒二十35信徒应该帮助那些不能工作维生的人(软弱的人)。

保罗要大家记住耶稣所说“施比受更为有福”的话,但此语不见于四本福音书。可能是一句俗谚,耶稣当日曾引用过,路加现在记录下来。保罗提到它,因为可以概括耶稣的一些教训。此语也为初期教会广泛引用。──《启导本圣经注释》

         施比受更为有福:保罗常用主的话语(12:9)和主的榜样(2:5-11)相联作为信仰劝勉。在福音书中找不到与本节相同的话语参照路6:38。可能当时在教会,大家收集主的话语并流传于信徒中。与人分享时要注意 :不是由于神的命令不得以而为之,乃是作为神的管家,遵照神的命令甘心乐意地分享给他人。 ──《圣经精读本注解》

 

【徒廿35耶稣在何处说了施比受更为有福的话?】

答:使徒保罗在米利都对以弗所教会长老们和众人演讲劝勉时,曾经提到「又当纪念主耶稣的话说,施比受更为有福。」至于主在何处说过这一句话,我们查考四福音书,虽有类似之涵意(参太五7,六34;路六35),但确无实句之记载,这可能是当时的人,所听到主的一句口头极为宝贵的教训,以致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人尽皆知的流传下来的话,以后保罗又将这一句话引述了一次,才记载在使徒行传中(徒廿35)。在新约圣经中还有好些地方引用的预言和记事,是旧约圣经没有记载的,如在马太福音二23节,及犹大书914节等处经文所记之预言故事,亦为新约作者记了下来,故不以旧约无考为奇也。——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徒廿35耶稣所说“施比受更为有福”一语,何以在四福音未曾记载?】

    主那稣所说的这一句话,四福音的作者都没有把它记下来,可能是当时人人皆知的一句宝训,但主那稣在什么时候讲过,则无法探悉。可是保罗在米利都与以弗所众人话别时,把这句话复述出来了。

    请参阅难题第1条所述那重要的原则,即有许多口传的教训、故事与豫言,均未记载在旧约圣经中,却被新约时代人物记录下来。比方犹大书中所记载天使长与魔鬼为摩西的尸首争辩及以诺所说的豫言,便是其中一例。――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徒二十3638耶稣的话结束了这番话。保罗接着和众人一同祷告,再合宜不过了。一般情况下,祷告的姿势是站着的,但在严肃的场合下,会跪下来祷告(见七60)。赫肯指出这是路加时代(不是保罗时代?)的作法,但没有说明他怎样知道的。泪别的情景出现了,与旧约(创卅三4,四十五14,四十六29),及犹太著作描述的情形相似。流泪亲嘴的情感流露,在当时的文化背景,是十分自然的。这里的亲嘴是亲情的表示,不是信徒敬拜形式上的圣洁的亲嘴。这一幕最后的印象,就是保罗实在不会再见他们了,他往耶路撒冷之行有视死如归之慨。我们看出这一幕与耶稣面向那耶路撒冷受死,有类似的地方;保罗意识到自己将面临监禁,不会再见这些友人了(参第25节)。──《丁道尔圣经注释》

         泪流满面的祷告场面(1:15-23;1:3-11;西1:3-14;帖前1:2,3;3:11-13;5:23,24) ──《圣经精读本注解》